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三大報齊發聲要求規範程式化交易

  • 發佈時間:2015-08-03 11:39:23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8月3日,《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均刊登評論要求規範程式化交易,維穩股市行情。針對近期一些賬戶盤中連續拉抬或打壓權重股、尾盤大額集中拋售股票等異常交易行為,以及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一些具有程式化交易特徵的賬戶頻繁報撤單,對正常價格信號形成干擾的情況,滬深交易所已分兩批對34個證券賬戶採取了限制交易措施,中金所也採取市場化手段對報撤單頻率加以限制。

  在此背景下,中國證監會表示,在市場初步企穩但情緒較為敏感的情況下,一些賬戶的異常交易行為與程式化交易風險相疊加,嚴重影響了市場穩定。我國市場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發展程式化交易尤應審慎,特別要警惕程式化交易與異常波動、操縱市場疊加的風險。

  該負責人稱,“光大事件”後,證券、期貨交易所已開始完善業務規則,在異常交易認定和監管中關注程式化交易風險。從近期市況看,監管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監管規則還需抓緊完善,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及時上升到行政規章。

  以下為中國證券報全文:

  加強程式化交易監管,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來源:券商人士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資本市場的“雙刃劍”,程式化交易對整個市場的作用具有明顯的“反身性”,尤其是頻繁報單和撤單,會明顯誤導其他交易者的投資預期,任何市場都應對此類委託進行限制。業內人士建議,借鑒美國、德國等成熟資本市場經驗,通過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程式化交易監管。

  優點與副作用並存

  業內人士介紹,程式化交易一般是指根據一定的交易模型生成買賣信號,並由電腦自動執行交易指令的過程,包括演算法交易、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等多種交易形式。優點主要體現在順勢操作,賺取波段利潤;指令簡單、策略明確,排除人為貪婪;提高交易效率,豐富市場流動性等方面。

  但在A股流動性危機剛剛基本緩解的背景下,程式化交易所帶來的副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券商人士表示,股票投資中存在“反身性理論”,指投資者與市場之間的互動影響。套用該理論,很多程式化與量化的操作在捕捉市場機會的同時,本身也會對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程式化交易通過機器實現各種交易技術,事實上造成了對其他交易者在委託上的不公平,同時助長了市場一致性的形成,放大了市場波動。尤其頻繁報單、撤單,目的在於連續競價時獲得委託上的優勢,但由於其下達的委託指令很多並不代表真實交易意願,因此必然會影響、誤導其他交易者的預期。任何市場都應限制這些類型的委託。”前述人士指出。

  對於近期滬深證券交易所及中金所在日常監控中所發現的一些具有程式化交易特徵的賬戶參與擾亂市場交易秩序活動的情況,前述人士表示很有可能。“在金融市場中,很多方面並不是效率越高越好。比如給一些特定交易者自動化交易介面,使其能更快、更效率地進行交易,除公平性值得探討外,這種效率的提升在總體上對市場的作用值得懷疑,因為這實際上加劇了市場不穩定性,甚至不排除A股近來尾盤突然大幅波動殺跌就與程式化交易有關。”

  加強監管係國際慣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程式化交易手段用於操縱市場,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早在2010年5月6日,美國證券市場“閃電崩盤”事件中,美國監管機構指控當事人利用電腦程式,對美股股指期貨下鉅額賣單並瞬間撤單,帶動股票現貨價格大幅下挫,達到影響價格和操縱市場牟利的目的,構成欺詐。美國還出現了2012年8月1日騎士資本(Knight Capital)的“烏龍”交易、2012年3月美國第三大交易所BATS在IPO時發生閃電崩盤等事件,都與程式化交易密切相關。

  因此,加強對程式化交易的監管成為國際慣例。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各主要市場監管機構紛紛加強對程式化交易的監管。如美國證監會發佈了程式化交易市場接入規則和綜合審計跟蹤規則,提高了資本金監管要求,增加資訊透明度,實行流量控制,對不適當行為採取暫停交易措施。歐盟出臺了以限制高頻交易為重點的監管指令。德國2013年制定了《高頻交易法》,對通過大額報撤單、系列報單、隱匿報單或虛假報單等影響其他市場參與者、改變市場趨勢的行為進行重點監管,認為這些行為構成了對交易運作的干擾或延遲,釋放了錯誤的市場信號。該法案還規定,當市場波動較大時,可及時終止相關程式化交易;對頻繁報撤改單的行為,要收取額外費用。

  業內人士認為,程式化交易在A股市場還是一個新事情,市場各方對其特徵的認識、監管規則的把握都在摸索中,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握住加強監管與保護創新積極性並存之間的關係。“由於發展時間較短,針對程式化交易的風控管理、監管措施都處於摸索階段,應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驗,結合我國股市交易制度實際來加強監管。”

