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週年:別樣的操盤路徑
- 發佈時間:2015-11-17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滬港通將在今日迎來它的一週歲生日。回首滬港通“通車”的這一年,A股市場的國際化程度有了明顯提高。然而,滬港通還只是A股國際化的起點,期待中的深港通一旦落地,A股的國際化程度仍將大幅提升。此外,在滬港通期間,也顯現出了內地投資者與外資不同的操盤風格,外資愛在A股玩高拋低吸,而內地投資者則常常在港股投資中出現追漲殺跌。
外資炒A股愛高拋低吸
昨日收盤滬股通資金凈流出855萬元,雖然凈流出明顯減少,但這已經是滬股通連續第20個交易日凈流出,共流出資金246億元,這也是滬港通開通以來,滬股通連續凈流出時間最長的一次,這一輪滬股通連續的凈流出從10月16日開始,但值得注意的是,從10月16日到11月16日,在外資連續賣出A股時,上證綜指上漲了8.06%。
實際上,在市場出現連續下跌或連續反彈的時候,外資高拋低吸炒作A股的邏輯的確很明顯。諸如6月10日-23日上證綜指下跌了10.5%,而滬股通期間卻凈流入160億元。而在7月6日-13日期間,上證綜指出現了7.69%的反彈,但是滬股通卻在此期間凈賣出377億元。8月18日-27日上證綜指下跌了22.79%,滬股通凈買入271億元。
為何A股企穩並不斷反彈上漲的時候,外資卻在瘋狂地撤離呢?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外資炒作A股的慣用策略,高拋低吸,外資習慣在A股連續下跌的時候抄底買入,在A股出現反彈的時候開始不斷拋售。北京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從滬港通開通一年來,外資投資A股的邏輯也開始清晰,市場都不看好的時候,外資會大膽抄底,而在市場一片看多,股市連續反彈之時,外資會選擇反彈後就落袋為安。
內資炒港股愛追漲殺跌
滬港通設立之初,監管層對滬股通和港股通的額度都有限制,滬股通一年3000億元的額度,港股通一年2500億元的額度,而截至昨日,滬股通總額度還剩下1793億元,共使用了1207億元的額度,使用佔比40.23%,港股通額度還剩餘1576億元,共使用約924億元額度,使用佔比36.96%,一年整體看來滬港通呈現出南冷北熱。
“內地投資者炒作港股積極性不高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開通港股通的門檻比較高,需要50萬元資金門檻,而內地投資者還是主要以小資金散戶為主。”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分析道。
需要注意的是,參與港股操作的內地投資者似乎更愛追漲殺跌。港股通每日成交數據顯示,不同於滬股通經常會出現連續凈賣出,港股通截至昨日共成交246個交易日,出現凈賣出的天數僅僅只有18日,惟一一次6月26日-28日連續3個交易日凈流出,而從恒生指數在這期間的走勢來看,恒生指數下跌了13.37%,屬於殺跌。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滬股通開通首日單日額度很快用完,而港股通啟動首日,卻只用了17.68億元,港股通105億元單日額度僅有的兩次用完則發生在4月8日和4月9日,港股被市場一致認為是價值洼地,內地投資者蜂擁而至,兩日用了210億元的額度,而這也成為內地投資者追漲港股的典型。內地一傢俬募公司的操盤手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已經很長時間沒去買港股了,等到行情好時再去買”。
促進提升藍籌股估值
“滬港通開通對A股估值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A股投資者重新認識藍籌股的價值。”在楊德龍看來,滬港通開通對A股最大的意義在於引導內地投資者重新認識藍籌股的估值。
而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表示,滬港通直接助漲了A股此前的大牛市。交易行情顯示,從去年11月17日滬港通通車之後,A股正式踏上了瘋牛的路程。在不到7個月的時間裏,上證綜指從起初的2478.82點,一路暴漲至最高的5178.18點,大盤期間累計漲幅超過100%,兩市翻倍的大牛股更是層出不窮。而A股暴漲的主力推手就是券商等藍籌股。以方正證券為例,從滬港通開通當日開始,短短17個交易日裏,股價漲幅高達112.66%,而在此前近一年半的時間裏,方正證券的漲幅累計也才30%左右。“在互聯互通機制下,A股券商等藍籌股的估值洼地出現了比對效應,加之新開通滬港通之後券商的業務收入也形成利好,隨後的券商大漲屬於估值修復行情,對大盤的快速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上述私募基金經理如是説。
而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也認為,滬港通開通起到了很好的價值發現功能。“剛開通的時候A、H的溢價指數是88,現在是140,價值發現的功能是非常明顯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經過了6月中旬的市場大幅、非理性調整,但是大部分藍籌股的股價依然堅挺,而且屢次充當市場上攻的領頭羊。以近期券商股的表現為例,近9個交易日券商板塊指數漲幅達31.66%,直接帶動大盤由3300點站上了3600點大關,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大盤指數的回升,投資者的信心也在快速恢復。
“滬港通開通之後,藍籌股的估值與此前的估值完全不在一個水準線上,這也直接利好A股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經濟學家宋清輝如是説。
“各路通”充滿期待
“滬港通加快了A股的國際化進程,而這只是開始。”宋清輝對於已經開通滬港通的A股,充滿著更多的期待。而楊德龍也表示,滬港通一年以來的平穩運作為後續開闢更多的互聯互通的機制提供了借鑒意義。
自滬港通通車以來,深港通的開通也漸漸提上日程,而且離通車的時間也越來越近。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深交所官員表示深港通正在測試,但啟動時間尚不確定。而多位業內人士均預計,深港通明年上半年推出的可能性較大。此外,還有消息稱創業板也有望納入深港通。然而,這還並不是全部。按照監管層此前透露出的信號,除了深港通之外,還包括滬倫通、滬納通等“各路通”值得投資者期待。
在楊德龍看來,深港通開通後,A股的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同時促進A股投資者的價值回歸。“讓A股投資者更加注重公司基本面的價值,有利於A股未來納入MSCI指數,讓A股更早地被納入到國際市場中。”楊德龍稱。而李大霄則表示,隨著深港通的開通,除了A股的國際化、市場化步伐加快之外,A股市場的估值也將會被放在全球的平臺上重新定位。
“隨著A股國際化程度的提高,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投資理念以及市場規範程度都將發生重大變化,這也是A股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宋清輝稱。
北京商報記者 馬元月 董亮 彭夢飛/文 王飛/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