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多家股份行放大場外配資杠桿 劣後門檻5000萬

  • 發佈時間:2016-03-23 08:37:29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一個500人的同業人士微信群,因機構場外配資業務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而顯得空前活躍。

  為招攬業務,一家股份行同業人士表示,“我們杠桿可以放大到1:3”,另一家股份行當即表示,“我行也可以操作”,甚至一家城商行喊出可以做到“1:3.5”倍的高杠桿率。一家企業也不甘示弱地稱,去年開始就在接配資通道,“夾層基金我們可以幫忙找。”

  近期隨著滬深股市在經歷震蕩整理後,連續收陽站上3000點整數關口,場外配資的杠桿率也有逐漸放開之勢。據記者了解,春節後,廣發、光大和招行等股份行放大了場外配資杠桿倍數,從此前的1: 1或1:1.5,擴大到1:3的杠桿率。據上述其中一家股份行人士稱,如果有夾層,劣後的實際杠桿比率可能更高。其比例最高不超過1:5,配資成本是6.4%。

  杠桿1:5之下,劣後虧完銀行也安全

  針對近期有傳言場外配資業務重啟,股份行人士告訴記者,該表述並不準確,配資業務從來沒有停止。此前,機構沒有大規模去做場外配資,更多是為了自身不觸及底線。但是實際上,各家銀行也都在做,單一結構化一直可以做。只不過當杠桿限制到1:1,配資的意義就不大。

  “銀監會沒有明確説,場外配資不做,但有段時間確實批得很慢,總行分行不積極做配資業務,加上市場不好,劣後也不積極,客戶也沒動力去搞。”一家北方的信託公司人士向記者證實。

  但從去年年底開始,情況有所變化。北京、深圳最早做配資,也是最大的兩家配資公司開始死灰複燃。對銀行來講,配資是高回報低風險業務(股票配資業務年化收益大概6%-7%)。只要有人負責平倉止損,大膽做就是了。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具體操作模式是,銀行為大客戶配資炒股,銀行出3個億,大客戶出1億,約定大客戶1億做劣後。銀行找配資公司幫著每日盯市大客戶這4億炒股的狀況,賠到3億5的時候,即通知大客戶是否補錢至4億;不補的情況下,賠到3億3的時候,配資公司就開始賣大客戶的股票,保證銀行的3億能賣出來就行。這樣大客戶最後的結果就是帶著4億去炒股,賠了1億就被強制平倉了,銀行把3億拿走,大客戶1億當了韭菜。

  而從今年開始,更多銀行在市場逐漸恢複元氣後,開始加大場外配資業務。股份行投行部人士認為,原因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兩市股指處於低點,對銀行作優先級資金來説風險更低,總體上,對中國經濟長期看好,不至於一蹶不振。“我們做過測算,即使在杠桿率1:5的情況下,劣後全部賠光,銀行的本息也能收回來。”上述股份行人士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亦是最為關鍵的原因,“資産荒”。

  “銀行積極回歸場外配資業務,被市場解讀為對股市前景看好,其實真實原因是,銀行不做這個業務就根本沒別的地方投,投向實體經濟風險更高。”一家銀行投行部總經理告訴記者。他認為,目前,銀監會正在研究推動“投貸聯動”機制,但他對此看法並不樂觀。“債權我還可以追索法人,股權就完全損失了。從一開始投資就計100%風險損失,股權沒了,資金追不回來。還不如資本市場風險低。”上述銀行人士表示。

  劣後門檻5000萬

  該人士認為,銀行理財資金通過杠桿模式,投資到資本市場這是正常的。銀行不可能直接入市,一下管理幾萬億資金入市風險太高,所以需要將資金交給券商的投資部門、私募的投資部門等專業機構去管理。對銀行來説,場外配資業務風險可控。“投資優先級,類似于保底保收益。投資到市場裏,風險發生了不會損失銀行的錢,而是券商自己的劣後或者個人資金。”目前,銀行設立的門檻普遍比較高,之前要求劣後規模一個億起,現在可以放寬到5000萬。

  目前二級市場配資業務可以通過資管計劃、信託計劃、基金專戶等方式來進行結構化操作。具體模式是銀行資金作為優先委託人,機構客戶作為劣後,買信託的一個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託計劃目前通過券商的PB系統交易。理論上證監會可以對其資金進行監管。

  場外配資的高杠桿放大了股市投資風險,被視為中國股市暴跌的元兇。去年7月恒生為機構定制的多賬戶統一管理軟體HOMS系統被叫停。去年9月17日,證監會發佈關於繼續做好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信託産品賬戶進行清理,範圍包括在證券投資信託委託人份額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的信託産品賬戶;傘形信託不同的子傘委託人(或其關聯方)分別實施投資決策,共用同一信託産品證券賬戶的信託産品賬戶;三是優先級委託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後級委託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的股票市場場外配資。券商PB系統被認為是一種合法交易方式,也成為開展單一結構化證券信託業務的重要前提。

  一家信託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前信託公司做配資是通過單一結構化、傘形、homs三種渠道。成本由低到高。現在是只能做單一結構化。原來恒生或者銘創的系統可以對接多個券商,信託公司風控部門只要登陸該系統就可以監控任意證券經紀服務商帳戶。而現在交易均在券商自己的PB系統下進行,這給信託公司的風控部門帶來了一定的操作成本。

  “一般一個信託公司上7個PB系統就到極限了,再多後臺就盯不過來了。”一位小型信託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他表示,一個信託能盯幾個券商系統主要看信託公司的後臺能力,但肯定數量上有限制。“畢竟不能為這個業務招太多人,萬一哪天又停了。”這意味著,券商通過信託拿到的錢和之前相比少了許多。

  規模可能會減少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業務模式可能對劣後産生影響,“目前劣後只能指定幾家券商做。不能分倉後,劣後客戶少了很多。”上述人士稱。單一結構化,銀行要求劣後資金門檻5000萬起,這把很多個人投資者擋在門外。以前傘形和homs門檻最低分別可以做到100萬和10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