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金融體制改革目標

  • 發佈時間:2016-03-18 07:59: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17日發佈。在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方面,《綱要》提出,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發展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健全轉板機制和退出機制。在改革金融監管框架方面,《綱要》提出,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明確監管職責和風險防範處置責任,構建貨幣政策與審慎管理相協調的金融管理體制。

  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要求緊迫

  在發展環境方面,《綱要》指出,“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更加錯綜複雜。從國際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深入發展。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和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增長乏力。主要經濟體走勢和宏觀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場動蕩不穩,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全球貿易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強化,新興經濟體困難和風險明顯加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能源格局發生重大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國際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加快重構,多邊貿易體制受到區域性高標準自由貿易體制挑戰。局部地區地緣博弈更加激烈,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國際關係複雜程度前所未有。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加大。

  從國內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但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消費升級加快,市場空間廣闊,物質基礎雄厚,産業體系完備,資金供給充裕,人力資本豐富,創新累積效應正在顯現,綜合優勢依然顯著。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不斷成長壯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正釋放新的動力、激發新的活力。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發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面臨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惠民生等多重挑戰。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給不足並存,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傳統比較優勢減弱,創新能力不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風險隱患增大。農業基礎依然薄弱,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嚴重,商品房庫存過高,企業效益下滑,債務水準持續上升。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空間開發粗放低效,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

  綜合判斷,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深刻變化,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尊重規律與國情,積極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繼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

  在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方面,《綱要》提出,完善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機制,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支援經濟轉型的能力,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一是豐富金融機構體系。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和多業態中小微金融組織。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

  穩妥推進金融機構開展綜合經營。推動民間融資陽光化,規範小額貸款、融資擔保機構等發展。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

  二是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發展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健全轉板機制和退出機制。完善債券發行註冊制和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加快債券市場互聯互通。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穩妥推進債券産品創新,推進高收益債券及股債相結合的融資方式,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服務。健全利率、匯率市場決定機制,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推動同業拆借、回購、票據、外匯、黃金等市場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期貨等衍生品市場創新。加快發展保險再保險市場,探索建立保險資産交易機制。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實施國家金庫工程。

  三是改革金融監管框架。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明確監管職責和風險防範處置責任,構建貨幣政策與審慎管理相協調的金融管理體制。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強化綜合監管和功能監管。完善中央與地方金融管理體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建立針對各類投融資行為的功能監管和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制度。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優化外匯儲備運用。有效運用和發展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健全監測預警、壓力測試、評估處置和市場穩定機制,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對於“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分析,相關方面不希望因為實施註冊制而使整體市場出現巨大波動,所以需要創造條件逐步推動註冊制。從規劃綱要來看,國家層面推動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戰略目標是堅定不移的,總體將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推動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齊頭並進。所以,“十三五”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體系非常關鍵的五年。

  更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

  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面,《綱要》提出,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增強宏觀政策協同性,更加注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一是強化規劃戰略導向作用。依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和總供求格局實施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引導約束作用,各類宏觀調控政策要服從服務於發展全局需要。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産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增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性。

  二是改進調控方式和豐富政策工具。堅持總量平衡、優化結構,把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提高品質效益作為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採取精準調控措施,適時預調微調。穩定政策基調,改善與市場的溝通,增強可預期性和透明度。更好發揮財政政策對定向調控的支援作用。完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調控框架和傳導機制,構建目標利率和利率走廊機制,推動貨幣政策由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

  三是完善政策制定和決策機制。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提高國際國內形勢分析研判水準。強化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儲備,完善政策分析評估及調整機制。建立健全重大調控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有效形成調控合力。建立現代統計調查體系,推進統計調查制度、機制、方法創新,注重運用網際網路、統計雲、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作資訊及時性、全面性和準確性。加快推進宏觀調控立法工作。

  四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更好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進一步精簡投資審批,減少、整合和規範報建審批事項,完善線上審批監管平臺,建立企業投資項目並聯核準制度。進一步放寬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採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政府和社會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完善財政資金投資模式,更好發揮産業投資引導基金撬動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