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比招商策略會更大的丁蟹:史上多次成功預測行情見頂

  • 發佈時間:2015-12-09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作為資本市場先知先覺者的産業資本,對股市的影響力度極大,因此其動向一向值得重點關注。觀察A股歷次牛市可以發現,牛市的高點往往對應著産業資本的集中減持潮。

  在2016年1月8日之前,持股佔5%以上的主要股東和高管減持仍被禁止,之後股東減持潮會不會再度爆發?産業資本密集減持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産業資本密集減持,A股走勢是否會一蹶不振?

  昨天(12月8日),招商證券策略會被股民朋友圈刷屏,大盤相應跳水67點,然而一位私募圈大佬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A股市場的丁蟹效應並不算什麼,只是短期‘小蟹’,真正影響中長期大趨勢的超級‘大蟹’,投資者尚未發現。”用一句話概括,産業資本的集中減持潮,是大盤見頂的先行指標。

  觀察A股歷次牛市可以發現,牛市的高點與産業資本的集中減持潮大致同步。記者通過Choice數據測算,時間從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以周為單位,提取在一週內合計減持規模達到100家以上的數據為觀察對象。

  統計數據表明,産業資本的集中減持並不意味著A股馬上見頂,但卻是市場中長期趨勢即將轉向的重要警示信號。雖然産業資本減持可以預測行情見頂,不過能更精準預測市場的是張道達投資手記,該欄目開欄至今已有近20年。今年6月股災前,張道達已持續一個月看空股市;11月27日早晨,張道達提示“警惕黑色星期五”,之後大盤大跌兩百點。現在,只要您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就可以提前一天收看張道達先生的最新觀點,每晚9點,不見不散!

  減持潮1

  滬指跌逾20%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時間回到上一輪大牛市中,A股市場從2005年6月10日的998點一口氣上漲到2007年5月30日的高點4335點,大盤在2年時間內上漲超334%。在2007年牛市見頂前,出現了産業資本大量減持的情況。記者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牛市中期即2007年4月和5月,産業資本減持市值由當年3月份的49億元暴增至115億元和106億元,隨後回落。

  在2007年5月27日當周,有139家公司出現産業資本減持,佔當時上市公司的比例為9.44%,在減持當周大盤下跌4.28%。隨後爆發了著名的“5·30”大跌,上證指數暴跌930余點,跌幅超過20%,不少個股出現連續跌停。在出現減持高潮後,市場發生了連續6周的中級調整。

  減持潮2

  滬指跌逾69%

  2007年,上證指數上漲了2586點,漲幅達96.6%,成為全球表現最強勁的市場,隨著股市上揚,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從2006年的8萬億元上升到2007年底的32萬億元,這也催生了股東強烈的套現慾望。在2007年12月份和2008年的1月份,重要股東減持參考市值再次暴增至百億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12月30日當周,出現了129家上市公司減持高潮,佔當時上市公司數量的比例為8.32%。大盤在隨後的11個多月裏開始劇烈調整,滬指從高點5500點下跌至低點1664點,11個月裏下跌了3836點,區間下跌幅度超69%。

  減持潮3

  滬指跌逾24%

  隨著滬深股指不斷創出反彈新高,大非(較大數量的限售股)股東拋售股票的行為愈演愈烈。在2009年7月5日當周出現100家的減持潮之後,市場後續又出現了連續的減持高潮。其中7月5日當周出現100家減持潮,産業資本減持公司的家數佔上市公司比例為6.16%。

  市場在2009年7月5日當周出現了減持峰值後,大盤在隨後的第三周開始出現調整,在第四週大盤下跌4.44%,第五周下跌6.55%,第五周下跌2.8%。第六周下跌3.38%。在5周的時間內最大跌幅超24%,下跌超839點。

  減持潮4

  滬指跌逾30%

  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9月20日當周出現減持潮後,市場開始構築頂部,但在2009年11月8日當周出現減持高潮後,隨後又出現了連續三次減持高潮。此外在11月8日當周出現116家減持潮,佔上市公司數量比例為6.88%。11月22日當周出現119家的減持潮,佔比為7.05%。12月6日當周出現119家的減持潮,佔比為7.02%。2010年1月3日當周出現114家的減持潮,佔比為6.64%。

  記者注意到,當市場出現産業資本密集減持潮後,大盤便深度陷入調整當中,滬指從2009年12月4日的高點3319點一直調整到2010年7月的低點2319點,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裏下跌1000點,區間大盤下跌幅度超30%。

  減持潮5

  滬指跌逾33%

  在2010年10月31日、11月7日、11月14日、12月19日以及2011年1月2日當周,市場在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裏,連續出現了五次減持高潮。2010年10月31日當周出現112家的減持潮,佔比為5.61%。11月7日當周出現121家公司的減持潮,佔比為6.03%。11月14日當周出現126家公司的減持潮,佔比為6.26%。12月19日當周出現116家公司的減持潮,佔比為5.66%。2011年1月2日當周出現100家公司的減持潮,佔比為4.85%。

  由此大盤開始了長達一年左右的調整,從2010年11月11日高點3186點下跌至2012年1月6日低點2132點,期間下跌超1050點,區間大盤下跌超33%。

  減持潮6

  滬指跌逾22%

  滬指在2011年10月24日的2307.15點觸底反彈後,産業資本減持的步伐反而有所提速,截至2011年11月份,産業資本共減持120.28億元,其減持的主要渠道大宗交易市場在11月的成交量也因此創下年內新高。在11月6日當周出現115家的産業資本減持潮,佔上市公司數量的4.98%。11月20日當周出現110家的減持潮,佔比4.75%。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2月至4月,産業資本連續減持233億元,而在2011年11月當月,産業資本連續減持124.53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2011年11月6日當周出現峰值後,市場在2011年11月20日當周又出現了一次減持高潮,隨後大盤從2011年11月7日高點2536點起,開始了長達一年時間的調整,到2012年12月4日階段性低點1949點,開始了超570點的調整,區間下跌22.7%。

  減持潮7

  滬指跌逾44%

  截至今年6月17日,2015年以來1234家上市公司發佈了産業資本減持公告,累計減持市值高達4771億元。産業資本紛紛選擇拋售手中股份,直接推動了A股的墜落。

  數據顯示,在2015年5月17日出現133家減持潮,佔上市公司數量比例為4.87%;5月24日出現142家減持潮。5月31日出現148家減持潮,佔比為5.38%;6月7日出現127家的減持潮,佔比為4.61%;6月14日出現130家的減持潮,佔比為4.68%。

  大盤在2015年6月14日當周開始了劇烈調整,從6月12日5178點的高點調整至8月26日的低點2850點,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裏,大盤下跌2328點,下跌幅度超44.9%,期間千股跌停多次出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