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三板 > 市場 > 正文

字號:  

新三板做市成交長期低於協議轉讓

  • 發佈時間:2015-08-18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硯丹  責任編輯:張恒

  4月上旬到7月中旬,新三板市場遭遇重挫。如今,相比主機板,新三板存在的問題顯然更加嚴重,“災後重建”任務更加艱巨。

  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做市交易存在缺陷,或是引發新三板重挫的原因之一。

  做市板塊成下跌重災區

  據了解,新三板引入做市交易的目的,在於維持相對充裕的流動性並減小股價波動,但就近期的情況來看,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5月18日~6月5日,新三板做市板塊連續15個交易日成交額低於協議板塊。6月8日~7月15日,新三板調整最劇烈時期,這一情況沒有發生;到7月16日,這種情況再次重演:7月16日~8月14日的22個交易日內,有13個交易日出現做市板塊成交金額不及協議轉讓的情況。

  從漲跌幅來看,在市場下行態勢下,做市板塊的跌幅也大於協議板塊。4月7日,三板做市指數創出2673點歷史高點後開始下行,到7月8日最低跌至1103點;4月7日~7月8日,三板做市指數下跌50.41%。而同期成分股中包括協議轉讓和包括做市轉讓的三板成指的跌幅只有38.94%。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做市個股的大幅波動更是讓“平滑波動”成為一紙空文。如7月7日,萬人調查(430451)跌去60%,讓投資者直呼“這不是新三板,而是港股創業板”。

  業內反思做市商制度

  做市成交額不及協議的情況頻頻出現,引發一些業內人士對新三板現有做市制度的思考。

  近日,安信證券在一篇研報中指出,此前,做市商只談價格不談價值,市場遵循的遊戲規則是:企業低價出讓做市庫存股,然後做市商利用市場定價功能發現企業“真實價值”,最終企業參照市場價格,以一定的折扣進行定增完成最終融資。“由於套利空間巨大,各方爭相參與做市前的定增,市場套利者多,而價值認同者少,企業股價缺乏支撐,一旦轉做市,低價套利盤出逃將給市場帶來巨大壓力,最終導致定增破發事件接二連三發生。在市場行情較差的情況下,做市商反而有可能成為市場最大的空頭。”安信證券指出。

  上述機構還認為,目前來看,多家公司定增破發導致的結果是,主流機構參與做市企業定增越發謹慎,遊戲規則需要改寫。做市商利潤主要來自一二級市場的巨大價差,相較于交易價差的蠅頭小利,這部分利潤風險低、收益高,使得做市商將重心放在不斷追求做市企業數量,而忽略交易量。今後,做市商2.0時代應該是一二級市場價差縮小,交易價差成為做市商主要利潤來源,不斷撮合交易賺取價差成為做市商的工作重心。

  上海證券研究員曾小勇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曾小勇指出,新三板做市商獲取庫存做市股票成本非常低廉。

  “比如雷帕得(831613)的做市商,持倉做市股票成本不足40%。在此情況下,做市商就沒有必要急於清理手中的庫存股票,也就沒有必要頻繁地在二級市場交易,通過賺取差價獲利,因為他們只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做市轉讓賣出持倉即可賺取豐厚利潤。”曾小勇指出。

  “由此來看,新三板流動性低迷的原因,不是市場對於新三板市場的關注度下降,而是由於制度設計導致大量做市商熱衷於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協議轉讓方式來獲取利潤,導致二級市場中通過做市轉讓方式獲取利潤的空間被大幅壓縮,引發了新三板的流動性不足。因此當務之急是管理層儘快規範做市商通過非市場手段獲取低成本庫存股票的渠道,將更多的做市商引到二級做市轉讓市場去獲取庫存股票。”曾小勇進一步表示。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做市業務仍然為券商帶來了豐厚回報。

  根據光大證券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做市業務收入3.7億元,投資收益率達到180%(未年化)。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