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盤點馬年A股:看不懂的行情 抓不住的牛市

  • 發佈時間:2015-02-18 07:21: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潘清  責任編輯:馬藝文

  伴隨滬深股指雙雙走出“七連陽”,馬年股市高調收官。數不完的熱點,看不懂的行情,抓不住的牛市,中國股市經歷的第三個馬年讓人回味無窮。

   數不完的熱點:A股告別持續低迷

  農曆馬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走出一波高開高走行情。滬深股指分別收報3246.91點和11718.56點。

  上證綜指從蛇年年末的2033點起步,到今年1月23日攀上3406點的五年半新高後,A股在管理層“緊杠桿”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出現明顯降溫。

  2月9日至17日,滬深股指雙雙走出“七連陽”。按照收盤點位計算,馬年兩市漲幅分別達到59.7%和54.7%。

  除了牛市,馬年股市還有更多熱點值得述説。

  IPO重啟擴容提速。截至2月17日,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652家,這個數字較蛇年年末增加了120家。同期,滬深兩市總市值從23.78萬億元躍升至近40萬億元。

  滬港通開啟跨境雙向投資。自去年4月滬港交易所發佈聯合公告,截至2月16日,滬股通總餘額為1945.79億元,使用比例超過35%;港股通總餘額為2256億元,熱度明顯遜於前者。

  從“新國九條”落地,到“史上最嚴退市制度”破冰;從*ST長油黯然離場,到證券業最大並購案收官……數不完的熱點,造就了精彩而紛繁複雜的馬年股市。

   看不懂的行情:杠桿推波助瀾

  在一些市場人士和資深老股民眼中,馬年的牛市行情是一波“看不懂的行情”。

  看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本面與股市走勢的嚴重背離。歷經“三期疊加”考驗的中國經濟表現疲弱,2014年GDP增速創下24年新低。在這一背景下不期而至的A股牛市,難免遭遇“無本之木”的質疑。

  對此,凱石益正投資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錶示,脫離基本面的A股牛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於經濟運作品質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的良好預期。

  另一大“看不懂”則來自於令人咋舌的市場熱度。從央行意外降息點燃A股,到今年1月創下階段高點,滬指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實現了約37%的漲幅。

  “瘋狂”的背後,杠桿資金的加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統計顯示,截至2月13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接近1.14萬億元。加上傘形信託、民間配資等其他途徑,杠桿資金的規模更為龐大。

  值得注意的是,馬年股市在逐漸攀高的同時震蕩加劇。1月19日滬指創下7.7%的近七年最大單日跌幅。

   抓不住的牛市:輪動背後的博弈

  與“杠桿上的牛市”一樣,“滿倉踏空”也是馬年股市最精準的形容詞之一。行業板塊、市場風格的頻繁輪動,造就了一波“抓不住的牛市”。

  從去年5月至12月,滬指上演罕見“月線八連陽”,大盤藍籌股成為推動股指上行的絕對主力,令習慣炒小、炒題材的小散們大跌眼鏡。

  進入2015年之後,成長股捲土重來。在網際網路概念股的帶領下,創業板指數快速走高,馬年尾聲更一度突破1900點,創下歷史新高,令眾多機構和滿倉大盤股的散戶們慌了手腳。

  在其背後,不僅是機構散戶的博弈,更是價值與成長的博弈。

  基於滬港通等因素的推動,長期被低估的大盤藍籌股在馬年迎來估值修復。在牛市行情難以繼續依靠資金驅動的背景下,有著豐富想像空間的成長股開始重回主力的視野。

  平均市盈率超越80倍的創業板是否對成長性形成透支?宏觀經濟走勢趨穩後大盤藍籌股還有沒有戲?基本面之外,同為股市重要驅動因素的政策面和資金面能否繼續為股市提供支撐?剛剛結束馬年交易的A股,為即將開始的羊年留下了諸多懸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