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齊抓共管才能搞好股市輿論治理

  • 發佈時間:2015-09-01 03:20: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8月30日,《財經》雜誌社一記者因涉嫌夥同他人編造並傳播虛假資訊,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同日,公安部宣佈,查處了若干起針對股市波動的網上造謠案例。可見,無論大眾傳播媒體,還是自媒體,都存在擾動股市正常運作的輿論炸彈,需要採取措施拆除。維護市場穩定的一個重要事項,就是建立和完善健康有序的資訊傳播生態。

  筆者認為,無論哪種媒體,從個體職業的角度出發,在發佈傳播資訊時,尊重事實都應當是第一齣發點。同時,由於媒體天然具備社會公眾屬性,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利益主體多樣化、資訊生成機制多層化、傳播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媒體和媒體從業者應當嚴守法律底線、促進主流共識、維護社會穩定。媒體從業者除了客觀真實地傳播資訊,還要秉持基本的政治立場,承擔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職責。

  對資本市場資訊傳播來説,嚴守法律底線和營造市場共識的任務就更重。資本市場本身就是利益博弈場所,又承擔著支援國民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使命,更加需要一個穩定健康的輿論生態。

  我國資本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體量已經基本上與國民生産總值相當。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總市值約為60萬億元,而2014年中國GDP達到636463億元。股市不僅關係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發展,而且關係到經濟結構調整、國民財富的管理。股市輿論場的狀況如何,直接關係著經濟發展和改革的大局。

  具體看,對上市公司資訊的報道,可能會影響到單只股票的漲跌;對重大監管政策的報道,直接關係市場運作穩定和宏觀經濟運作的狀況。有的扭曲報道,違背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方向,與監管層的政策相對衝,對市場穩定運作、投資者信心穩定形成“殺傷力”,屬於破壞性輿論,一旦形成不可逆效果,修復起來相當困難。市場信心如同堤壩的建設,一旦決堤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復。所以,媒體人首先要增強自律責任,以基本事實為依規,以全面報道為落腳點。不可為轟動求名而嘩眾取寵和危言聳聽。

  資訊發佈源同樣應當承擔重要責任。目前,我國多數部委都實行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中國證監會于2013年6月份開始實行新聞發佈會制度,及時回答熱點提問;同年10月份,中國證監會官方微網志正式亮相。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等各個政府部門的官方渠道,都對輿論生態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各證券機構、上市公司等作為重要的資訊源,也大多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或類似制度,以確保資訊發佈的及時、準確和全面。

  現在的一個很重要但又很分散的資訊源是大量的微信用戶和微網志用戶,每天有大量資訊發佈,生態較為複雜,需要有針對性地完善制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是什麼樣式的資訊源,都要提高責任意識,説負責任的話。有了這個底線意識,問題就不難解決。

  《財經》雜誌7月20日刊發的所謂“證監會研究維穩資金退出方案”的報道,並未與監管部門核實,是極不負責任的。這一次事件給媒體和媒體從業者的警示是,除了職業規範方面的自律,還要嚴格各項規範管理的他律,兩方面都不可鬆懈。給資訊源的警示則是,要嚴格遵守資訊發佈規範,依法依規辦事。同時,這次事件也提醒廣大投資者,在紛繁蕪雜的資訊場中,要時刻提高分辨真偽的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