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股市的坐標:新常態將成為A股新邏輯(2)
- 發佈時間:2014-12-26 09:37: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恒
Z軸:國民財富再配置渴望
在本輪A股市場行情中,除了指數的連續拉升,成倍增長的兩市成交量也使市場參與者目瞪口呆。12月初,兩市成交量兩次突破萬億,儘管之後進入縮量盤整,兩市每日成交量也基本穩定在6000億至7000億水準。市場人士不無詼諧地將這種現象概括為“有錢、任性”。
人們對財富的渴望從來就伴隨著股市的漲落,牛熊交替。
滬指自1664點歷史性底部一路走來,此前也幾度造訪3000點。但塑造牛市的外部力量卻大相徑庭。2009至2010年間,4萬億投資及其餘波帶來大量新增流動性進入股市,結合市場由此産生對宏觀經濟迅速走出低谷再次起飛的預期,造就了一波短暫的牛市行情。而隨著4萬億投資的副作用逐漸顯現、經濟復蘇的不及預期,A股也再次陷入相對長期的熊市行情。
但在眼下,經濟增速在向下換擋的同時進行結構轉型已形成廣泛共識。增量資金在入市的同時並不期待經濟基本面出現戲劇化的轉好。從券商營業部、各銀行社區支行等終端部門反饋的情況看,來自居民個人財産的場外資金持續進場是本輪行情的重要推力之一。樓市資金進場買股只問趨勢不問估值,而原本是居民資産配置首選的銀行理財則出現滯銷的現象。
居民財産配置重心向資本市場的轉移並非偶然現象。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就指出,中國的資産運作特徵與經濟發展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革。在這個變革中,隨著人口結構變化,中國將從創富時代走向理財社會,居民資産再配置與代際傳承是這個時代的必然要求。2014年房地産市場的拐點現象和海外資産配置需求的大幅上升表明,中國式的財富管理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在2012年之前,實物投資是中國收益最高的投資方向,但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步伐加快,經濟增速開始回落。主流資金正不斷從實體轉移到金融領域。
李迅雷認為,目前中國居民家庭的資産配置存在明顯的不合理。中國居民家庭房地産的配置要佔總資産的63%,而美國居民家庭只佔不足30%。同時,中國居民權益類資産的配置比例過低,只有2%左右,美國居民家庭則要佔到20%。
“顯然,中國居民家庭今後要做的事,就是降低房地産和銀行儲蓄的佔比,提高銀行理財産品及其他證券類資産的佔比,尤其是提高權益類資産的佔比。”李迅雷説,“這一配置比例的調整將成為推動股市繁榮的長期而持續的動力。”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不久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現在世界資産中最大的一部分還未做全球配置的,就是中國的資本。中國投資者目前投資渠道有限,約有22萬億美元資産存在銀行裏,儘管A股市場憑藉5萬億美元(約31萬億元人民幣)市值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但也只佔22萬億美元的一小部分。而美國銀行儲蓄資産和股票市值的比約為1:1,中國投資者的財富配置將來肯定也會平衡過來,配置在股票市場的資金也許會慢慢變成10萬億美元。未來5至10年裏即便存量不變,中國資本從間接投資到直接投資轉變的長期趨勢也是不可逆轉的。
時間之軸:洞現彼岸曙光
就好比三維坐標係定義了空間,但只有有了時間的箭頭,萬事萬物才得以成形、運動、生生不息。確立了新坐標的A股將去往何方,答案尚隱藏在時間的迷霧中。
但彼岸的曙光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清晰。
事實上,在內地機構幾乎一致看好牛市的同時。來自海外的聲音面對A股11月下旬以來的狂飆猛進不無憂慮和懷疑,這很大程度上來源對於改革進度的不確定。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就直言不諱,A股目前不具備長期牛市的特點。他表示,“當然你也可以説是聰明的資金預見了未來,所有的改革都能實現。但是從現有的數據看,我不太明白有什麼特別好的消息振奮了我們。”
陳李認為,市場會否是個長期牛市,萬眾期待的國有制改革得到真正的大面積推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至少在2015年看到有100家國有企業改革,我才相信是國企改革大面積推廣了,如果只有7、8家,那都不能叫國企改革的元年或者推廣之年”,陳李表示。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有相近觀點。他認為,今年以來,我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有所推進,但試點更多地集中在公司治理的層面。與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的“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一個讓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仍有一定差距。
“2015年國企改革的方案如何推出?在佔據了中國經濟核心資源的國有企業領域,是否能夠有效地借助市場的力量來推動效率的提升,並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改革者能否戰勝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沈建光的問題,值得市場各方深思。
而在微觀層面,中國股市要實現長期向好,更多能夠引領經濟發展方向、為投資者創造巨大價值的優秀企業,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不斷涌現偉大企業的市場,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市場。
從全球維度來看,在1994年年末,全球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分佈在美國、日本、巴西、德國等多個市場,主要從事能源、汽車、通訊網路等重資産行業。而在2014年末,蘋果、微軟、谷歌、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公司已成為全球市值前十中的絕對主力。過去20年間,資本市場的弄潮兒幾番輪迴。被世界公認偉大的企業被其所在的市場成就,也將繁榮帶至其所在的市場。
美國時間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各界在見證一樁財富奇跡的同時也不由深思:一家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優秀企業,中國資本市場為何不能滿足其需求,中國的廣大投資者為何無法分享其成長?
好在,中國的土地足夠寬廣肥沃。更多像阿里巴巴一樣,甚至更勝於阿里巴巴的創新型企業正在孕育、成長。正在進行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為這些企業走向偉大的道路提供更多及時的助力,而這些企業也將成長為能夠撐起牛市脊梁的領軍者。
從近一段時間A股的表現看,股市之花無疑已經開在了實體經濟之樹的前面。投資者對於改革的樂觀預期無疑是支援這種表現的最重要一股力量。但無論有多麼嚴密的邏輯來推論,預期終究是預期。改革的落實需要時間、企業的成長需要時間。只有時間能把預期變成現實,將鮮花結成果實,釀成美酒。
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增長和龐大體量,無疑需要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資本市場。
A股期待著,中國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