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投資者投資了一家納斯達克中概股回歸公司,承諾2年內在新三板掛牌,次年轉創業板,如完成不了大股東按10%回購,但合同到期對方並未實現掛牌,大股東也未兌現回購承諾,當時參與原始股權承銷的私募仲介很多也不再存續。
近幾年,新三板的發展速度與潛力確實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原來一些可能是面向A股、港股或者是海外市場的所謂的原始股投資,有的也拿新三板作為幌子。這個所謂的原始股投資市場,往往是非常不規範的。資訊的真實性、可靠性等一般存在著不小的問題,面向的也是不太創業的投資者甚至普通人,銷售形式更多是親戚朋友或圈子的介紹等,有的甚至類似傳銷。
這就決定了這樣的一個市場,本身就是存在著比較大的風險。很多時候也游離在監管的邊緣之外的灰色地帶。在金融監管加強防範風險的背景下,這個市場也應該更多的納入到監管的範圍裏面。通過人為的或者是科技的等手段,加強監控。對於潛在的風險事件及時制止、提前預防。同時也建立事後的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能夠對相關的責任人員從行政上法律上予以懲處。
該公司已在合同簽署次年被當地法院列入失信名單,這就表明這企業他的信用狀況是有問題的。無論是哪一個正規資本市場,保持誠實守信、報告報表信披的真實性等,都是基本的一個要求。隨著監管的加強,中國的資本市場,對於相關的誠信、真實性,要求是越來越高了,對企業的規範性這個底線確實是應該有門檻的。
一家公司已在納斯達克上市,投資者便覺得有了信譽背書?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的一般都是一些新經濟的公司,比如説百度、阿裏、京東等等啊。一些人對國際市場感覺,就比較高端比較國際化。其實這種理解,是有一定的偏差,帶有一定的誤區。在美國的資本市場,比如納斯達克,企業的數量是比較多的,差異性也是很大的。同在納斯達克的企業,差別非常的大納斯達克本身就包含了四個層次的市場,各個層次之間有比較大的差距,第一層和第四層之間的差別可能就非常的大了。所以很難用一個整體的概念去理解美國納斯達克的公司,包括其中的中概股公司。更何況每年納斯達克還有很多的,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業退市,這個比例也是不低的。
從投資的角度來説,看的是未來,理論上更多應該是看重企業未來經營及成長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從市場角度也可以享受這種流動性的溢價,帶來財富效應。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投資人,可能更傾向於短平快的賺取投資的一個收益。但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很難實現的。投資更需要專業能力,包括風險識別與控制能力。投資有風險,不是一句空話。更何況很多市場領域,風險是多元的,甚至無法預測的。
獲取更多的投資收益,理應風險暴露越來越大。但更專業的投資能力,能夠降低甚至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比如這個案例中,承諾2年內在新三板掛牌、次年轉創業板,有投行經驗的一看這個協議就難以順利兌現。這個事情,企業是沒有辦法完全自己去獨立實現的,還有其他很多客觀因素影響。然後,跟大股東對賭的話,其實要看到普通的整個的這個資産狀況,承兌能力等。最根本的,還是要看企業的經營情況等,是否規範,是否能持續成長,要對企業深入盡調。不是説簽了協議,就能完全遮罩風險。缺乏專業投資能力,一味追求短平快,很可能伴隨著有風險的坑。
(作者係東北證券研究總監,清華大學博士後,10年資本工作經驗)
(責任編輯:王文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