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食説

鎘大米重現:“毒大米”為何屢禁不絕?

發佈時間:2020-04-27 15:14:17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樊成

鎘大米又來了。4月24日,湖南省益陽市委宣傳部表示,針對“雲南昭通市鎮雄縣銷毀一批來自湖南益陽的重金屬超標大米”的報道,益陽市通過調查核實相關情況,決定對7家涉事企業予以立案調查。這一回應,顯然坐實了問題大米來自湖南益陽。

就在3年前,也是湖南益陽企業,就將1440.25噸鎘嚴重超標的大米,銷售到多省市,其中也包括雲南昭通。而稍加檢索,此類新聞報道和評論,近些年就未曾斷絕,針對涉事企業、監管部門的處罰與問責也一波接一波。饒是如此,鎘大米還是屢曝不止,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如果説,土壤污染造成的農産品污染,一時半會兒難以避免,是個客觀因素的話,那麼對鎘大米的危害認知不足、整改預防不到位,就是主觀原因了。

早有報道證實,鎘在人體積累可致骨痛、“痛痛病”等症,還可能損害泌尿系統。儘管早有“醫學警告”,2013年廣東發現鎘大米時,仍有農業局官員表示,其“並不是毒大米,吃一兩年沒問題”。這種認知可能不是個案。而在更近的2018年11月,媒體回訪九江“鎘大米”事件,發現“時隔一年,污染雖然有所好轉,但村民依舊吃著鎘含量超標的糧食”。

這些,無不是對鎘大米危害認識不足、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夠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鎘大米之所以被發現,是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一批不合格米線,進而追溯到鎘超標的大米。那麼,這些米線是如何流入市場的?如何被允許加工的?從湖南益陽到雲南邵通,它們又是如何“闖關”的?

顯然,這次湖南益陽再次流出鎘大米,除了追究企業責任,相應的監管責任也應追查到位。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不該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空間。只有刮骨療毒,徹底整治排污企業、嚴肅追責,把好品質關、織牢監督網,才能給民眾吃下定心丸。

而且,監管部門應將執法重點關口前移到生産端,而不僅僅是在流通和銷售端把控糧食安全。想來,只有不讓鎘大米種出來(無論是人食用,還是其他用途),才能根治這一頑疾。

責任編輯:陳思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