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業迎資産證券化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1-16 00:30: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外貿信託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劉洪明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資産證券化業務大規模發展,境內信託公司應發揮區別於境外殼信託載體的合法功能和優勢。從信託公司的服務實踐來看,通過設立家族信託方式完成財富傳承的市場需求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信託公司能力尚待提高,産品和服務提升任重道遠。
發揮有別於境外殼信託載體的優勢
中國證券報:外貿信託研究院發佈的2014年度報告認為,資産證券化正在給信託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選擇資産證券化市場開展業務是出於什麼目的?
劉洪明: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銀行、企業、政府參與資産證券化將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信貸資産證券化作為改善銀行資産負債結構、提高資産流動性、豐富市場投資産品的有效工具,其“盤活存量”的作用重大。中國資産證券化未來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隨著證券化業務進入常規化發展階段,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發行主體已逐漸由傳統的四大行、股份制銀行擴展至城商行,證券化的基礎資産也隨之日益豐富。2014年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在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和交易的可行性取得突破性進展,證券化的交易結構創新日益成熟。同時,隨著法律制度、基礎建設在業務開展中逐步完善,證券化業務將朝著專業持久的方向快速推進。
中國證券報:信託公司怎樣定位資産證券化業務?
劉洪明:資産證券化結構要求通過信託載體方式完成資産的風險隔離與資産獨立,基於這一特徵,信託公司紛紛參與其中並將其視為戰略性業務,但目前信託公司在整個業務鏈條中僅處於風險隔離職責的信託通道地位,報酬率低,市場競爭激烈。究其原因則在於中國最初引入CLO概念時,根據海外經驗將信託公司認定為殼公司通道。但與SPV海外殼公司相比,國內信託公司作為有資本金的實體公司,具有較強的資産管理能力,應在資産證券化鏈條中提供更多內涵豐富的服務。
隨著資産證券化業務進入常規化發展,信託公司目前在實踐中的邊緣化地位與其在法律體系中的核心責任人定位不相符合,但這一矛盾必將有所改變,否則主辦機構與核心責任人連貫性的缺失將導致風險控制主體懸空,影響證券化業務可持續地推進。隨著資産證券化業務大規模發展,境內信託公司應發揮區別於境外殼信託載體的合法功能和優勢,通過建立功能一體化全程服務體系,致力於成為覆蓋資産證券化業務全鏈條的金融服務商。
中端財富管理市場開發潛力巨大
中國證券報:信託公司如何把握財富管理機會?
劉洪明:隨著私人財富的膨脹,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總體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同時內部格局也在發生巨大變化。相較於以超高凈值人群為代表的高端財富管理市場,以高凈值人群為代表的中端市場需求旺盛,一方面,未來十年中産階級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對金融機構提供的全方位理財服務需求空前旺盛,進而形成一個龐大的中端財富管理市場。另一方面,中端群體財富管理意識尚薄弱,對財富管理機構的品牌忠誠度尚未建立,市場開發潛力巨大,體制靈活的信託機構在中端市場機遇更多,信託公司依託自身優勢,奠定自己在中端財富管理服務市場中的地位顯得尤為緊迫與重要。
目前,國內具有戰略前瞻性和市場敏感性的信託公司已開始在信託委託人角度考慮資産配置,進行全權委託、家族信託的探索,並積極獲取QDII牌照、建立海外投研團隊佈局全球資産配置,全面滿足客戶對風險隔離、財富傳承及財産多元化分佈的綜合訴求。從信託公司的服務實踐來看,通過設立家族信託方式完成財富傳承的市場需求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外貿信託自2012年起開始研究、探索、開發和設計境內家族信託産品,制定了一對一的全權委託方案,目前離岸家族信託業務也已進入了實質探索階段。2014年外貿信託成功獲取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業務資質,進一步滿足了客戶進行全球化資産配置的個性化需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