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修復、建設:A股市場回歸常態路徑明晰
- 發佈時間:2015-08-13 02:4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楊菲
A股市場正逐步向常態回歸。一方面,兩融業務迎來新的進展,去杠桿漸近尾聲。另一方面,大類資産配置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對短期大類資産配置結構調整的樂觀預期和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的判斷同時出現。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去杠桿已見成效,風險總體可控,但在內外因素影響下的波動風險將增加居民大類資産的配置難度。“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的路徑是A股回歸常態的主要邏輯。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市場應急機制,加強場外配資監管,維持合理的杠桿水準,嚴厲打擊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市場機製成熟。
去杠桿漸近尾聲
在加強場外配資監管、完善兩融業務規則等多項措施作用下,A股市場去杠桿漸近尾聲。目前,兩融交投熱情出現回升,兩融資金參與熱情有所提高。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兩融規模在1.3萬億元左右,滬深兩市合計日成交額在1.2萬億元左右,表明去杠桿化已有成效,但市場信心還有待繼續提振。
海通證券相關人士表示,在此前行情劇烈波動時,融資類業務市場份額較大的證券公司紛紛出臺應對措施。他認為,一個理性的市場並非是完全無杠桿的市場,而是要在監管範疇內,杜絕非法場外配資等違規行為,積極引導融資融券等合規業務的良性發展,充分發揮融資融券業務滿足多樣化投資、增加市場流動性等積極效應。從市場長遠發展來看,發展融資融券業務不僅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多元化交易,更有利於促進證券市場內在價格穩定機制的形成,也能夠為證券市場注入增量資金,提高證券市場的活躍度。他建議,投資者應尊重市場,敬畏市場,在杠桿適當的情況下,根據自身情況理性投資。
東方證券金融業務總部相關人士表示,在此輪行情波動中,大部分證券公司主動採取“逆週期調整”的策略,對客戶授信額度、擔保證券的範圍及折算率、標的證券範圍實施動態管理,適時調整保證金比例,實行融資總量控制及客戶單賬戶單一證券持股集中度控制,不斷對客戶賬戶風險進行提示,有效控制融資融券業務風險。這説明券商兩融業務的內生性風險管理體系較為健全。兩融業務整體風險是可控的,不應因杠桿工具自身的風險屬性而否定兩融業務的發展。
大類資産配置難度提升
在資本市場企穩向好預期下,業內人士認為,資産配置已成為下一步應關注的焦點,但目前業內對大類資産配置結構調整的樂觀預期與未來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的判斷同時出現。
銀河證券董事長陳有安認為,多年來,中國居民財富多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而投資權益類比例仍然偏低,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另外,機構投資者未來發展將加快,必定出現散戶委託專業機構人士進行理財的趨勢。
國信證券分析人士認為,風險溢價降低將繼續催動居民資産進入股市。由於房地産過去十年的持續上漲形成的價格幻覺,居民新增資産大部分都是流入地産相關渠道。人口大週期的拐點導致地産未來價格上升的速度放緩,地産長週期的悲觀預期將驅動大量居民部門新增財富選擇新的投資渠道。相比于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的進入門檻更低。加上低風險溢價導致的高風險偏好,權益類資産對居民部門存在非常明顯的吸引力,也會成為資産配置分流的主要渠道。在市場趨於穩定過後,相信資産再配置的趨勢仍將繼續。(下轉A02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