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超級大戶崛起:12年資産超百倍 如何做到持續盈利

  • 發佈時間:2015-02-10 08:46:02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超級大戶”們從何而來?在凶險莫測的A股市場,他們如何賺得“第一桶金”?在各路股神“走馬燈”式換場的市場江湖,他們又如何做到長盛不衰?上證報記者再次溯本求源,還原“超級大戶”的青蔥歲月以及他們的江湖崛起史。

  超級大戶的“青蔥歲月”

  在最初的幾年市場搏殺中,和很多早年入市的股民一樣,他聽過消息,跟過莊家,做過漲停板敢死隊,但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上世紀90年代初,即將跨入而立之年的劉敬,已晉陞為山西太原一家“中”字頭國企的年輕科級幹部。不過,在下海潮的時代裹挾中,正值青蔥歲月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對平庸的厭倦和對財富的渴望。

  在做出從國企“停薪留職”的決定後,劉敬嘗試過多種“賺外快”的生意,而通過“包車皮”倒煤入境口的幾單業務,也讓他初嘗賺錢的滋味。不過,這一過程需要打通很多關係,還要有一副能喝酒的好腸胃,這讓他漸漸萌生退意。

  1995年,劉敬開戶進入資本市場。在最初的幾年市場搏殺中,和很多早年入市的股民一樣,他聽過消息,跟過莊家,做過漲停板敢死隊,但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直到他買入並長線持有蘇寧電器。

  “蘇寧電器給我的啟發是,與其為每天市場的波動追漲殺跌地焦頭爛額,不如在相對低位重倉持有一隻有潛力的成長股。”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劉敬坦言蘇寧電器一役,成為他在股市上扭虧為盈的轉捩點。

  2003年,劉敬攜七八十萬本金隻身闖北京,也是從這一年起,他正式告別“實業”成為一名“全職股民”。隨後,他依靠重倉持有幾隻重組概念股、ST股和成長股,實現了12年資産超百倍的增長,從而晉身“超級大戶”。

  十年前,當以劉敬為代表的第一批“職業股民”,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A股遊戲通關利器,並朝著“超級大戶”目標一步步邁進時,很多同期從國企下海的年輕人,仍沉浸在實業創富的黃金時代。

  幾年前,已提前實現財富自由的王先生成為職業投資者,通過過去幾年的牛熊歷練,他也躋身“超級大戶”行列。目前,他正計劃發行一個私募,希望借助西方的量化交易系統幫客戶實現財富的穩健增長。

  而在山西,煤炭行業曾被視為獲取暴富的最佳途徑,大量腰纏萬貫的“煤老闆”正是那個煤炭黃金時代的産物。不過,隨著煤炭整合和行業盛極而衰,煤老闆們也在嘗試新的資産增值保值之道,股市正是其中之一。

  “以前煤礦過億都不捨得賣,前幾年還能賣幾千萬,現在幾百萬都沒人願意接手。”一位來自山西的私募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實業賺錢再也難續過往暴利的現在,很多勉強守住財富的煤老闆,已經轉戰自己並不熟悉的資本市場了。

  風格迥異的操盤手法

  調查發現,無論是以劉敬為代表的價值派,還是以趙先生為代表的趨勢派,身處A股市場的“超級大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對政策的高度關注和極度敏感。

  如何從幾十萬本金,做到億萬身家?每一位“超級大戶”都有自己的一套投資理念和操盤手法。北京晉商匯富資産管理中心執行合夥人、“超級大戶”劉敬也自有一套適合自己、同時也適應A股市場的投資體系。

  “我跟你説實話啊,我沒有什麼內幕消息,也不聽重組的傳聞,只依靠公開資訊判斷和分析,淘到潛力公司就重倉買入。”在長達兩個小時的邊吃邊聊中,劉敬坦言曾經因為買入量過大,他多次成為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

  投資重組股,如何確定投資標的價值,而非所謂的“賭”?劉敬的邏輯是,只要中國新股發行實行審批制,上市公司這個“殼”就能稱之為資源,不會被輕易放棄。相反,由於一些公司股價已落入低位,更容易“烏雞”變“鳳凰”。