  完善制度 防範風險

  證監會人士表示,相較而言,我國資本市場還處在新興加轉軌階段,發展程式化交易尤應審慎,特別要警惕程式化交易與異常波動、操縱市場疊加的風險。

  在加強程式化交易監管方面,業內人士建議,首先,應當通過建立相關制度對程式化交易加強監管。監管重點可以放在考慮交易指令是否干擾或延遲了交易系統的正常運轉,是否使得第三方在交易系統中較難做出買入或賣出的決定,是否對某些金融資産的供求關係造成錯誤或誤導等方面。

  其次,切實做好“事前預防”。監管層可以在摸清程式化交易市場情況的基礎上,核查投資者賬戶實名制情況、資金來源和交易策略;滬深交易所市場監察系統要加強交易預警監控,及時發現異常交易,並在此基礎上,研究出臺針對性監管措施;應建立證券交易所與期貨交易所等一線監管機構的協作機制,建立跨市場、跨品種聯動的價格穩定機制,完善突發情況下的跨市場、跨品種風險隔離機制;利用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中國投資基金協會等行業自律機構加強程式化交易風險控制方面的培訓。

  第三,事中管理和實時監控方面,可以借鑒《美國證券交易市場準入規則》,要求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實現風險監控流程,阻止錯誤指令以及超過交易者信用和資本所能承受的風險範圍的指令,發送至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特別要加強其自營業務部分的風險控制;完善交易所的核心交易系統前端控制,建立交易前風險控制、監督系統和錯單控制服務,以及限制可在規定時間內發送到交易所的訂單數量;限制日內交易最大頭寸(或交易金額額度控制)等。

  以下為證券時報全文:

  規範程式化交易 維穩股市行情

  任何事物都如硬幣一樣具有兩面性,程式化交易同樣如此。它給市場帶來流動性的同時,也加大了股市的波動幅度。面對這一新興的交易方式,完善監管已是大勢所趨。

  上週五證監會核查部分程式化交易特徵的機構和個人,可見監管層已將規範的觸角延伸至具有頻繁申報特徵的程式化交易方面。程式化交易,簡單來講就是設計人員將交易策略的邏輯與參數在電腦程式中運算後,將交易策略系統化,由電腦根據程式替用戶自動決定交易什麼、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賣出和買賣多少等,優點在於程式的高度固定性能夠克服在交易過程中人類情緒的干擾。然而,也正是因為電腦控制的高度固定性,某一偶發性異常交易可能觸發同類投資機構的自動買賣和止損指令,從而大大加劇異常交易,引起市場巨幅波動。

  兩年前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就與此有關,光大證券在進行ETF申贖套利交易時,因程式錯誤,引起滬深300、上證綜指等大盤指數和多只權重股短時間大幅波動,風險急劇釋放,造成了市場恐慌,普通投資者首次意識到高度依賴技術系統的程式化交易帶來的風險,也暴露出證券行業在內控和交易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市場上開始討論是否應加強程式化業務監管,以避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必要性。

  目前,程式化交易在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比重不是很大,但隨著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各種成熟市場的組合及對衝交易策略也逐步出現在A股市場上,加之運用這些策略的機構在經驗和風控等方面存在不足,由此所孕育的風險在當前股指大幅波動的背景下需引起關注,如果缺乏適當的價格穩定機制,可能會引發行情劇烈波動的連鎖效應。

  即便在監管措施較為完備、投資者較為成熟的國際市場,由於程式化交易漏洞而造成市場巨幅波動的案例也不少。以美國為例,從2010年5月6日的閃電崩盤事件到2012年8月1日騎士資本的“烏龍”交易,無不與自動交易系統有關。為規範程式化交易,歐盟出臺了以限制高頻交易為重點的監管指令,德國2013年制訂了《高頻交易法》,對通過大額報撤單、系列報單、隱匿報單或虛假報單等影響其他市場參與者、改變市場趨勢的行為進行重點監管。

  我國資本市場還處在新興加轉軌階段,發展程式化交易尤應審慎,特別要警惕程式化交易與異常波動、操縱市場疊加的風險。對待程式化交易,既不能高估效果誇大運用,也不能予以排斥視為洪水猛獸。投資者既要看到它巨大的應用價值,也應重視可能給市場帶來的新的風險。只有這樣,程式化交易才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

  以下為上海證券報全文:

  被禁的34個賬戶究竟做了啥

  救市不易,鞏固更艱。經歷了前期的股市流動性坍塌,當前正值修復期。不僅是“市場估值的修復”,更是“投資者信心的修復”。在此期間,監管部門重點監控各類擾亂市場的異常交易行為,尤其是對於利用普通投資者所不掌握的程式化交易來影響市場價格、干擾其他投資者投資決策的違規行為,進行了重點佈防。

