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兩岸三地股市釀對接:深港通推進 滬臺通隱現

  • 發佈時間:2015-04-23 07:09:44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兩岸三地資本市場開放對接正銜枚疾進。

  “目前,我們正處於兩岸三地共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加強兩岸三地的金融合作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台北參加第五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時説。

  他還表示,將強化與香港及台灣地區的溝通聯繫,優化政策制定、監管執法、資訊共用等方面的協作方式,攜手推動兩岸三地資本市場開放對接和互利共贏。

  而據台灣當地媒體4月22日報道,姜洋在該論壇上還表示,正積極研究“滬臺通”。 與已經推出的“滬港通”類似,“滬臺通”允許兩岸投資人買賣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台灣證交所掛牌的股票。

  內地資本市場人士認為,兩岸推動在資本市場上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對雙方都有好處。台灣資本市場規模比大陸資本市場規模小很多,兩者打通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影響會更大。而大陸投資者也可以有更多的投資選擇。

  受上述消息刺激,4月22日午後 A股券商板塊集體飆漲6.33%,其中海通證券(600837)、西部證券(002673)更是雙雙漲停。

  推進啟動深港通、完善滬港通

  姜洋介紹,在不斷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證監會按照“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總體要求,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開放水準,並積極從臺、港先行先試。

  而香港已先行一步。

  在CEPA框架下,香港投資者進入內地資本市場的便利性得以大幅提高。據姜洋提供的數據,目前已有97家香港機構獲批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資格,獲批額度2700億元;截至2015年3月底,共有55家香港註冊金融機構獲得QFII資格,累計獲批148.71億美元。

  2014年11月,滬港通試點啟動,推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水準達到新的高度。其給兩地市場帶來的影響也顯而易見。

  截至2015年3月底,滬港通已累計成交5536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4724億元、港股通812億元。

  “滬港通推出後,雙邊市場表現都很活躍,滬港通這個機制安排在其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4月22日,第一創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尤其在“公募基金獲准參與滬港通”之後,3月30日,港股通使用額度即明顯放大。同花順數據顯示,3月30日之前的一週,港股通使用額度均在個位數,但從3月30日開始,港股通使用額度逐步猛增,4月8日更是爆發為105億元,4月9日,港股通當日使用額度105億元再次用盡。

  伴隨資金流入,港股應聲大漲。從3月30日開始,恒生指數整體向上,4月22日,恒生指數上漲0.3%,報27933.85點,近幾日基本維持在2008年5月以來的新高度。

  與香港資本市場的深化合作上,姜洋指出,下一階段還將積極推進啟動深港通和完善滬港通等相關工作,而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在今年兩會上也曾公開表示,深港通上半年即有望獲批,並於下半年推出。

  擴大大陸資本市場對臺開放

  據姜洋介紹,近年來兩岸資本市場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

  截至2015年3月底,共有30家台資金融機構獲批大陸的QFII資格,額度66.70億美元;批准了4家台資金融機構在大陸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12家台資證券公司在大陸設立25個代表處,24家台資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據台灣當地媒體4月22日的報道,姜洋在前述論壇上還表示,正在積極研究“滬臺通”。與已經推出的“滬港通”類似,“滬臺通”允許兩岸投資人買賣上交所和台灣證交所掛牌的股票。

  此前的2014年8月,上交所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已簽署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MOU),這是兩岸交易所之間簽署的首個MOU。

  “預計台灣資本市場與大陸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合作,將會參照‘滬港通’模式。”4月22日,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南方小康ETF 基金經理楊德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滬港通”開通後,市場成交平穩,已證明對兩地交易者都是利好。

  楊德龍曾于2008年、2014年年底兩次到訪台灣參觀其資本市場建設,在其印象中,台灣股市沒有大陸這麼活躍,但也曾大起大落,經歷多次牛熊轉換。其運營時間較長,與海外資本市場的互動較多,是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藍籌股估值偏高,垃圾股、績差股則不受歡迎。

  “台灣資本市場上,醫療設備、電子的企業大體而言,比國內要好。”楊德龍表示,如果兩邊資本市場打通,大陸投資者在這兩個板塊中也可以有更多的投資選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4月22日,台灣證券市場成交量靠前的上市公司包括友達(2409)、彩晶(6116)、元大金(2885)、聯電(2303)、臺積電(2330)等。

  據國泰君安證券的研究,台灣證券市場證券化率較高。臺交所上市公司分屬28類行業,涵蓋範圍較廣。其中,台灣最大上市行業為半導體行業,佔比22.4%,其次為金融業,佔比達13.5%。2013年台灣證券化率為168.40%,高於南韓與大陸水準。

  另外,可供大陸資本市場借鑒的是,台灣證券市場已形成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包含OTC市場(興櫃市場)、上櫃(相當於創業板)以及上市市場(相當於主機板),該市場呈倒金字塔結構。三個市場的總市值約為31.86萬億台幣,約合人民幣6.36萬億元,而滬深兩市最新總市值為60.53萬億元。

  相對於內地市場,台灣證券市場近期也較為平靜。

  截至4月22日,台灣加權指數(TWII.TW)近120日與250日分別上漲9.88%、7.72%。近10日的日均成交額為959.04億台幣,約合人民幣191.53億元,這與A股近期萬億元級別的成交額亦難相比。

  “兩岸推動在資本市場上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對雙方都有好處。”彭興韻認為,台灣資本市場規模比大陸資本市場規模小很多,兩者打通後,對台灣資本市場影響會更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