  而一旦鎖定的標的,劉敬就不會輕易放棄,也不會頻繁做短差,而是至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半年到兩年,直到盈利50%以上才考慮賣出,然後再去尋找下一家在底部徘徊同時“有故事”的公司。

  在資産過億的“超級大戶”群體中,與財富積累來自股市不同,依靠實業完成大部分原始積累、半路殺入股市的“實業派”玩家更具代表性——不同於前者自成體系的盈利模式,後者的操盤手法更加犀利,風格轉移與切換更加頻繁。

  來自山東的趙先生是北京某私人銀行的高端客戶,早年他做礦産生意累積了億萬身價,這兩年生意不好他乾脆賣掉了公司,除了部分資産委託給私人銀行打理外,他還親自操盤一個股票賬戶,賬戶起始資産超9位數。

  在進入A股之前,他們多有自己的實業,或地産、或商貿、或煤礦,也有通過炒房賺得第一桶金的。商人的直覺告訴他們,什麼東西供不應求,就去搶什麼。因此,他們不會像專業投資者那樣尋找被市場錯殺的“煙蒂”,而是在某一輪行情剛剛啟動時第一時間跟進,在儘量短的時間內贏取最大的收益。

  “去年藍籌股的那一撥行情,顯然是有錢人推動的。”在去年12月接受記者採訪時,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直言,這些人行動很快,手法狠,他們就像草原上的角馬,那裏有草就往那遷徙,於是他們越長越肥……

  上證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無論是以劉敬為代表的價值派,還是以趙先生為代表的趨勢派,身處A股市場的“超級大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對政策的高度關注和極度敏感。

  “在政府深化國企改革、盤活存量資産的大背景下,活躍股市有著重要意義。在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股市具備進一步走牛的條件。”劉敬認為,尤其在當前房地産、礦産業等傳統吸金大戶不景氣的背景下,近期大資金加速流入股市的現象尤為明顯。

  如何做到“長盛不衰”?

  面對記者的提問,劉敬坦言投資人必須始終對市場保持敬畏,任何投資人都無法避免犯錯,只要在相對低位買入優質的上市公司,你輸的最多只是時間。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自1991年A股誕生以來,股市已經伴隨國人走過二十多年曆程。伴隨市場的漲跌起伏,各路股神也在“走馬燈”式輪番登場,又輪番跌落。

  “十年來,我在電視臺做了很多次節目,當年很多叱吒風雲的人物,現在都銷聲匿跡了。”劉敬認為,在股市中一兩年賺大錢並不難,難的是持續十年、二十年持續盈利並跑贏市場,做到長盛不衰。

  在您投資的過程中,有沒有失敗的教訓?面對記者拋出的提問,劉敬坦言投資人必須始終對市場保持敬畏,任何投資人都無法避免犯錯,比如去年下半年看好某只股票遠遠跑輸市場,直到最近才開始發力上攻。“只要在相對低位買入優質的上市公司,你輸的最多只是時間。”他説。

  面對凶險莫測的A股市場,保持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劉敬坦言,做到合理的資産配置是良好心態的重要前提。他透露,現在他將自己的資産分為三部分:股票、房産和商鋪,以及存款等現金類資産。在股市好的時候,賣出部分股票,騰出現金來,而在股市恐慌時,則要敢於買入優質的上市公司。

  最近,陳宇一直在反覆思考“資本主義”,這一經常與“社會主義”相提並論的政治術語。“資本主義的逐利性,會讓越有錢的人越有錢,越沒有錢的人越遠離財富,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陳宇説。

  “你手裏只有一套房子,你斷然不會、也不敢去想賣掉房産來買股票,而手裏有10套房子的人,則會時刻考慮,是否需要對資産進行重新配置。”陳宇感慨,這些資本家們之所以對市場那麼敏感,是因為資金倒逼著他們去思考如何更加優化資産配置。

  汪靜波,諾亞財富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在她接觸的很多來自實業的客戶中,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何同在一個行業的上市公司漲得那麼好,而自己做的公司業績卻越來越差了?

  從實業投資到金融投資,正是汪靜波引導這些實業客戶資産配置的大方向。從2003年平均客戶資産40萬元起步,到去年三季度末,該公司目前已管理6.6萬人共1684億元的資産,平均每位客戶的凈資産超2500萬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