  限制交易賬戶撤單率高至99.18%

  日前,滬深兩市交易所對其中嚴重影響證券市場交易秩序的34個賬戶採取了限制交易的措施。

  記者獲悉,本次被上交所限制交易的賬戶,其違規行為主要分為兩種情形:一是在交易基金、股票時,存在頻繁申報、頻繁撤單,且金額較大,以致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的行為。在近期股市大幅波動的部分交易日中,本次被限制交易賬戶不僅頻繁申報,且當日累計撤單量佔賬戶當日累計申報量的比例過高。例如被上交所限制交易的某賬戶在7月8日的交易中,累計申報賣出近16000筆,累計申報賣出金額超過15億元,申報賣出後的撤單率高達99.18%。二是涉嫌日內短線操縱行為。尤其是在盤中或臨近收市時,部分賬戶通過拉抬、打壓股價等手法,影響個股交易量及價格,誘導投資者買賣,以趁機高價賣出或低價買入股票。對此,上交所不僅限制其賬戶交易,還將上報中國證監會進一步處理。

  有對衝基金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程式化交易的確更容易對市場和個股産生助漲助跌的效用。“雖然大多數程式化交易使用的是中性策略(即同時通過構建多頭和空頭頭寸以對衝市場風險),但這種策略需要通過大量買入或賣出所有股票,並配合做空或做多股指期貨來完成。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就會對市場産生較大影響。”

  一資深私募人士進一步解釋:“頻繁申報頻繁撤單的行為,遇到近期股價大幅下跌甚至跌停時,會對個股價格造成下壓影響,加劇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在跌停時的賣出申報,會對投資者産生遠離交易的心理暗示;反覆撤單,則會影響投資者對實時盤面的判斷。”

  “另外,近期市場尾盤出現的全市場共振的斷崖式下跌,也與程式化交易有著密切關係。”他認為,就程式化交易而言,即便是量化對衝,雖然在單只成份股上的量不一定很大,但在總量和次數上肯定不會少,“一旦市場或個股當日有一定幅度上漲,就會觸發程式化交易指令,一樣可能對市場整體産生共振影響。監管機構本次及時出手,有助於市場穩定。”

  程式化交易:“惡意工具”?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股市的杠桿率不僅有融資的杠桿率,也有股市交易的杠桿率。前者為融資融券及場外配資等,後者有股指期貨及程式化交易。“可以説,這種程式化的交易成了當今證券市場價格暴漲暴跌主要的推手。”

  那麼,作為金融工具的程式化交易,是否生來就是帶著惡意的呢?

  程式化交易的最大特點,就是嚴格執行、反應速度快、可批量下單,所以成為機構投資者所鍾愛的風險對衝工具之一。但在忠實地執行投資者預先制訂的規則、策略的同時,程式化交易也缺乏對規則外事件的處理能力。當市場上巨量的機械式操作相互影響的時候,很難預料最後會發生什麼。

  所以,當市場出現異常情況時,程式化交易的止損線一旦被觸發,程式將自動發出大量低於市價的賣單以保證委託單能夠被執行。同時,由於程式化交易具有短時間大量下單的特點,很容易成為某些炒家惡意做空市場的工具。由此可見,程式化交易的本質是現代電腦技術與金融交易的結合。但它的過度使用必然會加大市場的波動,一定程度上加大市場的資訊不對稱,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對這種金融工具的使用作出嚴密的風險管控和行為規範。

  縱觀近些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大動蕩事件,莫不與程式化交易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1987年的美國股災,程式化交易使得5030億美元的股票市值在一天之內化為烏有。2010年美國股市的“閃電崩盤”,造成道瓊斯指數在20多分鐘內市值蒸發近1萬億美元的元兇,按照美方指控,是一名叫薩勞的男子。他利用一個電腦交易程式對美股股指期貨下鉅額賣單,但能瞬間實現撤單,以保證這些賣單不會成交,卻能對交易價格構成實時拋壓。這一做法的目的並非完成交易,而是影響價格和達到操縱市場的目的,因而被美國執法部門認定構成欺詐。

  發展的市場需要發展的監管

  雖然程式化交易造成的市場震蕩幾乎殃及過全球最主要的金融市場,但它已成為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市場價值將伴隨不斷完善的監管而存在。

  為此,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的監管機構不斷地在加強和完善對程式化交易的監管,其中尤以創新速度最快的美國為甚。2010年至今,美國已針對程式化交易擬出了近10條法規制度,包括主機託管服務監管法規提案、“大戶報告系統”法規、“市場接入規則”、“監管系統的合規性和完整性”法規提案、“賬戶所有權和控制報告”法規等。

  而在以散戶投資者為主的中國市場裏,中小投資者無論是在工具的使用上,還是市場資訊的掌握上,都處於弱勢地位。監管在市場大幅波動的特殊時期及時介入,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更是刻不容緩。易憲容建議,當前救市的關鍵,就是要清理這些不利於股市健康發展的各種因素。“不能讓救市成為惡意使用程式化交易者的提款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