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銳電(601558,SH)曲線“賣地”牽扯出的往來款問題仍然一團迷霧。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對*ST銳電出讓子公司股權做出相關報道,報道中就7164.47萬元往來款提出疑問:在子公司沒有經營業務、已經決定轉讓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支付該筆往來款的用途是什麼?
6月14日,*ST銳電就上述報道發佈澄清公告稱,審計報告中的往來款是多筆往來事項形成的餘額,而不是一筆形成。此外,對於歷年來多筆往來款發生日期計入今年3月10日是否符合會計準則,*ST銳電在回復記者採訪函中並沒有明確回應,稱審計報告由審計機構提供。往來款用於購買土地、建設廠房等行為,其有責任為子公司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該子公司審計報告顯示,其資産項目中有且僅有7218.5元銀行存款,未顯示有廠房。記者也未能在*ST銳電2016年年度報告及相關公告中查到土地購買相關資訊及與子公司7164.47萬元往來款的相關資訊。
●8年來發生多筆往來款
6月9日,*ST銳電公告稱,公司與大連重工在6月8日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公司全資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大連)臨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臨港)、華銳風電科技(大連)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裝備)100%股權轉讓給大連重工,大連臨港和大連裝備全部股權的評估價值分別為5898.52萬元和18353.43萬元。在公司看來,本次交易對其本期利潤有積極影響,預計將會增加公司本期利潤約1.8億元(最終數據以年審會計師審計結果為準)。此次交易尚需經過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6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相關報道指出,大連臨港評估結果顯示,其流動資産為0.72萬元、非流動資産僅有無形資産(土地)為1.33億元,流動負債為7449.20萬元,這些負債主要為上市公司和大連臨港在2017年3月10日産生的7164.47萬元“往來款”。而大連重工在此次交易中保證大連臨港于2020年6月前向上市公司清償完畢全部上述往來債務。
在大連臨港的評估報告附件中,“關於擬定收購華銳風電全資子公司股權的請示”的落款日期為2月13日。在子公司沒有經營業務、已經決定轉讓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為何還向其提供7164.47萬元的“往來款”?該款項的用途是什麼?
對於《每日經濟新聞》提出的疑問,6月14日,*ST銳電發佈關於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稱,審計報告、評估報告中其他應付款明細表中大連臨港對公司的7164.47萬元往來款,為大連臨港自2009年12月10日成立至2017年3 月31日,多筆往來事項形成的餘額,而不是一筆形成。審計報告、評估報告中其他應付款明細表中,大連臨港對公司的往來款,發生日期為2017年3月10日,此日期為最後一筆的發生日期,發生額為12.43萬元,為公司撥付給大連臨港當月土地使用稅稅金,並不是7164.47萬元。
*ST銳電與大連臨港從2009年12月到2017年3月的發生多筆往來款,發生日期寫為今年3月的處理方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ST銳電在6月15日就相關問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出文字回復稱,“我方和大連重工。起重共同聘請了評估公司北京華信眾合資産評估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審計公司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該份審計評估報告由其提供。”
●往來款如何産生及用途
此外,*ST銳電還在澄清公告中稱,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大連臨港與公司發生往來款共計3筆,合計37.3萬元,均為每月公司給大連臨港撥付的土地使用稅稅金,為支援大連臨港日常經營的必需費用。
對於37.3萬元之外的超過7000萬元往來款如何産生及具體用途,*ST銳電回應記者稱,“進行購買土地、建設廠房、交納土地使用稅費等”。但記者查詢相關公告及審計報告發現,大連臨港在資産負債表中列示的資産項目僅有7218.5元銀行存款,並無建設廠房形成的固定資産或在建工程。而記者也未能在*ST銳電披露的公告中找到大連臨港購買土地資産的相關情況。
對於為何多年來一直向沒有實際營業業務的大連臨港借款?大連臨港並無盈利能力,其多年來是否還款,為何累積了超過7000萬元的往來款?*ST銳電回應記者稱,大連臨港為*ST銳電的全資子公司,作為母公司,在子公司籌建期間及沒有收入期間,依據投資及經營計劃,進行購買土地、建設廠房等行為,母公司有責任為其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據*ST銳電披露,大連臨港尚未投産經營,主要的生産場地尚未開發建設,所持有土地處於閒置狀態。
對於與大連臨港的往來款,*ST銳電2016年年報中並無明確資訊披露。而大連臨港專項審計報告顯示,大連臨港在2009年至2013年簽署了設備、勘測、設計等合同,累積金額大約1961萬元,已付款1443萬元(其中貨幣支付324萬元,關聯方墊付1119萬元),存在合同未履行完畢的情況。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