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入市空間大 期待數萬億元長線資金儘快入市

  • 發佈時間:2016-05-04 05:30: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朱寶琛  責任編輯:閻明煒

  長線資金入市是當前投資者的期盼。這些資金包括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QFII、RQFII等。不斷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完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也是監管層長期以來力推的一項工作。

  根據中國結算公佈的統計月報,除了社保,其他各類機構每個月都有新開A股賬戶。以3月份的統計月報為例,企業年金新開了46個A股賬戶,QFII新開了10個A股賬戶,RQFII新開了15個A股賬戶。而保險和信託3月份新開A股賬戶的數量更多,分別為113個和338個。

  隨著相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長線資金入市空間很大。有分析稱,目前我國在政策上允許進入資本市場的養老基金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企業年金基金”,二者合計可入市的規模最大理論值應是8200億元(其中社保基金6000億元,企業年金2200億元)。

  5月1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實施。根據條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可以接受省級人民政府的委託管理運營社會保險基金。這在業界看來,地方養老基金大規模入市進入操作層面。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介紹,目前,有關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受託承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的實施細則以及合同文本正在研究制定過程中。根據有關部門的初步估計,目前全國可以歸集並投資運營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大約在2萬億元左右,其中可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可以按規定投資的養老基金資産凈值的30%。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養老基金作為“養命錢”,入市投資首先得擰緊“安全閥”,因為確保其絕對安全始終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問題。但長期來看,養老基金入市資金逐漸增多是必然趨勢。強大的養老基金管理體系既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也是資本市場良性發展的壓艙石。養老基金的投資屬於長期投資,養老基金入市可以改善資本市場投機性強和波動性大的痼疾,並推動公平、有效率的經濟增長。同時,養老基金投資也迫切需要一個更加健康、穩定、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的資本市場。

  有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達到15.14%。社保基金取得較為理想的投資回報率,收益明顯跑贏CPI,對養老基金入市運營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當然,投資者不能把養老基金入市的預期收益與社保基金過往收益進行簡單比較。社保基金取得較好回報,還得益於股票、債券以外的“另類投資”。

  不管是社保基金還是企業年金,保值增值都是各類長期資金的內在需求,而資本市場可以為這些長線資金提供一個重要的投資渠道,提高其收益水準。同時,養老基金與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入市規模的增大,以及各類境外長期資金入市規模的增加,將改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增強市場穩定性。

  期待監管層繼續推出各種舉措,加快推動各類長線資金入市,努力推動各類長線資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期待數萬億元的各類長線資金能夠儘快入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