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美股市對比給A股帶來信心

  • 發佈時間:2016-04-11 11:12: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明煒

  二十多年的中國股市對應于中國經濟表現,已經夠糟糕了,你還能“期盼”它如何更糟糕?經歷了一次2008年,就老想著2008年重演,就像美國經歷了1929年,就總有人惦記似的。如果美國的1929再在美國重演,中國的2008年再在中國重演,是不是也太看不起一個國家的智慧了?

  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可供研究的歷史有限,故借鑒總體運作較好的美國金融史,希望能提供些有益的借鑒。從1948年至1966年,美國股市從161.6點上行至1000.30點,大幅上漲了逾6倍。如果從1932年7月8日的40.60點起計,那就是1934年上漲了約25倍。從1948-1966年這18年大牛市中可以看出,其間也有5輪明顯的經濟衰退,表現為美國製造業指數明顯滑落50下方,其中4輪伴隨著相對糟糕的失業率。儘管此間對應著美國股市回撤,甚至大幅回撤,但這並未影響美國股市的宏觀走牛。如果拿這段時期的美國經濟活力與GDP表現,與中國最新的18年經濟活力與GDP增速進行比較,我們的表現要優異得多。中國近25年GDP季率增速從來沒有低於過6%的情況,2009年一季度最低曾下探6.2%。縱觀美國1948-1966年的GDP季率增速,曾多處出現負增長:1947年2、3季度,1949年1、2季度,1953年3、4季度及1954年1季度,1956、1957、1958、1960年,皆有季度負增長情況。

  但觀對應美國股市,大牛節節攀升。甚至就1954年-1984年的利率政策來看,有3輪明顯升息過程,皆對應著3輪牛市。從這些對比可以看出,我們很多有關經濟與股市,利率政策與股市的理論,在這裡都不適用。

  不敢期望我們的A股市場能類比這段時期的美國,那就附和那些危機論、悲觀論與美國糟糕的1966-1982年進行對比。縱觀這段時期的美國股市與經濟表現,確實非常嚴峻。首先從標普500體現出的市盈率可以看出,1934年25倍上行之後的泡沫累積過程非常明顯。這段時期同樣有5輪明顯的衰退,尤以1974年、1980年的衰退最明顯,還伴隨著惡性通脹、極高的失業率,真可謂實體經濟硬著陸。但觀美國股市表現,相較于20年大牛之後的頂部回撤,都沒有超過50%。這同樣説明,過於將實體經濟表現與資本市場表現作緊密聯繫並不可靠,這也是筆者對市場數據研究重於經濟數據研究的根本原因。

  如果宏觀經濟對市場的指引那麼有效,用經濟與市場關係的理論是沒法解釋2014/2015年牛市的,這段時期內的中國經濟活力在不斷減弱,從PMI指數的運作可以看出。當然,你們可以繞道從貨幣政策、市場資金結構調整(強化杠桿資金入市)進行解釋。甚至還可以輔以改革牛、杠桿牛、國家牛等比較扯眼球的詞彙。當股市到四五千點時,有多少大佬真正逃頂了?當股市腰斬之後,他們又再度扛起看空經濟即看空股市的舊調。我們的經濟會比1966-1982年美國經歷的5次衰退更糟糕嗎?那段時期的美股在那麼糟糕的經濟表現之下,都不曾腰斬,又為何對腰斬後的中國股市進一步悲觀呢?是不是對市場數據與市場本身的運作邏輯缺乏研究呢?

  身在A股市場,就應該遵從A股市場的遊戲規則。筆者一直認可價值投資理念,但認為不宜將其他國家股市的運作體系作為A股運作的尺度,不宜盲目否定A股市場自身的存在模式與運作邏輯,市場不會因你而改變,市場也永遠是正確的。

  你可能質疑:A股泡沫多大?標普500的市盈率在20年大牛市後最多也才22.64倍。這種比較有一定參考和啟發意義,但應用於A股的絕對參考價值不大。2009年5月,標普500市盈率也曾高達123.73倍,這是不是也可挑刺地認為成熟市場也有不可理喻的時候。

  對比後的啟發意義在於:總體來看,A股市場相對於美股體現出更強的投機波動性,美股10年以上的牛市,可能被A股兩年就漲完了,實體經濟增長對市場泡沫的消化則遠遠落後,這使得A股泡沫容易過快累積。泡沫過快累積之後也容易過快破滅,於是造成股市急漲急跌。但A股市場有其本身的系統運作邏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套自身對系統機會與風險的大致量化標準。如果你非要將美股等成熟市場的價值標準用來量度A股市場機會,你就只能當看客了。

  毫無疑問,中國股市距離成熟發達的市場標準相去甚遠。交易制度、運作準則、運作體系、監管框架等方面的不完善不科學,使得A股市場開始就走偏了方向。隨著市場體量的不斷增大,這種走偏後對國內甚至對全球産生的負面影響也會越來越大,此時如果盲目硬性套用成熟市場的運作框架與規則,可能的結果就是推倒重來。將一個體量龐大、在國際金融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市場推倒重來,其後果是不堪想像的。

  中國體量龐大的A股市場,必須謀求中國自身特色的糾偏,如果最後成功了,必將成為國際金融史上的成功案例。在不成熟,甚至極其不成熟的市場階段,政府的介入干預是必須,否則市場就會淪為一個群魔亂舞的賭場。政府介入的最大功能是平抑市場的投機波動,如果沒有政府的介入或干預,市場或類似早期國內相對封閉運作的一些商品期貨,市場會被操縱得非常離譜。

  筆者的觀點,如果沒有政府的介入,在當前監管體系、法律體系對特殊階段的市場運作準則無能為力時,這個市場就會被操縱得更離譜。降低市場被操縱的辦法,只能希望有一支正義之師與投機力量對著幹:你要企圖操縱抬高股價,正義之師在相對高位會有足夠籌碼供給,以抑制泡沫不理性發酵;你要企圖打壓操縱市場,正義之師會在相對低位有足夠資金接盤,讓你的惡意打壓難以得逞。這支特殊市場階段的“正義之師”非國家隊莫屬,任何投機力量都不具備與國家隊對抗的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