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國企改革輪廓初顯 資産證券化成主導途徑
- 發佈時間:2015-06-01 07: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隨著日前廣州國企改革意見正式出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終於悉數出爐。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資産證券化、提高國資集中度已經成為一線城市國企改革的共識,而各城市也因地制宜,在改革中加入符合當地改革優勢的特色因素。
資産證券化成主導途徑
混合所有制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核心,而利用資本市場以資産證券化實現國企混合所有制亦是主導路徑。因此,在一線城市出臺國企改革意見中,資産證券化成為各方改革的共識。
廣東國企改革方案明確,至2020年,競爭性領域的市屬企業全部實現整體上市或至少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結構顯著調優。業內人士透露,根據廣州國資國企改革進度,其資産證券化率要從20%達到70%,2017年將超過70%。而北京國企改革意見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力爭達到50%以上。深圳國企改革方案也明確,將混合所有制比重由現有的75%提升至85%,資産證券化率由43%提升至60%。
上海則強調,經過3-5年的持續推進,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外,其餘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企業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崔長林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産證券化是目前國企改革的關鍵一步,以前國企可能存在資産不清晰、不透明等問題,管理也比較混亂,資産證券化實際上就是通過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讓資本有一個市場化衡量標準,也是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一環。
全面提高國資集中度
除了資産證券化外,提高國資集中度也是各地國企一大亮點。北京國企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城市公共服務類和特殊功能類企業中的國有資本應佔到國有資本總量的60%以上,競爭類企業以戰略支撐企業為主。
上海國企改革意見明確,形成適應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國資佈局。將國資委系統80%以上的國資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産業。
深圳國企改革方案也提出,推進85%的國有資本集聚到“一體兩翼”産業體系。最新出臺國企改革意見的廣州指出,到2017年,市屬企業調整至30戶左右。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産的80%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産業,集中到前20戶大企業集團。
“從目前各地國企改革方案看,把國企集中在公共服務或戰略性新興産業是一種趨勢,更加體現國企公共屬性和特殊功能。而一般性競爭領域則是逐漸在收縮或退出,因此一般性競爭領域完全可以交給市場,也符合三中全會提出的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的思路。”崔長林説。
首都經貿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則認為,不管是對國企進行分類,還是提高國企集中度,其實都是在為下一步剝離做準備。在改革前期,可能主要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而後一些帶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領域,如自來水、公路等,也可以逐漸向市場開放,國外經驗證明,除了軍工外,其他行業都可以適當交給市場來做。
各自改革因地制宜
和中央企業按照國資委的統一部署邁著整齊步伐齊步向前不同,地方國企改革更多體現出了因地制宜。
北京在國企方面,要在一級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具備條件的一級企業實現整體上市,改革力度較大。其中重點提及要和央企、中關村企業、區縣企業互相參股,有很濃的“京味”,屬於利用首都的優勢進行改革。
另外,廣州國企改革則強調將推動國資金融産業跨越式發展,打造若干國資金融控股平臺。加快市屬銀行、證券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發展,通過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增強資本實力,實現快速擴張和上市。
上海則在員工持股方面率先破冰,2014年11月,上港集團拋出醞釀已久的員工持股草案,涉及1.6萬餘名員工,認購金額高達18億元。
一位專家透露,雖然全國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各地情況又有所不同,完全按照一樣的模式、經驗不太現實,如果因地制宜,發揮當地的優勢也是國企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北京有中關村全國知名,央企也比較多,和中關村企業、央企相互參股,有利於混合所有制的順利推進。而廣州金融服務業比較發達,打造國資金融控股平臺,不僅可以發揮當地的優勢,也有利於實現國有資産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