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資金尋求避風港 風險資産再遭拋售

  • 發佈時間:2016-01-27 01:09: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風險資産價格小漲急跌,避險資産價格小幅攀升,這樣的市場行情在2016年已成常態。截至北京時間26日17時,衡量亞太地區主要藍籌股表現的MSCI(眀晟)亞太指數下跌1.6%至118點,導致該指數年迄今累計跌幅擴大至10%;紐約黃金現價和期價則分別上漲0.5%和1%至每盎司1114美元和每盎司1115.3美元,創過去3個月新高。

  避險資産獲青睞

  亞太地區股市近期波動加劇。MSCI亞太指數曾在前兩個交易日(22日和25日)實現連續上漲,創自2011年10月份以來的最大兩日漲幅。

  數據顯示,中國上證綜指26日收跌6.4%,跌幅是彭博所跟蹤的全球93隻主要股指當日跌幅首位。當天中國恒生指數收跌2.5%;日經225指數和東證指數收跌2.4%和2.3%;南韓、菲律賓和越南股市主要股指也分別下跌1.2%、1.9%和0.9%。

  歐洲股市當天大幅低開,截至北京時間17時,倫敦股市富時100指數下跌1.6%至5782.76點;德國DAX指數下跌1.5%至9595.11點;法國CAC40指數下跌1.8%至4235.03點。

  在這種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的避險資産和安全資産彰顯其投資避風港作用。如紐約黃金現價今年以來累計上漲約5%;德國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6日盤中一度刷新紀錄新低,分別見-0.46%、-0.254%和0.44%,意味著投資者寧可小幅虧損也要持有德國國債;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從去年年底的2.3%附近,一路跌至目前的2%下方;南韓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在26日跌至1.99%的紀錄低點。

  據資金監測機構EPFR發佈的最新數據,在截至1月20日的一週裏,EPFR跟蹤的全球股基出現了35億美元的資金凈贖回,其中新興市場股基資金凈贖回規模為23億美元,為連續第12周出現資金凈流出;全球政府債基則吸引了50億美元資金凈流入,創過去12個月來最大單周凈流入規模。

  另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披露的數據,在截至19日的一週裏,紐商所的黃金期貨與期權凈多頭頭寸增加至1934手;同期,紐商所的白銀期貨與期權凈頭寸增加7706手,至15578手,且為連續第三周增持。

  投資者或恐慌過度

  第一紐西蘭資本集團市場策略師克裏斯·格林認為:“我們前幾日看到的(亞太)股市回調更像是空頭回補,現在並不是增加風險資産倉位的時候,因為影響市場的較大風險是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我們還不知其會如何發展。”

  機構還關注到油價表現和亞太地區股市走勢之間日益顯著的關聯性。如截至26日17時,紐約原油期價和布倫特原油期價分別下跌3.1%和3.3%至每桶29.4美元和每桶30.3美元。

  日本SMBC Friend證券公司在研報中表示:“投資者傾向於把油價下跌視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新興經濟體經濟疲軟的直接指標,這導致了整個股市情緒變得更加糟糕。”

  據統計,紐約原油期價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以來和過去半年的相關係數為0.14和0.15,呈弱正相關關係。

  不過也有機構提醒投資者不要過度恐慌。美銀美林在研報中稱,市場有恐慌過度的現象。一些重要新興經濟體能夠避免經濟硬著陸,政府能夠控制住金融市場動蕩所引發的風險。雖然其經濟放緩會打壓投資者信心,但從貿易、投資組合和大宗商品的分析來看,不會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大的負面溢出效應。

  英國經濟分析機構凱投宏觀在研報中也表示,該機構不認為外界對一些重要新興經濟體健康情況的擔憂和恐慌是充分合理的,同時也不認為新興貨幣會出現大幅貶值。其預計大宗商品價格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實現溫和反彈,而展望今年全年和未來幾年的表現,新興市場資産特別是股票會表現強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