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順利通過壓力測試 整體運作平穩

  • 發佈時間:2015-11-17 09:09: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正式啟動一年來,交易結算機制不斷完善,但成交量低於預期,未來仍需在多方面下功夫予以改進

  今日,滬港通迎來周歲生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稱,在兩地業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援下,滬港通在過去一年中運作平穩、交易結算機制不斷完善。

  他強調,成交雖然未見火爆,但滬港通是一座天天開放的大橋,而不是一場音樂會,其價值可能需要兩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到驗證。

  過去一年,滬港通在運作機制上並沒有出大的紕漏,但有觀點指出,在過去一年中,“初出茅廬”的滬港通還是多少暴露了一些問題,如交易情況不如預期火爆、滬港通“南冷北熱”等,多名業內專家認為,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與兩地投資者互相對對方市場不熟悉、投資品種不夠豐富等有關。他們建議,滬港通接下來可以通過加強在兩地投資者之間的知識普及宣傳、增加投資品種等內容下功夫。

  交易與市場行情相關

  證券時報記者查詢發現,截至11月13日,滬股通累計額度餘額為1792.48億元人民幣,佔總額度的59.75%,過去一年最高單日成交額為234億元人民幣,發生於今年7月6日;港股通累計額度餘額為1582億元人民幣,佔總額度的63.28%,最高單日成交額為261億港元,發生於今年4月9日。

  這意味著,無論是滬股通還是港股通,在過去一年使用的額度均未超過一半,甚至均在四成上下。

  對此,李小加認為,滬港通成交量並非港交所的關注重點,尤其在開通初期,運營的平穩和安全才是關注的指標。在這兩項指標上,滬港通給市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即使是在今年夏天內地和國際股市暴漲暴跌期間,亦如此。

  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在兩地監管部門的立場來看,滬港通的機制運作暢順,已經是成功了。他認為,經過一年的洗禮,滬港通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壓力測試”,內地與香港無論法制上、結算上、交收上、監管上都完全達標,測試出這個新穎的金融基建的可行性。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在滬港通推出一年運作暢順的情況下,有望再將模式複製至深港通等領域。

  滬港通開通至今一年,為何交易情況沒有如預期般火爆?有分析認為,今年年中A股和港股遭受暴跌式股災影響,尤其是A股由5000點急挫至3000點,令境外投資者十分擔憂,市場投資者熱情隨之冷卻。

  申萬宏源(000166)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指出,滬港通過去一年當中,交易活動總體是正常的,但除了開盤的開始階段交易情況比較活躍之外,大多數的時候則顯得“並不很活躍”。桂浩明稱,這與投資者對市場、市場本身沒有做好充分認識有直接關係。

  香港當地券商一名業內人士指出,儘管滬港通開通已經一年,但現在對於滬港通的宣傳還沒有到位,而兩地的投資規則和投資環境也是不一樣的。信達證券首席分析師陳嘉禾則進一步認為,現在港股通在成交交易情況上不及滬股通,是由於有些內地投資者較少考慮投資價值研究,對新市場研究也不太上心,喜歡跟風,因此投資港股通的熱情也比較小。

  他們建議,接下來滬港通的發展,可以在宣傳和知識普及上多做些動作。

  投資者望增多投資品種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內地與香港兩地專家均認為,滬港通推出後,雖有助於更多內地投資者認識港股,增加對港股的投資興趣,但官方提供的滬港通渠道、尤其是港股通渠道讓很多投資者感到不滿,滬港通給投資者提供的投資機會與投資者的預期有距離,導致滬港通氛圍下雙邊市場互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都不夠大。

  香港當地券商從業人士指出,官方引導的投資目標股份,並非都是內地投資者的偏好。“儘管我們強調,每個人的投資理念都有偏好,但目前滬港通可供選擇的港股,均以大藍籌、一線股份為主,偏向穩定性。”該人士稱,由於兩邊的市場投資結構不同,內地市場以散戶為主,而這些散戶大多鍾情于高增長性股份,然而這類二、三線創業板股份卻未被列入港股通投資名單。

  針對目前滬港通渠道下,內地與香港投資者更傾向於集中在例如茅臺(600519)、騰訊、阿裏影業等大藍籌身上,香港一名業內人士稱“可以理解”。“因為騰訊等這些大藍籌股,對於內地投資者來説屬於稀缺品種,是香港市場獨有的股票,交易的風險也比較小;而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由於投資主體是機構,他們更傾向於選擇在A股當中的藍籌股、績優股。雖然雙方的價值認可不一致,但最終導致的結果卻是類似的。”

  繆英源指出,在機制上取得成功後,業界更加希望滬港通的成功能夠更進一步。“現在滬港通只包含大型公司,但對內地很多散戶來説,小型公司的波幅更合乎他們口味,未來滬港通應爭取放寬投資者門檻、增加可供投資的公司,以進一步活化滬港通。”

  深港通開通更值得期待

  桂浩明指出,目前,滬港通在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這當中包括雙邊交易時間存在差異、導致投資者在操作當中存在一定問題,造成交易的不方便;投資者在買入和賣出股票的過程中存在兩次的匯率變化,這無形之中增大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桂浩明建議,如果滬港通接下來要改善交易情況,必須要加快完善滬港通的制度,想辦法解決包括交易時間差異、匯率以及投資品種的問題。

  內地一家券商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滬港通開通後,過去一年該行新增內地客戶多達數千名,客戶均較喜歡創業板、概念股、有話題、股價高增長的股份,像汽車股、新能源股等都是受追捧的股票,而投資二、三線股票以及創業板的交易則超過一半。

  有市場人士則將希望放在了深港通身上,分析認為,儘管依然存在交易時間和品種的問題,但在滬港通的實踐基礎上,相信深港通會儘量弱化這些缺陷。還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正在計劃的深港通如果開通,就能夠滿足內地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因為內地的投資者偏好小盤股、科技股和新興行業股,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內地估值比較高,在香港的估值卻比內地便宜很多,很受內地投資者的歡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