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層落地前夜 強監管降臨
- 發佈時間:2016-04-26 09:47:27 來源:時代週報 責任編輯:金易子
4月22日,備受矚目的新三板分層首輪測試結束。
“5個工作日的倣真測試,市場反應平穩,也沒有極端情況發生。雖然沒有造成‘準創新層’個股普漲,但這些企業的關注度在提升。分層正式落地後,新三板的企業可能會加速分化,強者更強。”華泰證券一位投行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新三板在4月18日至4月22日的測試包括分層資訊發佈、分層資訊變更等場景,為5月的市場分層正式實施作準備。自去年11月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發佈以來,分層制度的落地一直備受期待。到目前為止測試結果一切正常、平穩。首輪倣真測試結束後,全國股轉公司或根據相關情況組織參與方繼續進行第二輪測試。多輪測試完成之後,分層方案就會揭開最後的面紗。多位市場人士估計,最終進入創新層的企業數量將在1000家左右。
而分層落地前夜,新三板監管措施全面加強,有媒體稱證監會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部近日召集證券公司座談,要求證券公司對所有開通新三板合格投資者許可權的賬戶進行自查。目前,證監會與全國股轉公司均未就此事發佈公告,但受訪的多個券商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已有券商在自查。
東吳證券一位負責新三板業務的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新三板的交易主要還是以機構為主,個人投資者只佔很小的部分,分層制度有利於普通投資者減少踩雷的風險。但新三板的風險相對而言仍然是比較大的,在這個時間點嚴查非合格投資者對市場的良性發展是有利的”。
分層落地在即
據股轉系統盤後公佈的數據顯示,倣真測試首日(4月18日)新三板總成交金額達9.80億元,較15日增長26.94%,其中,做市轉讓成交5.41億元,較4月15日增長12.24%。隨後幾日成交均保持活躍。按要求,倣真測試結束後,各機構于4月25日上午12點前提交測試報告。
而新三板二級交易市場已經進入了預熱狀態。數據顯示,新三板市場近日成交保持活躍,一些“準創新層公司”如聯訊證券、思考投資、九恒星、麟龍股份等去年被市場熱捧的做市股成交量開始放大,換手率有所提高。
根據此前發佈的倣真測試方案,本次測試主要內容為,測試掛牌公司分層資訊揭示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各技術系統對掛牌公司分層資訊揭示的準確性等。
實際上,自去年11月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發佈以來,分層制度的落地一直備受期待。根據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新三板將被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兩層,進入創新層的標準有三條,分別考察凈利潤+凈資産收益率+股東人數、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以及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
據中銀國際統計,目前已有合計507家公司滿足所有條件。其中,同時滿足了所有三項創新層標準的公司7家,滿足了其中兩項標準的企業54家,滿足了其中一項標準的企業446家。
而最終將有多少新三板企業進入創新層仍需等到月底。此前,浙商證券投行人士曾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三個標準中盈利能力和收入都涉及2015年的業績,而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的2015年年報還沒有全部披露完畢,同時具體的標準細節也還沒有披露,因此正式名單要到4月底年報披露完全才能確定。”
目前,2015年年報披露接近尾聲,據同花順統計顯示,截至4月21日,新三板已有4800家企業披露2015年年報。其中,4040家企業實現盈利,佔比84.17%,760家企業虧損,佔比15.83%;營業總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1738家,佔比36.21%。多位市場人士估計,最終進入創新層的企業數量將在1000家左右。
最新消息顯示,在這次分層方案和入選企業名單公佈之後,全國股轉系統或將設置為期一個月的異議期,待異議期結束後正式實施分層。不過,也有機構認為,基礎層的企業也並非會就此失去投資價值。國都證券表示,新三板市場不能按政策市去理解,對低估值的高成長企業,無論在進入創新層前還是之後,都應該堅持持有。
南山投資執行董事、新三板知名投資人周運南近日在第三屆中國(上海)新三板交易商大會上指出,二級市場正式分層之後,大部分投資者會把目光放在創新層,但是真正的投資者會把目光放在基礎層,放在明年有可能進入創新層的企業。在基礎層企業裏面挖掘金子,因為他們的收益和增長會比在創新層的企業更強。
新三板企業IPO或受阻
值得一提的是,4月13日,市場傳言稱,部分券商接到證監會通知,擬申報IPO的企業股東中,有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産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的必須在申報前清理。如今,傳言已經過去近半月,仍然沒有官方口徑的回應,市場仍處在焦慮之中。但實際上,對於擬IPO企業來説,這是《IPO上市招股書準則以及首發管理辦法》中早有規定的內容,但對新三板掛牌企業而言則不同。
數據顯示,從2015年7月初第一家新三板企業提交上市輔導申請到今年3月底,已經發佈公告稱接受上市輔導的新三板公司已達到120家,處於IPO審核排隊狀態的新三板企業共計11家。據不完全統計,至少30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包含資産管理計劃、私募基金和信託計劃等投資機構,而更多公司的這三類股東可能未列入前十大股東。Wind資訊統計,新三板上私募、資管、集合理財等産品數量已經達到3975種。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機構投資者在新三板投入總資金已經達到1080億元,成為新三板市場主要資金供應者。
因此,上述傳言影響最大的就是新三板市場。此前,為了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市場,新三板對接受證監會監管的契約型私募和資管計劃敞開大門。但IPO審核者素來不歡迎這幾類股東,因此新三板的嘗試為掛牌企業轉板上市埋下了不確定因素。
“A股之所以不允許主要是因為股東人數太多,擔心股權太分散。之前新三板曾表示在擬掛牌新三板的企業中,這三類股東可以不進行股份還原或轉為直接持股,但需要做好相應的資訊披露工作。這也是官方承認了這三類股東的合規性,當時有很多掛牌企業在增發中引入了這些投資者,但這對於新三板的擬IPO企業卻構成了阻力。”華東地區一位投行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雖然我國已構建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但板塊之間的銜接仍有提升空間,同時,上述人士指出,“如果含有三類股東的新三板企業不需要清理即可IPO,這對於那些直接IPO的非新三板企業也是一種不公平。”
大部分受訪的新三板企業則採取觀望態度。江蘇一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我們公司目前還沒有啟動IPO計劃,但這肯定是未來的方向之一,現在也是在觀望,畢竟政策還不明朗。”上述人士指出,如果傳言屬實,只能對三類股東進行清理,但難度頗大,而進入創新層則是更容易做到的結果,“雖然創新層推出後,市場流動性會有多大改觀仍然是未知數,但與IPO相比,進入創新層應該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