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7月新增貸款1.48萬億 救市資金佔大頭?

  • 發佈時間:2015-08-12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昨日(8月11日),央行發佈最新金融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8萬億元,同比多增1.61萬億元,遠超預期。“近期我國資本市場出現波動,為了穩定市場預期、防範金融風險、支援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7月份貨幣政策和銀行體系採取了一些臨時性措施,相關操作對貨幣信貸增長也會産生影響。”央行方面人士表示。

  多位業內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新增信貸超預期,主要是因為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大幅上漲,但對實體經濟的支援效應並不明顯,寬鬆政策應繼續。

  7月救市貸款逾8800億?

  8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今年4~7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分別新增7079億元、9008億元、1.28萬億元和1.48萬億元,貸款投放逐月增加。“今年以來,國家加大了穩增長的政策力度,金融機構相應增加了貸款投放。今年前7個月,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8.04萬億元,同比多增2.15萬億元。”上述央行人士指出。

  不過,7月人民幣信貸數據飆升1.48萬億元卻是遠超預期。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2752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312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8864億元。

  此前,多家機構稱6月信貸數據大幅衝高,7月回落可能性較大,並大部分預計7月新增信貸在7600億元左右。“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8萬億元,有兩個特點比較顯著,一是對非銀行業進入機構貸款多,達到8864億元,佔比近60%;二是票據融資多,佔對企業和居民部門新增貸款的43.6%,這一數據反映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總需求依然不旺,企業融資需求減少。”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説。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信貸新增1.48萬億元,主要是非銀同業貸款增加較多,貸款結構惡化。非銀同業貸款增加8864億元,估計是證金公司用於救市的貸款,該項上半年月均-74億元。

  從貸款結構來看,中長期貸款(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佔全部信貸規模的26%,票據融資佔比17%,短期貸款負增長,反映出企業貸款需求疲弱。中長期貸款的結構來看,房地産政策鬆綁拉動住房按揭需求,居民中長期貸款佔比為73%,部分地區銀行按揭貸款額度緊張。

  8月數據回落是大概率

  央行方面人士亦表示,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首先,穩增長政策帶動了中長期貸款投放;其次,實體經濟投資意願回暖帶動了流動資金貸款需求;第三,房地産市場回暖帶動了個人住房貸款發放;最後,地方債置換進展順利,增強了地方政府項目的融資能力。當前,我國已高度融入全球經濟,近期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對美元普遍有所貶值,而人民幣保持堅挺,這給我國出口帶來了一定壓力。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有利於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內需的支援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M2增速大超預期,同比增長13.3%,但社會融資規模卻遠低於新增人民幣貸款的規模,差距近9000億元。

  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分析指出,“剔除救市資金之外,7月當月新增貸款不足6000億元。8月份以後,貨幣信貸數據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屈宏斌認為,人民幣新增貸款超預期飆升1.48萬億元,對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大幅上漲是主因。企業貸款和居民貸款偏弱,反映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援不足。此外M2增幅走高至13.3%。今年內貸款保持強勁,以往政策寬鬆有效。但7月份貸款走高或與穩定金融市場的特殊操作有關,寬鬆政策應繼續。

  光大證券研報中亦分析稱,貨幣寬鬆更進一步,實體經濟增長前景更加明朗。央行剛剛發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央行已認識到信貸傳導機制不暢情況下,上半年寬鬆政策導致的實體經濟“融資難”與金融市場“不差錢”並存困境。因而未來將繼續通過PSL、專項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務擴容、放寬房地産企業融資條件等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7月貨幣信貸數據印證了這一點。而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將有利於降低出口的壓力,也有利於經濟的復蘇。因此,實體經濟將在三季度逐步向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