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彌補3—5歲年齡段營養干預空檔
發佈時間:2018-03-12 10:46:04 | 來源:中國食品報 | 作者:
迄今為止,營養不良仍是世界很多國家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關於完善國家兒童營養戰略、覆蓋3—5歲兒童成長關鍵階段的提案》中提到,相比6—24月齡和6—12歲這兩個年齡段,3—5歲年齡段的兒童處於營養干預的“空檔”。他表示,未來應該由政府有關部門牽頭,整合社會多方資源,以多種創新方式開展營養支援與干預,從而真正解決兒童營養問題。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兩億名5歲以下兒童因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1/3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與營養不良有關。令人欣慰的是,兒童營養問題一直受到中國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政府也出臺了多項關愛兒童營養改善的扶持政策,眾多公益組織、社會機構積極行動,共同幫助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的營養狀況。但依目前現狀來看,我國3—5歲兒童是一個相對被忽視的群體。
有調研顯示,對5歲以下兒童實施營養干預,6個月後被干預兒童的健康狀況有了顯著改善:貧血狀況好轉、生長遲緩率降低、行為能力顯著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孩子們變得更加精神並更樂於與人交談。由此可見,社會加強對3—5歲兒童營養狀況的關注,乃至採取積極主動措施對其進行營養干預,讓營養保障覆蓋0—5歲全年齡段,對提高我國兒童的身體健康素質、智力發展水準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朱永新此次帶來了《關於完善國家兒童營養戰略、覆蓋3—5歲兒童成長關鍵階段的提案》,其中的“完善”,指的就是彌補3—5歲年齡段的營養支援“空檔”。
“改善兒童營養健康狀況尤其是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營養健康狀況,是國家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改善人口素質,實現徹底脫貧最科學、最經濟的戰略選擇之一。”朱永新表示,“兒童營養問題事關國家未來。”他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結果顯示,農村0—5歲兒童的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11.3%和3.2%,而貧困地區則分別高達19.0%和5.1%。城鄉兒童缺鐵性貧血問題依舊不容輕視,兒童貧血患病率較高,微量營養素缺乏狀況依然存在。按照世界銀行的計算方法,中國兒童營養不良的情況將造成3%—5%的GDP損失。要實現《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和《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所規劃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營養不良現象,全國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7%以下,貧血率控制在12%以下”的戰略目標,依然存在嚴峻挑戰。尤其對於貧困地區來説,國家于2011年啟動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特困地區6—12歲在校兒童,2012年起實施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覆蓋6—24月齡的嬰幼兒,然而正處於大腦發育、認知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的3—5歲兒童卻尷尬地處在這兩個年齡段之間的營養干預“空檔”,而恰恰此階段的有效營養干預甚至能通過“生長追趕”彌補早期營養不良造成的缺陷。
經濟不發達地區更需營養干預
朱永新表示,造成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因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留守兒童無人照顧,難以保證營養充足。伴隨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人口急劇減少,鄉村空心化嚴重,父母外出務工增多,留守兒童多由留守老人照顧,加上家庭勞動力緊張,對兒童的健康和營養難以顧及。
地域限製造成沒有足夠的營養供給。部分農村作物種植單一,兒童難以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均衡營養所需要的食物種類,造成營養攝入不均衡。
撫養人和兒童本身的營養健康意識不足。根據《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中的數據顯示,貧困地區兒童的第一年母乳餵養比例、正確添加輔食的時間、正確的輔食內容、貧血知曉度等營養相關意識、行為的比例均在50%左右。同時,隔代撫養現象普遍,撫養者的營養觀念、兒童營養知識非常缺乏,部分地區存在以零食替代早餐和正餐的現象。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2007》統計,60%以上3—17歲的青少年、兒童每天都吃零食。
地方食品衛生監管薄弱,管理職責不清。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監管相對不足,部分“垃圾食品”大量流入,影響兒童正常飲食。兒童營養問題涉及民政、衛生、教育等多部門,責任分散,協調難度較大。
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創新方式參與
針對這些情況以及貧困兒童營養問題目前出現的複雜性、地域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徵,朱永新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完善區域性兒童營養改善方案,推動營養戰略落實。
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全國性跨部門的兒童營養改善協調機制。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手教育部、國家衛計委等部門及其各地相關機構,在國家兒童營養戰略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設定區域性兒童營養改善目標,並將其作為地方政府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由上至下,既能對接宏觀政策,又可輻射社會基層的管理組織體系,推動營養戰略的落實。
調整現有國家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的覆蓋範圍,補足短板,提升國家兒童營養項目的效果:針對國家營養改善項目覆蓋年齡段出現空白的問題,建議提高“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覆蓋兒童的年齡上限至36月齡(幼兒園入園)前,由國家衛計委按照現有組織框架進行統一管理。與此相關的産品標準GB22570-2014輔食營養補充品標準已經完善,為營養補充的配方範圍、産品形態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降低“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兒童的年齡下限到36月齡(幼兒園入園)後,由教育部按照現有組織框架進行統一管理,幼兒園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採用上述輔食營養補充品或營養餐、蛋奶加餐等形式靈活開展。
