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2019年上市食品飲料企業:誰掙得多,誰捐得多,誰的補貼拿得多?

發佈時間:2020-05-26 17:40:40 | 來源:中國網食品 | 作者:

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已經披露完畢,梳理在滬深兩市上市的食品飲料企業2019年年報,2019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5家,分別為伊利股份、雙匯發展、海天味業、養元飲品和華寶股份。

2016年底,證監會發文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全文“重要事項”章節中,充分披露公司年度精準扶貧概要、扶貧工作具體成果、後續精準扶貧計劃等內容。根據各食品飲料企業2019年年報及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數據,在統計的15個食品飲料企業中,有5家企業在2019年投入扶貧資金超過100萬元。其中投入扶貧資金最多的企業也是2019年凈利潤最高的伊利股份,也是唯一一家扶貧資金超過1千萬元的企業。此外,絕味食品、桃李麵包、涪陵榨菜等6家食品企業沒有披露其2019年扶貧工作或具體扶貧資金情況。

梳理這15家食品飲料企業在2019年獲得的政府補助(按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定額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計算),政府補助佔凈利潤比例都不算高。説明大型上市食品飲料企業總體上盈利能力較強,不依靠政府補貼生存。

2019年凈利潤降序排列

扶貧資金降序排列

伊利股份:掙得越多責任越大

根據各食品飲料企業2019年年報及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數據,在統計的15個食品飲料企業中,有5家企業在2019年投入扶貧資金超過100萬元。其中投入扶貧資金最多的企業也是2019年凈利潤最高的伊利股份,也是唯一一家扶貧資金超過1千萬元的企業。

2019年伊利股份凈利潤為69.34億元,投入扶貧資金1517.99萬元,另有物資折款2506.04萬元。

伊利股份主要的扶貧方式為健康扶貧。2019年共為貧困地區醫療衛生資源投入金額3366.04萬元,開展的扶貧項目包括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推進的“伊利營養 2020”之中國小康牛奶公益行動;聯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推進的“伊利營養 2020”之營養扶貧計劃;聯合中華紅絲帶基金開展的“伊利營養 2020”之“一切為了孩子”涼山關愛工程;聯合北京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實施的“金領冠母愛計劃”等。

同時伊利股份也向教育扶貧方向投入557.99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50000人。支援項目包括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推進的“伊利未來公園”公益項目;聯合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推進的“伊利方舟”兒童安全公益項目等。

海天味業2019年以凈利潤53.53億元位列凈利潤排行榜第三。公司2019年投入扶貧資金為175萬元,另有3.89萬元物資折款。具體扶貧項目包括定向投入資金 100 萬元用於佛山市高明區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投入資金 50 萬元到佛山市慈善會用於支援佛山市對口幫扶省定貧困村和對口涼山扶貧協作脫貧攻堅工作;投入資金 25 萬元資助徐聞縣 9 所農村小學添置多媒體教學設備等。

中糧糖業、梅花生物:凈利潤少但社會責任不少

2019年凈利潤只有5.80億元的中糧糖業,意外的成為2019年投入扶貧資金第二多的上市食品飲料企業,僅次於伊利股份。

中糧糖業2019年共投入扶貧資金750萬元,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2056人,是統計的15家企業中幫助脫貧人數最多的企業。

中糧糖業表示,其在農産品種植、畜牧養殖、産品深加工、訂單農業等方面與集團或公司産業優勢相結合,建立“企業+基地+農戶” 的扶貧形式,並協調推動電商扶貧,大力培育“ 網際網路+”扶貧模式。

另一家2019年凈利潤只有個位數的企業,梅花生物,在扶貧投入方面的表現也很突出。

2019年梅花生物凈利潤為9.89億元,投入扶貧資金150萬元,物資折款1009.55萬元。其中包括通過西藏梅花公益基金向西藏地區捐贈 50 萬元;向廊坊管道局中學及管道局第一小學、第二小學、第三小學合計捐贈 20 萬元;向北京吳建民公益基金會捐款 20 萬元用於扶貧濟困、助學育人;捐贈 50 萬元幫助平臺鎮紅旗村實施危房改造及修繕村鎮道路等扶貧項目。物資折款中,通遼梅花捐贈設備折價 805 萬元用於支援共建食品藥品安全企業。

另外,2020年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梅花生物向湖北武漢、河北廊坊、內蒙古通遼、新疆五家渠、吉林白城、西藏拉薩等地捐款 600 萬元專項用於疫情抗擊和防治工作,醫療用品等急需物資的採購、疫情防控等。

