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鳴鐘開市,到今天走過整整三年。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三年來,北交所市場運作總體平穩,截至目前上市公司達到257家,總市值6694.95億元,“主陣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市場在高品質擴容的同時,正在加速釋放新活力。
普惠金融
發行融資超540億元
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是世界性難題。三年探索,北交所目前已基本構建起一套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包括發行上市、持續監管和交易,推動著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
“北交所初步探索了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發展路徑。”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為更多類型的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供機遇。開市三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計發行融資超540億元,平均每家約2億元。規模不大但惠及面廣,讓有限的社會資源惠及更多中小企業。
借助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支援,部分北交所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自主創新,部分公司專注産品創新,實現穩鏈、補鏈、強鏈。
北交所大批上市公司正加速走向“專精特新”之路。從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向看,有八成以上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最新數據顯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超九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佔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一半,10家公司還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證。
“將以更大力度支援科技創新。”這位負責人表示,將有針對性地完善上市標準、優化審核機制、豐富産品工具,增強制度包容性,建立精準支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企業上市發展的適應性安排。
大漲破圈
投資者已超760萬戶
超八成為中小企業,近九成為民營企業,北交所目前已初步聚集一批優質中小企業,市場功能逐步完善。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專家余偉認為,市場體量的增大,為更好吸引優質公司和耐心資本提供了保障。
9月底以來,A股上演強勢反彈,北交所堪稱全市場裏“最亮的仔”,屢屢破圈。以北交所市場“晴雨錶”北證50指數為例,目前相較今年低點漲幅高達150%。今年以來,北交所日均成交金額超過95億元,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
作為一個新生的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北交所短短三年已積累下數量龐大的投資者。據了解,北交所目前合格投資者數量已超760萬戶,投資者群體持續壯大,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公募基金、私募創投基金等參與度逐步提高。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各方熱切期盼。北交所方面表示,在投資端將進一步優化投資者結構,培育耐心資本,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除股票外,北交所的債券業務也實現平穩起步。截至目前,北交所已服務國債發行8.22萬億元,其中特別國債4000億元,投向“兩重”“兩新”等國家支援的重點領域和戰略方向;服務地方政府債券發行7214.16億元,支援區域實體經濟發展。
創新賦能
北京企業研發強度超8%
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北京板塊”創新成色十足,多項指標均高於市場平均水準。
據統計,截至目前北京地區共有北交所上市公司23家,位於全國各轄區第三位,居江蘇、浙江之後。平均每家企業公開發行融資2.49億元,高於全市場平均水準2.01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研發投入和項目擴建。
從創新屬性看,23家上市公司主要分佈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等輕資産類戰略性新興産業,12家為市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京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8.03%,顯著高於北交所全市場均值4.93%,創新屬性鮮明。
從今年前三季度成績單來看,23家上市公司實現平均營收達4.81億元,略高於全市場平均水準。從市值表現看,截至11月12日,23家上市公司總市值851.12億元,平均每家市值37.01億元,高於全市場平均市值。
目前,北交所審核發行已基本實現常態化,更多京企也在積極奔赴北交所。據悉,目前北交所在審的北京企業共有8家,正在接受輔導企業29家。新三板梯隊中,今年以來北京共新增14家掛牌公司,其中9家為專精特新企業。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