強化在校、在園兒童的食育,提升兒童營養意識,建立科學健康營養觀念。學校和幼兒園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沒有相應的課程、課時安排、師資儲備,建議引進新教育研究院研發的《新生命教育》教材(含有營養知識與健康安全內容),或者由教育部牽頭編制針對幼兒園及小學的營養教育課程,從根本上建立下一代人的營養觀念。
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創新的方式開展營養支援與干預。基於兒童營養問題在地域、經濟、社會諸多層面的複雜性,建議以全國婦聯、國家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全國性社會組織、團體為平臺,社區、街道辦、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為依託,廣泛吸納非營利機構、研究機構、企事業機構參與,因地制宜,從多維度、多角度解決兒童營養問題。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安利公益基金會等公益機構聯合開展的“為5加油——學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圍繞營養補充咀嚼片這一核心公益産品,並延展至幼兒營養教育,目前已覆蓋7個省市1.7萬兒童,經中國疾控中心評估,已參與該計劃地區的兒童生長遲緩率從17.6%下降到8.1%,總貧血率從37.6%下降到29%,兒童營養改善成效顯著。
總之,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表明,兒童營養干預項目具有很高的成本效果,其效益可以達到成本的5—200倍。建議作為國家戰略,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調動各方力量與資源,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創新的方式開展營養支援與干預,廣泛吸納非營利機構、研究機構、企事業機構參與,因地制宜,從多維度、多角度解決兒童營養問題。 本報兩會特派記者 羅晨 文/攝
記者手記
除了對兒童營養干預提出建議之外,作為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的朱永新同時還十分關注教育問題。今年兩會,他的《關於建立中國教育博物館的提案》《關於建立國家閱讀節,深化全民閱讀的提案》和《關於推進“高鐵閱讀”的提案》引發關注。
對於目前社會上認知度越來越高的食育,朱永新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新教育實驗的生命教育理論認為,人的生命可以分為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3個維度——自然生命與生命的長度有關,社會生命與生命的寬度有關,精神生命與生命的高度有關。食育既是生命長度中的重要部分,也與生命高度息息相關。目前,中國食育還沒有到達其應該達到的受重視程度。但同時,社會各界對食育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尤其是民間組織、各種公益項目的廣泛參與,為食育理念的傳播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個産業、行業的發展需要規範化,因此,朱永新建議,一方面,國家應儘快出臺國家層面的、科學的食育標準;另一方面,也應鼓勵社會力量積極探索實踐食育理念,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盡可能根據兒童大腦成長和身心發展規律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食育之路。
由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公益研究中心提供的《安利公益基金會項目評估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在兒童營養項目領域,針對 0—3 歲的嬰幼兒有營養包項目,已覆蓋全國貧困地區。6 歲以上的學齡兒童有國家營養補助計劃、蛋奶工程等支援以及春苗廚房、免費午餐、春蕾午餐、愛加餐等公益項目,還有部分企業提供的營養廚房等項目。但是對於貧困地區 3—5 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營養缺口,還鮮有涉及。
此外,從項目資金量來看,0—3 歲嬰幼兒營養項目的資金量佔比 0.44%,3—6 歲兒童營 養項 目佔 比 0.04% ,6 歲 以 上 兒 童 營 養 項 目 資 金 量 佔 比99.52%。
從社會組織投入資金和政府投入資金的比例來看,社會組織約 19.4 億元,不到政府投入的 1%。
場外連線
兒童營養干預需要“家校聯手”
2015 年,安利公益基金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機構聯合發起公益項目“為 5 加油——學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幫助中國貧困地區 3—5 歲兒童在成長關鍵期獲得必要的營養支援與健康教育。安利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彭翔對記者表示,該計劃是在中國中西部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數百所山村幼兒園中,為 3—5 歲學齡前兒童免費發放兒童營養咀嚼片,同時開發適用於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前兒童的營養健康教學內容,幫助鄉村地區的幼兒園老師快速建立營養健康的科學認知,通過可以簡單操作的課程,從知、情、行 3 個層面提升兒童生活意識、增強生命認知,培養健康習慣。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彭翔發現,相比直接提供飲食和營養,家庭和學校帶給孩子“食物觀” “營養觀”的教育更為關鍵。對此,彭翔呼籲社會各界要重視家長養育觀念的影響,作為兒童營養狀況的第一責任人,讓家長正確認識營養片的“補充”作用,引導兒童和家長把服用營養品作為一種短期干預的方式而不要形成長期依賴。
此外,應當鼓勵教師參與研發,形成各地特色食育課程。食育課程能夠將營養的主題和教育的方式相結合,有助於建立項目地區營養干預的長效機制。基於當地飲食習慣,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創造出鄉土食育教材,可以成為項目繼續深化的方向之一,也可能成為項目未來的生長點。
“截至 2017 年 12 月, ‘為 5 加油’已經覆蓋青海樂都、甘肅華池、山西興縣、湖南古丈、湖南通道、新疆阿勒泰地區、河北大名、四川昭覺等 7 省 8 縣的 498 所幼兒園,為約 1.7 萬多名孩子帶來營養改善。2018 年, ‘為 5加油’項目將覆蓋 10 省,為 2.4 萬名學齡前兒童帶來持續的營養改善支援。未來,我們也會將項目開放給更多的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門,開展多元合作,擴展項目覆蓋人群,提高問題解決的深度。”彭翔表示。
責任編輯:陳思2016中食協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協品牌戰略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邛崍舉行【詳情】
2015國際洗手日·滴露千萬...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個國際洗手日前夕【詳情】
解讀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豬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説法充斥網路。【詳情】
假如螃蟹不再“五花大綁”記者發現有的青蟹綁繩竟超31米,繩子佔重比超過20%。【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824992
投訴建議:010-88824992
電子郵箱:food@china.org.cn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