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250家公司更名詳解:更名後20天內上漲概率近7成

  • 發佈時間:2015-04-14 08:39: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2014年以來,因主營業務變化或者並購重組轉型而更名的上市公司中,環保、影視、網際網路、金融等熱門行業出現的頻率最高。不論公司的實質如何,一旦與這些熱門行業挂上鉤,股價就能一路飆升。

  日前,因更改主業及更名事件頗受關注的熊貓煙花,再度接到上交所的詢問函,對更名以及業務轉型相關情況,熊貓煙花再次補充公告,對旗下網際網路+金融、剝離煙花業務等經營情況以及發展規劃作出詳盡解釋。

  自2014年以來,A股市場“更名風”甚為猛烈。僅在2014年,A股就共有182家上市公司發生更名,是有史以來更名最多的一年。進入2015年,此種趨勢並未有所緩解。今年以來,已有68家上市公司更名。如此一算,去年以來,A股共有250家上市公司發生更名事件。究其具體的更名原因,其中共有115家因盈利下滑而不得不“摘星戴帽”,此外仍有135家上市公司因主營業務轉變或者並購重組而進行實質轉型。

  然而,高頻率的更名事件背後,潛藏的是人為拉升股價的投機行為。據統計顯示,上市公司發佈更名公告後,持股30天平均漲幅達10.07%,持股20天上漲概率達68.57%。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投資者買賬是上市公司頻頻更名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監管部門並未對上市公司更名作硬性規定,這股更名潮何時能消停主要還是看投資者。而對於投機更名的上市公司來説,講故事只能一時吸引投資者,最終仍要依靠業績來支撐股價。

  更名難掩轉型困境

  2014年以來,因主營業務變化或者並購重組轉型而更名的上市公司中,環保、影視、網際網路、金融等熱門行業出現的頻率最高。不論公司的實質如何,一旦與這些熱門行業挂上鉤,股價就能一路飆升。

  事實上,A股市場追逐熱點更名的歷史已久,2000年網際網路科技熱潮席捲全球,當時1131隻股票名稱與科技沾邊的有78隻;2007年房地産市場正值繁榮期,帶有地産、置業名稱的股票數量明顯增多;2010年有色金屬大熱,沾金帶銀、冠以資源的股票名稱也隨著大量涌現。如今,環保、影視、金融等帶來了新一輪更名潮。

  近來最受關注的更名事件無疑是熊貓煙花,從去年意圖借重組並購轉型影視行業失敗,到今年宣佈更名“熊貓金控”全面進軍網際網路金融,熊貓煙花的更名之路走得似乎格外坎坷。

  從影視到金融,兩次業務轉型的方向都與時下最熱門的行業緊密相關,熊貓煙花的更名剛一公佈就遭受了來自市場的質疑。不斷地追逐最熱門的行業,熊貓煙花似乎是上市公司追逐熱點趕時髦的最典型代表。

  而從近日熊貓煙花回復上較多的補充公告中可以看出,2014年熊貓煙花的收入主要還是來源於煙花業務,而銀湖網、融信通等一度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的資本管理分部的業務虧損達1743萬元。熊貓煙花透露,將於今年年內完成大部分煙花業務相關資産的處置工作,在對盈利業務進行處置後熊貓煙花能否保證不虧損,仍有待觀察。

  此外,更名後重組失敗的案例也不少,最典型的則是山水文化。從ST天龍更名山水文化一年後,其命運並未因更名而好轉。此前,山水文化已觸及退市新規,大股東頻頻更疊,而且兩度折戟重組。

  最近一次並購重組中,山水文化公佈定增方案,擬募集不超過40.3億元資金,收購頁遊公司廣州創思資訊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償還公司欠款。隨後,這次收購最終以山水文化收到廣州創思單方面終止股權轉讓的函件告終。

