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名單“不便公開”:獐子島調查不該諱莫如深
發佈時間:2019-11-29 14:13:05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
調查獐子島造假疑雲,需要當地有關部門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最大程度上進行資訊公開,才能真正取信於民。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調查組趕赴獐子島進行實地調查,並就扇貝死亡事件形成了專家結論。然而,當地安排記者與專家分坐兩艘船,記者根本無法和專家進行接觸,只能遠遠看著。當記者詢問是否能提供獐子島專家調查組名單時,相關負責人直接予以拒絕,稱“不方便”。減産超過90%,3億扇貝集體暴斃,獐子島再次上演災難大片——11月11日獐子島發佈的這則公告,再度引發市場譁然。這則公告剛出,深交所秒發關注函,要求獐子島做出情況説明。
其實,類似關注函,此前早就發過,不過獐子島似乎不怎麼放在眼裏,一番虛與委蛇總能輕鬆過關。然而獐子島扇貝死亡,事關金融市場秩序和股民利益,當然不能任由獐子島方面自説自話。
因此,在輿論爭議愈演愈烈的語境下,大連當地政府作為監管部門,積極給予回應,組織專家展開調查,是順應人心之舉,值得肯定。
然而,在強勢介入之後,有關部門不公開調查組名單,將記者與專家“隔離”的操作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從當地政府的表態看,之所以不公開專家名單,似乎是為了保障調查不受干擾。大連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組織該批專家時有些難度,“好多人都不願意當這個專家,都有壓力。”
類似的邏輯,在許多專家參與的調查中並不鮮見,可以説,專家名單保密,已成為一些政府部門的慣例。
然而,仔細推敲,這樣的邏輯其實站不住腳。專家既然受聘參與調查,手中就掌握了巨大的權力,他的一句話可能決定企業和個人的命運,而權力與責任對等,這是現代社會最起碼的倫理。如果連專家名單都遮遮掩掩,所謂的“權責對等”就無從説起。
公開專家名單和調查過程,固然會讓專家們暴露于輿論聚光燈之下,或給他們造成一定心理壓力。但這並非壞事,有輿論緊盯,不僅不會給專家們帶來干擾,反而創造了一個陽光透明的環境,幫助排除干擾,防止權力和資本暗中施壓,保障專業性和獨立性。
而且,通過媒體的介入,專家積極與輿論互動,就使得調查不再是蒙頭進行,而是有的放矢,回應社會關切,這也有助於樹立調查的公信力。
多年來,獐子島扇貝“想死就死、想跑就跑”,似乎誰都拿獐子島沒辦法。這與農林牧漁行業的貨物價值很難被準確衡量,有很大關係。例如一批蝦苗、貝苗被投放到海裏,投放數量可以確定,但沒人知道能活下來多少。
因此,當地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是否能真正覆蓋相關專業領域;專家的專業程度是否能勝任,這些問題都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這倒不是説民眾對這些專家的能力不信任,而是調查的難度無形中推高了民眾對專家權威性的期許。而當地對此諱莫如深的態度,很可能進一步加劇民眾的疑慮。
解開獐子島扇貝疑雲,當然需要監管部門強勢介入,嚴肅徹查並雷霆問責。但在此過程中,當地有關部門不妨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最大程度上進行資訊公開,如此才能真正取信於民。
責任編輯:陳思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