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戶回來了 “牛市”還能走多遠

  • 發佈時間:2014-09-12 07:56: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陳俊嶺 ○編輯 張亦文

  今年“金九銀十”不尋常,往年備受資金追捧的樓市、金市人氣熄火了,而多年不受待見的股市卻意外火了起來。自7月下旬以來,A股以“旱地拔蔥”的剽悍走勢,再次贏回市場人氣,不僅讓昔日門前冷落的證券營業部再次沸騰起來,也讓多年不見的資産過億的大戶們重現市場。

  中登公司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兩市共增加1128戶過億資産賬戶,其中僅6、7月兩個月,過億資産賬戶的機構數增加了435戶,自然人數增加了203戶,佔今年前7個月的總量的57%。

  大戶歸來,是否意味著牛市真的來了?在這些大戶們的眼中,這輪行情還能走多遠?

  “大戶”又回來了

  “市場起來了,大戶們的情緒也振奮了,目前很多大戶都是滿倉加融資操作,個別優質大戶的融資比接近1:2。”談及本輪行情中的大戶行為,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營業部資深經理王偉對記者透露。

  王偉所在券商營業部地處北京北三環,周邊高檔住宅小區林立,千萬級以上的大戶相對佔比較高,曾多次現身交易龍虎榜。

  據王偉介紹,這些大戶的資金積累大多來自傳統商貿行業,部分來自房地産、煤炭行業。這幾年房地産、煤炭等傳統暴利行業的投資收益大幅下滑,於是,他們嘗試將部分資金轉移到股市中來。

  來自江蘇鎮江的大戶老于就是“棄房入股”的一個典型。2007年老于將在股市中所得的200多萬換置了6套房産和一處商鋪,隨著房地産調控的深入,老于已經變賣了部分房産,追加在股市上的投入。

  “投機的精髓是,賣出高估的品種,買入低估的品種,而房産目前高估了,股票顯然屬於低估的。”老于對記者説,自2007年以來A股已經連跌了7年,而經濟一直在增長,這在全世界絕無僅有,一輪新的牛市正在漸行漸近。

  與部分大戶選擇直接入市不同的是,更多手持重金的大戶更情願選擇信任的專業機構來間接進入股市。因為,前幾年有不少大戶想抄底股市,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股市還是需要專業的人來玩,這樣才比較靠譜些。

  一位來自北京的私募透露,這幾天關注他的粉絲多了好幾倍,都是打聽股票的。最近市場行情走好了,他決定新發一隻對衝私募産品,門檻在300萬元以上,目前已完成近七成募資額。

  多路資金匯流入市

  人氣節節攀升的A股市場,不僅讓多年不見的資産過億的大戶們重現市場,也讓昔日門前冷落的證券營業部再次沸騰起來。

  從北京4號地鐵線陶然亭站D口走出,西藏同信證券營業部映入眼簾。在券商紛紛裁撤實體營業部的當下,作為僅存不多仍在開放的營業部,這裡已成為中小股民日常看盤交流的聚集地。

  不久前的一個下午2點30分,記者再次來到這個營業部大廳,一進門就感受到這裡的人氣很旺,螢幕上滾動著當日的市場行情,但大多數投資人都無暇矚目,因為即將收盤,多數投資人都站在交易機旁,決定當天是否操作。

  在營業部的角落裏,依然能看到不少投資人圍坐在一起打牌、下象棋,與市場低迷時很多人無心看盤不同的是,時下市場強勢,很多人乾脆鎖倉不操作了。“牛市來了怎麼辦?最好的就是捂股!”股民張先生對記者説。

  張先生屬於相對穩健的投資者。前幾年,他一直堅持打新,但今年新股申購政策改了之後,要求必須持有一定的市值,無奈之下,他只好在二級市場上建倉,半年過去,新股一簽未中,二級市場倒是幫他賺了10%。

  “為了申購新股,不但沒中簽,反而又踏空了不少。”談及最近幾輪打新經歷,張先生略帶幾分遺憾地説。據他透露,他認識的不少“打新專業戶”,今年都進入二級市場了,大多盈利不菲。

  在營業部資深經理王偉看來,推動本輪市場持續走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存量資金惜售的同時,多路增量資金跑步入場。“那些以前買信託的、買銀行理財産品的資金都開始進入股市了。”王偉透露稱。

  “現在朋友們見面,聊房子的沒以前多了,説股票的倒多了起來。”昨日,知名博主潘益兵在微網志上感慨道,這一輪行情明顯是增量資金所為,其中最大的部分可能來自從房地産市場撤出的資金。

  據記者了解,北京某媒體出版人去年賣掉了別墅,購入傳媒、軍工等股票,在大賺一把後,親自出錢讓員工去南方玩了一圈。在他看來,別墅租起來住比購買更划算,而當前股票市場的機會要遠遠大於房地産市場。

  “牛市”還能走多遠

  隨著A股市場的走強,營業部開戶數量近期增多,部分“僵屍賬戶”也開始復活起來。中登公司最新發佈的週報顯示,上周兩市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突破1500萬戶,創出三年多來的新高。

  “這兩年我沒怎麼看,但現在這市場我看好。”一位奉行長線投資的大戶對記者坦言,牛市裏很難買到底部,也不可能賣在最高位,最好的辦法是死守。他2007年6元錢買的萬科,22元出的,最高漲到40多,但要比做波段強得多。

  無論從成交量等技術指標看,還是從大戶歸來等資金面看,抑或是從高層呵護股市的政策面看,本輪行情似乎正演變為一場“牛市”。問題是,這一波行情還能走多久?

  最近,大戶老于做了一項“從GDP增量看股市未來五年趨勢”的研究。他認為,在任何時候衡量股市估值水準的最佳單一指標,就是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而低於百分之五十則到了放心買入的時候。

  在2007年底股市最瘋狂時,滬深兩地總市值超過三十五萬億,當時GDP約為二十萬億,比率接近150%。目前GDP約65萬億,如果是牛市,即便漲到6000點水準也完全符合邏輯,而目前3000點水準以下,仍屬於“極度低估”。

  老于這番理論在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部分市場人士的認同。王偉對記者估算,目前兩市市值僅20多萬億,而房地産存量資金保守估計在100萬億,不要説十分之一流入股市,即便是5%流入股市,股市上漲都不止幾百點。

  不過,對於四處洋溢的“牛市來了”的樂觀情緒,王偉仍保持謹慎樂觀:這些口頭利好到時能否兌現還不好説,而經濟下行卻是制約本輪行情的隱形殺手。

  7月底以來的一波行情,讓不少此前空倉的股民回來了,於是市場中“牛市來了”的聲音再次躁動起來。日前,由投資人“孤獨的投資者”通過微信、微網志等社交媒體發起了一項民間投票顯示,僅有不足四成的人認為“牛市來了”。

  “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閱讀該調查者為1117人,而實際參與者僅為554人,佔比約百分之五十。”他認為,大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並不高漲,也從側面説明瞭目前市場的人氣仍相對冷清,而這也符合一輪牛市最初級階段的典型特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