  儘管如此,更名後的山水文化在尚未開展文化業務的情況下股價卻一路飆升,從每股7元左右,最高漲至每股19元,漲幅高達184%。即使是負面纏身,山水文化的股價仍然在起伏中攀升,4月9日,山水文化的股價為每股17.14元,上漲幅度達9.52%。

  “通過改名就能改善經營是不可能的,如果因為只改名就致股價飛漲,應以操縱股價論。”資深散戶徐財源如此向記者表示。

  如果説山水文化並購失敗股價卻詭異地飆升是得益於更名,那麼中科雲網更名、並購重組的結果或許更有參考意義。

  做餐飲起家的中科雲網原名“湘鄂情”,經歷了環保、影視、網際網路等一系列追逐熱點的轉型,中科雲網最近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14年度虧損5.3億元至5.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5.64億元。近期因為4.8億元債券違約,遭機構集體拋棄,公司副總王鋼也于近日辭職。在經歷了更名後股價飆升的階段,一連串的負面和重組失敗的消息讓股價連續陰跌。

  “生意不好整櫃檯,頻繁更名反映了大部分上市公司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中。産能過剩,傳統産業面臨轉型升級,企業也都在找新的出路。”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記者,當前並購重組成了上市公司轉型的捷徑,“這是上市公司急功近利的表現”。

  投機更名待市場調節

  一個尷尬的現狀是,監管部門對於公司更名並未作出硬性要求。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簡稱由公司從其工商登記註冊的全稱中自行選取,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後,向交易所提交變更證券簡稱的書面申請,並説明理由,證券交易所作為自律監管機關則根據申請備案原則辦理。

  上市公司更名實際上程式簡單且成本低廉。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時間就能換來投資者的追捧,讓股價在短時間裏不斷飆升,企業自然容易趨利而為。

  然而,正是相對寬鬆的更名要求以及簡易的程式,催生了許多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更名案例。

  比如,正和股份原本是海南一家主營房地産的公司,後來通過收購馬騰公司等海外油氣資産逐步轉型為油氣開發類企業。鋻於主營業務的轉變,正和股份在去年8月發佈更名公告,將股票簡稱改成了霸氣的“洲際油氣”。

  此外,也有不少主營業務無變化,卻要更名湊熱鬧的公司。

  2014年7月,在主業並無變化的情況下,遠東電纜更名為智慧能源,引來上交所的監管問詢函,要求其解釋更名原因和決策依據,並解釋何謂“智慧電纜”以及相關産品對公司的經營貢獻、後續可行經營計劃等。

  即便如此,遠東電纜復牌後仍一度衝擊漲停,更名後因特斯拉概念連續兩個漲停。

  當初頂著“欺詐上市第一案”名號多年的綠大地,因連續虧損被披星戴帽,去年8月其發佈更名公告,更名為雲投生態。綠大地對外表示,鋻於公司發展的需求,為使公司名稱和證券簡稱更能體現公司的戰略和發展規劃,在品牌塑造、市場拓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故決定對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進行變更。

  事實上,由於更名手續簡單,A股上市公司中多次更名的不在少數。

  其中,更名次數最多的是陽煤化工,更名次數多達13次,曾用名包括東新電碳、林鳳控股等等不一而足。緊隨其後的是西部資源浪莎股份,西部資源曾用過東方電工、鼎天科技、綿陽高新等簡稱,浪莎股份則有ST長控等曾用名。此外,南通科技深信泰豐富奧股份等更名都在10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以董事長“咆哮體”公告聞名的創興資源,在其6次更名中,從科技到地産再到礦産,幾乎囊括了A股各個階段最熱門的行業。創興資源上市之初原名廈門大洋,2001年更名創興科技,2007年後更名創興置業,2011年再次更名創興資源.

  “上市公司更名很多都是趕時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作秀和炒作。在主業疲軟沒有主心骨的情況下,為了追逐熱點,上市公司過於急功近利。事實上,通過並購重組跨界轉型成功的案例很少。”董登新告訴記者,更名拉升股價是市場化行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