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個線上”和“兩大中臺” 疫情下蒙牛率先數字化轉型
發佈時間:2020-03-09 10:33:41 | 來源:中國網食品 | 作者:
疫情對所有乳企無疑是一場大考,乳企的原奶調撥、生産排産、供應鏈計劃、零售終端等各個環節都受到了重大影響。但危中有機,蒙牛率先把數字化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武器”,在運營管理中倒逼數字化升級,並探索全渠道新零售模式變革。不僅實現了諸多業務的突圍,也為公司下一步整體邁入數字化企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正如蒙牛總裁盧敏放所言,本次疫情正在推動乳企進行更大力度、更高水準的革新,推動零售渠道、訂奶渠道、供應鏈、配送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各乳企不斷融合創新,以轉危為機的思路、用科技發展的新舉措不斷開拓新業態。
雙重考驗倒逼數字化
本次疫情的暴發恰逢中國的春節假期,是乳製品銷售的傳統旺季。大大小小的乳企按慣例在終端網點和線上鋪貨,但疫情的突來一方面使得線下門店銷量大減,另一方面各個電商平臺銷量的暴增又導致産品缺貨,各個渠道的供需變得不平衡。
銷售端出現的問題,引發了整個産業鏈的骨牌效應。各地的生産和物流都因為管控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對跨省市物流的限制,進一步加劇了全國各地不同渠道的供需失衡。在上游牧場的原奶領域,也面臨原奶收購計劃與實際情況不匹配的考驗。
而蒙牛的不同之處還在於,9天內累計捐贈了7.4億元的款物,並且在中華慈善總會的監督下,由自有物流負責直接把牛奶送到一線,覆蓋了全國31個省、350多個地級市、1800多個區縣的近8000家醫院及其他防疫機構。
這就意味著蒙牛除了要克服行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之外,還需要把如此大規模的捐贈執行到位。雙重考驗下,蒙牛必須借助數字化的手段,來提升效率,盡到民族企業社會責任同時,也帶領行業找到逆境中突破的方法。
“四個線上”和“兩大中臺“策略
業內普遍認為,疫情催生了乳業行業三大變化,與之相應的數字化升級機遇就蘊藏在其中。
首先是零售終端新渠道的快速興起,除了電商之外,O2O到家、社區團購、智慧無人零售等形式開始被廣泛接受;其次,是促使供應鏈反應要更為快速,根據需求變化隨時更新供應計劃外,還需物流配送體系更加靈活多元;三是,品牌行銷要更好進行人群畫像及場景等方面的大數據分析。此外,乳業與所有其他行業一樣,還需要在內部行政管理上,用數字化手段解決遠端辦公、健康管理、效率提升的諸多問題。
因而,蒙牛前瞻性的打造了渠道線上、供應鏈線上、消費者線上和管理線上的IT戰略,並建立以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為核心的IT架構。這“四個線上”和“兩大中臺”,以大數據為基礎,在生産端能更好的根據需求預測安排産能、實現智慧庫存;在銷售端實現第三方平臺和自有平臺的數據打通,讓線上線下緊密互動;在物流端,進行智慧協同對動態路區、投遞路徑等方面隨時跟蹤。再加上日常的智慧運營管理,形成了以數據驅動的經營決策體系。
加快成長為“數字牛”
具體而言,在渠道線上方面,蒙牛一直在積極佈局新零售渠道,如開展社區行銷、社區送到家等。而“天鮮配”社區智慧無人零售網路以及“蒙小牛到家“等,則是在疫情下滿足新需求探索的新銷售與服務模式。
在供應鏈線上方面,蒙牛通過智慧牧場平臺,實時查看全國收奶情況,為原奶統籌及調撥提供支援,並根據大數據模型,在生産排産、物流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動態優化。與此同時,自動化實驗室質檢系統、奶源數字化管理系統等也確保了蒙牛在疫情期間,能夠很快進入有序的運營中。
在消費者線上方面,蒙牛通過消費者大數據平臺,在疫情期間更好的實現精準行銷,隨時把握消費者需求;而在管理線上方面,通過釘釘健康打卡覆蓋全集團4.5萬員工外,還有財務共用和HR共用、研發管理系統等數字化平臺。尤其是RPA項目,用智慧機器人獨立完成了疫情下的財務月結工作,做到了運營高效。
稻盛和夫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中曾言,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作為世界乳業十強的蒙牛,正在不斷創新,克服疫情困難,加快成長為“數字牛”。
責任編輯:陳思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