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推個股跌停險被指不靠譜:帶有投機性質
- 發佈時間:2015-04-14 08:47:29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責任編輯:劉小菲
4月初的上海,天氣在驟熱驟冷間交替不定,氣氛恰似A股多空觀點的激烈纏鬥。4月8日,上海結束連綿數日的陰雨,重現驕陽,而滬指也在爭議中一騎絕塵,盤中衝上4000點——正因如此,後市究竟向左向右,亦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資本市場從來不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向來以穩健形象示人的保險竟然也在此時説起故事。投資社交平臺雪球在愚人節高調開通“跌停險”預約通道,聲稱為股民賬戶損失買單,一時搶盡風頭。
不過,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了解,所謂跌停險可能只是雪球和股民的一廂情願,由於違背保險基本原理,缺少精算依據,監管部門未必放行。
事實上,隨著網際網路思維的全面開花,保險界近年也時有博人眼球的奇葩之作,但細究發現,在花哨外衣下,卻是噱頭大於創新的意義。
跌停險可能流産
4月1日,雪球發佈名為“跌停險”的産品,並強調“不是愚人節玩笑”,正與多家保險公司接洽。從官網介紹來看,這款另類保險號稱是為“個人股票賬戶資金損失”提供保障。
據雪球介紹,將設置股價波動系數,將A股股票分為A、B、C三檔,分別對應低波動風險股票、中等波動風險股票、高等波動風險股票。A檔為單只股票投保金額100元,如果股票在投保期內單日跌停,一次性賠付1萬元;B檔為投保500元,單日跌停賠付15000元;C檔投保1000元,單日跌停賠付2萬元。
回顧2007年“5·30股災”,當天一度有800多只股票跌停,2008年初,還曾有過千股跌停的股市慘劇,截至4月1日,滬深A股市場的平均股價超過13元/股,雪球公佈的投保價格看起來也頗有誠意。
但跌停險不一定靠譜,實際上存在不了了之的可能性。雪球曾經宣佈,從開放預約到當天下午4點,不到一天時間跌停險就已經有近2萬的預約數。但《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在雪球官網首頁沒有設置預約入口,而是需要在搜尋欄輸入關鍵詞,並按熱門度排序後,才能連結進入介紹跌停險的帖子,所謂的預約也只是通過雪球聊天軟體發送一條資訊。
“現在跌停險只能通過這種形式來預訂,還不能確定最後是不是會推出,要根據預訂人數和市場反應才能決定,所以現在還不能公佈是與哪家保險公司合作。”4月8日,記者根據雪球官網的聯繫電話致電雪球,公司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對記者如是説。
記者注意到,類似跌停險這樣的奇葩保險近年來屢見不鮮。比如前兩年的霧霾險、賞月險,再到最近的貼條險,五花八門的産品雖然名稱各異,相同之處在於它們多是應景之作,通過網際網路渠道熱炒宣傳,但大多無疾而終。
以主打“你車被貼條,我賠交通罰款”廣告的貼條險為例,3月11日在OK車險App上線,截至3月16日,已有上萬人購買貼條險,但就在9天后即3月20日,保監會公示稱,貼條險不符合保險原理,有關機構和人員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風頭正勁的貼條險未足兩周便已下架,與霧霾險、賞月險等命運相似。
合規性受質疑
對於此次跌停險是否合規,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強調,只有擁有相關許可、監管部門批准的正規公司才能推出保險産品,“雪球這樣的平臺來主導保險産品的推出,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保險的原則應該是靜態風險,保障的是由自然不可抗力和交通事故、工業傷害這樣的人為錯判造成的損失,而不是針對動態風險,特別是既可能造成損失也可能産生收益的投機類風險。”復旦大學保險系主任徐文虎則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解釋,跌停險本身帶有投機性質。
其實在跌停險出現之前,已經有不少保險産品被質疑帶有“變相賭博”的色彩。2013年,安聯財險就曾推出“中秋賞月險”,稱可以對不能賞月造成的心情損失獲得賠償。精神損失能不能作為保險標的,引起業內質疑。
去年,中國平安和人保財險又推出“霧霾險”,稱若連續7天空氣品質指數超過300,保費超過100元的投保人將獲贈肺功能及耳鼻喉檢查;保費超過500元的投保人,將獲贈肺部CT檢查。
但同樣上市不到一週,霧霾險就被“叫停”,理由正是不符合保險産品兩大原則,即一是要有可保利益,二是要符合大數法則。而之後接連出現的高溫險、世界盃遺憾險等等也屢被質疑有博彩性質。
保監會去年6月曾發文,規定嚴禁開發帶有賭博或博彩性質的保險産品;8月,更是連下5道監管函,再次強調,“(保險公司)應根據市場實際需求合理創新,不得開發銷售博彩性質産品,不得進行惡意炒作”。
業內稱跌停險不科學
在業內人士看來,跌停險不靠譜的另一個原因是並沒有經過專業精算,所以就目前公佈的保險條款而言,跌停險在産品內容設計方面還存在明顯漏洞。
“比如説一個股民可以專找‘黑天鵝’,再買入跌停險,就有套利機會,極端的例子可以購買ST博元,買一手也就是幾百元,就算按照最高標準投保,只要發生一次跌停,就能輕鬆獲得一萬多元額外收益,這不科學。”滬上一家保險公司理賠部人士對記者解釋。
更有細心的網友發現,A股共有3000多只股票,按最高標準1000元全部投保,一年內只要有150次跌停就能“回本”,但2007年跌停過的股票多達1248隻,2006年也有451隻。
“賠付只和股票跌停掛鉤,不是和損失掛鉤,股民甚至可以實現無風險套利,這是不符合保險原理的,它沒有科學依據,不是一種風險可控的産品。”徐文虎如是評價。
雪球相關負責人則回應,已有的賠付標準是雪球自己根據保險公司模型設計的,保險公司會再進一步進行精算。
另一方面,奇葩險的噱頭多過産品本身,不但引發了大眾關注和業界熱議,也對保險監管部門的容忍度和決策水準提出了挑戰。
“創新不是沒有原則的。”徐文虎對記者表示,公司設計一個保險産品,要先了解風險積累的程度,再厘定一個可控的費率,“保險是提供一種專門承擔風險的職能服務,有自己的風控技術,不是腦袋一拍就創新,一定要拿出依據來,保監會之所以要對保險産品進行審查,也是審批保險的費率,看費率能不能應付它的賠付範圍。”
此外,對於目前我國保險監管情況,徐文虎還表示,雖然離到位還有些差距,但是現在有《保險法》,有保險的管理條例,這些法律法規能夠對違反規定的産品、個人或機構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