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仍是硬傷
- 發佈時間:2015-08-25 09:42:1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王文舉
昨日,恰逢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實施做市商制度滿一週年,做市商制度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項制度創新,在提升新三板流動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的券商人士表示:“市場流動性低,很多人將問題的矛頭指向做市商,做市商被疑有更好的折價,實際上並非如此,政策性利好尚未落地,目前的掛牌企業進行二次定價估值有助於提升企業的性價估值。”
截至發稿之前,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達到3295家,做市股票達到737隻,做市商達到80多家,而合格投資者僅為15萬左右。
掛牌企業適度調整價格
隨著近日的股票下跌,本身處於低迷階段,擔憂和顧慮蔓延整個股票市場。與此同時,新三板也受到牽連,股市行情不好,流動性不好可以理解,券商建議做市商可以在政策落地之前做些改變,適度提升流動性。
自5月份,僵屍股越來越多,尤其是很多企業尚不是熱門行業,而企業定價估值過高,對投資者和做市商而言,其買入意願不強。例如一家企業的掛牌價格是16元,在市場上沒有掛牌交易,不如對企業進行二次估值,假如價格定價在12元,結果便可能不同。給投資者讓出一定的盈利空間可能市場會有很大的變化。市場可以通過定增、做市轉讓進行逐步轉讓再到16元,不如退而求其次,找到其他路徑,否則沒有成交沒有意義。
做市商具有合理估值定價的能力,先報了16元沒有成交,但是如果在後臺看到投資者的買入意願較低,可以適當回調,把價格調整到投資者的價格,目前的投資環境是投資者不是不願意成交,而是價格失衡,投資者不願意交易。
據了解,目前每日開盤,很多投資者都會挂上交易價格,很多時候掛牌的價格和其價格很相近,由於存在一定的價差,交易不能達成。
券商建議,研究首日做市和每日開盤的情況,做市商需要有一個合理的估價,根據投資者的報單來調整報單,尊重市場的情況下有一個合理的判斷,在往下降低於合理估值,一個合理的空間。
同時,企業換一個角度,如果企業價格掛牌以後,交易價格下行對企業也並非是好事,股東進行分散,就會有足夠的股權,一點點釋放股票,釋放紅利給潛在的投資者。
券商認為目前新三板企業應該小步前行,穩步上升,走得太快只能跌掉。市場恐慌,估值會發生變化。如果價格在跌的時候,價格合理時,投資人自然會逐步進場。
股權分散舒緩流動性困局
新三板政策性利好尚未落地,除了企業自身進行二次估值外,券商建議可以通過股權分散來改變目前現狀。
據數據統計,上周新三板市場中擁有成交金額、做市轉讓、協議轉讓的變化的股票,有841隻,其中日均成交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有32家,平均股東330個,隨著成交金額的下降,成交金額在10萬元的股票,平均股東只有57個,沒有成交量的掛牌公司,股東持有者可能更少。
流動性光靠做市商來調整並不能做出流動性,股東目前仍需要有一個流動性分散,只有股東多了,才能實現未來分層,必要的股東分散,股東的人數是重要的。
對比海外納斯達克市場,據了解,由於其有分層市場,全球市場層,對公眾持股的數量要有100萬股以上,整份持有人數需要100股以上持有人一定有300人以上,對持有人有最基本市場。隨著分層的提升,對股東的要求也逐層遞增。
我國新三板市場不同於納斯達克公開交易市場,目前新三板以非公開市場為主,由於目前新三板流動性成交不足,飽受質疑。由於目前新三板市場尚且沒有IPO,缺乏一個完善的股權分散過程,券商可以按企業的自身情況通過定增、不做市轉讓的方式逐步分散股權。
“主機板市場起不來,新三板就難以立足。”市場中不少人對目前新三板有所抱怨,然而新三板更多的是強調價值投資,而非短期持有。做市商對新三板未來前景很樂觀,英特爾、微軟、思科在掛牌初期,掛牌最早也是成交幾十萬股,甚至持續10年已久,英特爾漲了23倍,思科漲了1300倍,納斯達克市場歷經71年才有今天交易的場景,新三板的流動性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