雙匯發展:捐助考上大學的職工子女就算扶貧

2019年凈利潤為54.38億元的雙匯發展,投入扶貧資金376.5萬元。但根據其2019年年報,該扶貧資金中的306.5萬元用於捐助2019年考上大學的1198名職工子女,平均每人捐助2550余元。另外70萬元用於救助182名困難職工,平均每人捐助3840余元。除此以外並沒有開展其他扶貧活動。

在統計的15家食品飲料企業中,有6家沒有披露其2019年扶貧工作或具體扶貧資金情況,包括絕味食品、桃李麵包、涪陵榨菜、恰恰食品、光明乳業、承德露露。

其中,洽洽食品表示,公司通過優良品種選定+合作社+種植大戶+訂單原料100%回收模式來打造全産業鏈,並攜手京東共同在京發佈平石頭村鐵核桃公益項目,開啟“東洽果園”産業扶貧項目。

涪陵榨菜僅表示,2019年集團公司義務給種植戶講解榨菜種植的技術,與之簽訂《原料收購合同》,約定對種植的青菜頭在農曆雨水前以800元/噸的保護價收購,確保農戶的種植收益。

光明乳業僅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表示公司走進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為村民送上“光明”溫暖,及承諾向佳木斯同江市捐贈 8000 箱學生奶。

絕味食品、桃李麵包、承德露露均未在2019年年報中提及公司扶貧工作情況。

光明乳業的政府補貼佔凈利潤比例最高

梳理這15家食品飲料企業在2019年獲得的政府補助(按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定額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計算),政府補助佔凈利潤比例都不算高,佔比最高的光明乳業為16.06%,佔比超過10%的企業有6家,其他企業政府補助佔凈利潤比例均為個位數。説明大型上市食品飲料企業總體上盈利能力較強,不依靠政府補貼生存。

政府補助金額降序排列

政府補助佔凈利潤比例降序排列

具體來看,雖然伊利股份獲得的政府補助高達7.18億元,但因其凈利潤為69.34億元,所以其政府補助佔凈利潤的比例為10.35%。其中獲得補助最多的項目是投資建廠時地方政府按承諾扶持條件給予的扶持資金,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為4.92億元。

雙匯發展2019年獲得政府補助2.12億元,佔凈利潤的3.90%,其中1.69億元為企業發展扶持資金。

華寶股份2019年獲得政府補助1.43億元,佔凈利潤的11.57%,其中1.02億元為鷹潭華寶財政扶持獎勵。

政府補助佔凈利潤比例最高的光明乳業,2019年獲得政府補助0.80億元,凈利潤4.98億元。獲得的政府補助中,金額最高的一項為職業俱樂部獎勵,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為1200萬元。該職業俱樂部即為光明乳業成立的上海光明優倍女子排球俱樂部。金額第二高的政府補助為企業扶持基金,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為1060萬元。

梳理近年業績發現,光明乳業2017年凈利潤為6.20億元,創下業績最高點,但于2018年斷崖式下跌,凈利潤幾乎腰斬,僅為3.42億元。2019年業績有所恢復,凈利潤為4.98億元。

對照這三年的政府補助金額可以發現,在凈利潤大跌的2018年,光明乳業獲得的政府補助反而大漲,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政府補助佔凈利潤比例分別為12.58%,33.92%和16.06%。

由此分析,儘管較其他行業企業,光明乳業獲得政府補助金額佔凈利潤的比例並不高,但與同行業企業相比,光明乳業對政府補助的依賴相對較高。

洽洽食品2019年獲得政府補助0.87億元,佔凈利潤比例為14.40%,僅次於光明乳業。

近三年數據顯示,洽洽食品2017年、2018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3.19億元、4.33億元和6.04億元,獲得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0.56億元、0.43億元和0.87億元,政府補助佔凈利潤比例分別為17.55%,9.93%和14.40%。

由此可見,洽洽食品凈利潤逐年增長,政府補助佔比也呈降低趨勢,洽洽食品發展步調穩健,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扶貧工作上表現亮眼的梅花生物,近年業績不佳。2019年梅花生物凈利潤為9.89億元,獲得政府補助1.30億元,佔凈利潤比例13.14%。

近三年數據顯示,梅花生物凈利潤逐年下降,2017年為11.7億元,2018年為10.0億元,2019年為9.89億元。其獲得的政府補助,2017年最多,為2.93億元,2018年降為0.45億元,2019年又增加到1.30億元,佔凈利潤比例分別為25.04%,4.50%和13.14%。

梅花生物近期發生大股東胡繼軍計劃集合競價減持3000萬股及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集中競價減持不超43.5萬股等事件,大股東高管等減持意圖如何,市場對此有何反應,尚需繼續留意。

責任編輯:陳思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