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食説

我不認為這一輪豬肉漲價是“豬週期”

發佈時間:2019-09-04 11:12:03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陳明

最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上漲成為許多人談論的話題。

這一輪豬肉上漲,直接原因在於,自非洲豬瘟疫情全線爆發以來,生豬存欄快速下降,豬肉價格不斷上漲。

為應對這一局勢,8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應對非洲豬瘟疫情的若干緊急措施,對於恢復産能、平抑物價發揮了積極作用。8月30日,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召開了全國穩定生豬生産和豬肉保供穩價電視電話會議,要求採取切實措施解決群眾吃肉問題。

地方政府也隨之加碼了相關激勵政策,各地紛紛出臺了發補助、增儲備,保障豬肉供應、穩定豬肉市場價格等政策。

結合各方面情況看,雖然非洲豬瘟的大規模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恢復産能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週期。

不能把當前豬肉産能下降與“豬週期”同等看待

很多人現在一提到豬肉問題,就喜歡談“豬週期”。一位朋友在某一線城市從事金融工作,他戲稱,我們這裡誰都能講兩句“豬週期”。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當前非洲豬瘟帶來的産能下降、價格上升,與“豬週期”確實有著本質區別。

2000年以來的“豬週期”,每次豬肉産量的上下波動也就在50萬噸左右。與我國每年5500萬噸的豬肉産量相比,這個波動不足1%。

而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後的情形是什麼樣呢?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今年7月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了32.2%,一些養殖業內人士估計值比這個更高。即便按照30%的低限估計,當前豬肉産能波動已經是過去“豬週期”的30倍——這早已不是數量差異,而是本質區別。

有人説當前波動疊加了“豬週期”因素。這點很難測定。而是否有“豬週期”疊加其實已經不重要。簡單説,非洲豬瘟是一場重大疫病災害,不是“豬週期”。應對現在的疫情,需要採取一些超常規措施。

生豬産能恢復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歐洲一些國家曾經遭遇過非洲豬瘟的大規模集中爆發。根據他們的經驗,病毒的大規模流行通常會在五六年內減弱,在這之後也還可能有零星爆發。産能恢復花費的時間更長,西班牙用了7年,俄羅斯用了20年。當然這一切都是在規範養殖和嚴格防疫的條件下。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當前政策部分放鬆了生豬養殖的環保和土地約束,其效果需要觀察。一方面,很多養殖戶在過去的環保壓力下已經退出生豬養殖業,要重新投産資金、隊伍都是問題,短時間內能夠恢復養殖的只是少數。

另一方面,非洲豬瘟疫情雖然暫時得到控制,但從該疫病的傳播規律上看,恐怕還不能説全面消退。恢復産能很重要,但有效控制疫情仍是當務之急。

對養殖企業而言,誰能夠活下來,面對産能出清的市場將會賺得盆滿缽滿。總體看,管理規範、防疫嚴格的規模化養殖場復養成功概率更大。根據我們的調研走訪,無論大小企業,對於復養補欄都比較謹慎。這意味著,生豬産能恢復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應對非洲豬瘟,需要採取超常規措施

所謂超常規,一是不能用“豬週期”的傳統思維來看這件事;二是不能用平抑物價的傳統措施來管這件事。

從具體措施上來説:

第一,要適度容忍豬肉價格上漲,發揮價格對需求的調控作用。當前來看,非洲豬瘟所帶來的影響主要限于經濟領域,並未影響社會穩定大局。根據研究,本輪豬肉價格可能在明年春節前後達到高峰,從現在到春節的5個月是最佳調控窗口期。這期間,應該適度容忍豬肉價格上漲,通過價格因素抑制豬肉消費,並産生其他肉類對豬肉消費的替代。

第二,進口豬肉數量有限,可能要鼓勵國民暫時少吃豬肉。局面擺在那裏,能用的手段就那幾項,不少人都把目光盯在進口上。前些年我們每年進口豬肉不過100多萬噸,現在適度擴大一下當然有必要,比如,南美國家如巴西、阿根廷的進口豬肉有望進一步增加,但是這彌補不了國內的缺口。因為中國豬肉消費量太大了。在這個情況下,鼓勵國民少吃點豬肉,多吃點牛羊禽肉或者水産品十分必要。

第三,養殖環保和動物防疫並不矛盾,打開的窗戶遲早還要關上。非洲豬瘟疫情的生物學應對,“短期靠撲殺、中期靠疫苗、長期靠管理”。從長遠看,養殖業採取嚴格的環保措施將是一個硬約束。而且環保本身就是防疫的一部分。就從徹底控制住非洲豬瘟疫情來看,未來也必須不斷加強環保措施。如何平衡産能與環保,考驗相關部門的智慧。

最近,為了應對豬肉價格上漲,一些地方採取了限制豬肉價格和購買數量的做法。我認為,更直接的舉措是給低收入者發放補貼券,這也能把對市場經濟的扭曲降到最小。

從世界市場的大勢來看,豬肉這種基本消費品的價格不可能長期居高不下。市場主體對各方面因素有敏銳的捕捉力,災害雖然還沒有完全過去,養殖企業已經開始謀劃後續戰略。我認為,公共治理層面也不妨把精力集中到疫情防治上,這是事關全局的“公共品”,也是政府發揮作用的最佳場所。

□陳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

責任編輯:陳思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