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完善乳業雙迴圈 化危為機促振興

發佈時間:2020-07-29 10:25:4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近十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消費水準不斷提高,中國已經發展為全球規模第二、增速最快的乳品市場。在強勁內需驅動下,中國乳業開展品質升級、品牌升級、創新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2019年,伊利、蒙牛兩家乳品企業穩坐全球乳業十強,現代牧業等4家牧業集團入圍全球奶牛養殖十強。

從乳業大國向乳業強國加速邁進,還體現在中國乳企加速“走出去”方面。當前,中國乳品進入了全球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中資乳品工廠在大洋洲、東南亞等地陸續投産,中資企業在海外收購或投資了多個知名乳品品牌、乳業研發機構和優質牧場。中國乳品品牌登上了奧運會、世界盃等全球矚目的舞臺,中國企業家進入了國際乳品聯合會等重要國際行業組織的決策層。中國乳業,正在成為“中國製造”的又一張金字招牌。

出海征途上難免風浪。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中國乳業國際化之路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市場萎縮、消費下滑,供應鏈的穩定也受到衝擊。亂雲飛渡之中,中國企業只有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防範國際市場風險能力,才能從容面對、篤定前行。

中國乳業走向世界的支撐力、驅動力,正是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日趨完善的國內産業鏈。中國乳業抵禦貿易摩擦和疫情影響、推動國際戰略穩步推進,關鍵就是夯實國內市場和資源、充分發揮內需潛力、不斷完善國內大迴圈。為此,我們要從品質、創新、社會責任、內外融合等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品質是乳業的基礎,中國乳品企業牢記“奶以安為要”,持續推動生鮮乳、成品乳品質快速提升,十年蛻變,實現核心指標趕超世界一流標準。我們要永遠以品質提升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生産出讓消費者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的國産好牛奶。

中國乳業要抓住當前難得的變革機遇,全面推進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以更大的魄力、更多的投入,深化組織創新、技術創新、標準創新、市場創新,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準。加快乳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在下一代乳業技術革命中佔據主動。

疫情發生後,中國乳品企業在做好復工復産、保價保供的同時,累計向抗疫一線捐贈了十多億元款物,得到全社會讚許。在疫情衝擊下,中國乳品企業公開做出“不拒收一滴奶”的承諾,用噴粉和擴大存貨等方式轉移吸收牧場損失。同時,幾家龍頭企業還為廣大奶農提供資金、信貸支援,團結産業鏈上下游共渡難關。中國乳業加工、養殖利益聯結機制的優越性,在疫情中得到充分驗證。未來,我們要繼續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發揚抗疫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真誠回報廣大消費者、廣大奶農的支援。

乳業天生就是全球化行業,離不開國際分工與合作。不斷深化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通、融合,是中國乳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阻礙,我們應當迎難而上,更積極、更科學地開展全球資源和産能佈局,以中國乳業産業園建設為契機,搭建輻射全球的乳品交易所,構建更穩固、更完善、更可控的全球供應鏈,為中國乳業贏得與市場規模相匹配的話語權。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在國內市場培育出的成功産品、成功商業模式,更好地進行海外市場開拓,讓中國牛奶成為全球更多消費者的至愛品牌。

乳業是重要的民生産業,一直以來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中國乳品企業肩負著促進群眾健康、幫扶三農發展的重大使命,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對於乳業企業家來説,拳拳愛國之心的最好體現,就是奮力拼搏、力爭一流,將中國乳業做大做強;落實和踐行國家奶業振興戰略,完善國內國外雙迴圈;不斷提升中國乳品品質、做強中國乳品品牌,讓中國消費者喝上世界品質的放心奶,讓全球消費者愛上乳品行業的“中國造”。

(作者係蒙牛集團總裁、國際乳品聯合會董事 盧敏放)

責任編輯:陳思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