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三板 > 公司 > 正文

字號:  

仁會生物桑會慶玩轉"資本戲法":零營收卻凈利過億

  • 發佈時間:2015-09-21 02:50:1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新三板是個産生“奇跡”的地方。

  仁會生物,一家連續多個報告期零營收的公司,市值一度達到80億元,拿下新三板藥企市值第二的交椅。

  這有賴於機構投資者的追捧。依靠仍在研發之中的藥物,過去半年多時間裏,仁會生物完成四次定增,總融資額4億元。

  與當初承諾的用途不同,4億元的募集資金,多數被仁會生物投入了資本市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這家沒有營收的公司,依靠投資等收益,取得了1億多元的凈利潤。

  主營藥物研發15年未上市

  近期,新三板掛牌公司仁會生物,公佈了2015年上半年財報。

  今年上半年,位於上海的仁會生物,取得了1.07億元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4億元。另外的一個細節是,營業收入一欄的數據為零。

  仁會生物在2015年半年報中解釋,這是由公司主營産品誼生泰尚未上市銷售所致。誼生泰將是一款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其實,營業收入為零,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仁會生物的業績報告中。

  2014年年報中,仁會生物的營業收入也為零。2014年8月掛牌新三板時的《公開轉讓説明書》也顯示,公司2012年、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樣為零,兩年間僅在其他業務收入中獲得了81萬元的收入。

  從仁會生物披露的資料顯示,現在已是誼生泰進入研發的第15個年頭。2000年,誼生泰項目立項,目前尚在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審評過程中,預計2015年底前取得藥品上市全部批文。

  《公開轉讓説明書》稱,誼生泰為中國首個進入生産註冊階段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且為全球首個全人源結構的GLP1類藥物。

  《説明書》還稱,未來中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將持續增長,中國糖尿病藥物治療市場將呈現巨大的增長潛力。

  9月18日,仁會生物的公司總經理秘書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主營産品目前還處於項目評審階段,預計2016年上市,但沒有更具體的時間表。對於藥品上市後的銷量問題,該人士表示,公司做過相關預測,但具體數據不方便透露。

  半年募資4億元

  正是手握這款“前景廣闊”的創新藥,自掛牌新三板後不到半年時間內,仁會生物已在新三板市場上實施過四次定增,融資金額已超過4億元。

  中信證券東方證券等機構投資者紛紛捧場認購。仁會生物市值也一度接近80億元,成為新三板醫藥企業市值第二企業。

  一家主營産品還未實質性銷售,營業收入連年為負的企業,何以吸引到機構投資者的熱捧?

  一位廣證恒生新三板的研究人員認為,新三板企業投資估值與主機板企業不同,新三板掛牌企業平均存續年限僅為9.9年,遠低於主機板的13.9年,大部分新三板企業均處於初創期,機構投資者更多是PE思維居多,更多看重公司成長能力。

  有機構預測,雖然主營産品還未實質性銷售,但以仁會生物研發費用預測營業收入,並通過市銷率估值的方法估算,仁會生物的每股市價為65.442元。

  而從二級市場看,仁會生物股價在今年4月份曾發力大漲,一度接近80元/股。不過截至9月18日收盤,其股價僅為39.34元/股,已經腰斬。

  部分募資被用於認購其他新三板公司

  4次定增募資中,仁會生物稱,股票發行旨在募集資金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優化公司財務結構,進而“更好地支援公司産品研發、市場拓展”。

  新京報記者發現,實際情況卻並不如此。今年的半年報顯示,仁會生物用於研發的費用支出為1957萬元,而用於購買理財産品的支出則為研發費的4倍,高達8431萬元。

  對於剩餘的定增募集資金,仁會生物也沒有讓它閒著。今年的3月9日,仁會生物第四輪定增公佈一月後,仁會生物實控人桑會慶向仁會生物提議,股東大會授權公司董事會使用不超過2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對外投資,方向包括但不限于股權投資、理財投資、購買重大資産等。

  此後的3月27日,桑慶會的提議,獲得了仁會生物臨時股東大會的通過,並將授權投資金額追加到4億元。

  獲得授權後,仁會生物便開始了投資之路。4月3日,新三板掛牌企業一銘軟體披露定增方案,仁會生物及其實控人桑會慶、董事左亞軍出現在認購對象中,擬分別認購100萬股、90萬股和10萬股。

  除兩次出資1960萬認購一銘軟體的定增外,仁會生物還出資160萬認購另一新三板掛牌企業沃捷傳媒的定增。

  為了方便投資,仁會生物于4月17日出資1000萬元成立了北京水木創融信誠投資中心,主要投資于高速發展的、具有上市潛力、出售或並購價值的新三板掛牌企業。

  一個半月,證券市價減少7000萬元

  在一位新三板做市商人士看來,仁會生物可能是新三板掛牌公司中,“賭性”最強的公司。

  仁會生物總經理秘書對新京報表示,公司用於投資的資金是在保證日常經營後的閒置資金,並不是全部的定增募資資金都用於投資。

  2015年半年報顯示,仁會生物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加1.14億元,增長1781%。而這主要係公司利用部分閒置資金投資收益所致。

  今年6月以來,資本市場長時間處於下滑通道。仁會生物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所持用於短期投資和轉賣的證券市價嚴重下跌。

  截至7月16日,公司所持證券市價總額為3.44億元,較6月底減少6802.48萬元。但仁會生物總經理秘書對新京報表示,市價減少並不是市值減少,其中公司也有部分賣出。

  實際上,自1999年成立後的很長時間內,仁會生物一直致力於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並未出現涉足資本市場的情況。

  2012年,實際控制人的變更,成了仁會生物向資本市場進軍的契機。2012年12月,仁會生物的實際控制人由上海華誼(集團)公司變更為桑會慶。

  由資本大佬操盤

  出生於1964年的桑會慶,是中國資本市場最早的大佬之一。他于1996年3月至2000年2月任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證券部交易部經理。

  在他任職期內,中經開保薦東方電子登陸深交所。中經開總經理姜繼增指使桑會慶等人建立老鼠倉,通過連續買賣和自買自賣的手段,不斷推高東方電子股票價格,中經開從中非法獲利5.5億余元。

  2012年12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認定桑會慶在1999年4月至2000年擔任中經開證券投資部總經理期間,進行了違規自買自賣東方電子股票操作交易,係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但犯罪情節輕微,具有自首情節,決定對桑會慶不起訴。

  《公開轉讓説明書》披露的簡歷顯示,在2000年至2012年,一直處於“賦閒在家”的狀態。

  在得到不起訴的判決後,桑會慶便再度投身資本市場。2011年,桑會慶以1.95億元受讓仁會生物100%股權,並兩度增資。在桑會慶入主仁會生物後,三年多的時間裏,仁會生物估值增長了20多倍。

  “新藥研發週期長、風險高,且投資巨大,所需要的投資動輒幾千萬或上億元。”一新三板做市商人士表示稱,對於規模小、利潤微薄的制藥企業而言,一個善於利用資本市場的實控人,顯然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投資,對企業發展來説,利大於弊。

  延伸

  新三板企業的定增“傳花”

  同仁會生物將定增募資大量投入證券市場類似,不少新三板公司定增募資都脫離了主業使用範圍,將大量資金投向二級市場、新三板、私募股權、高利貸等高風險市場。新三板市場的募資定增,儼然成了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

  曾有統計顯示,在2014年8月25日至2015年8月5日近一年時間裏,3000多家新三板掛牌上市公司中,41家公司從新三板募集大量資金後,又將資金投向新三板市場。

  以仁會生物參與定增的一銘軟體為例,公司2014年年底賬上只有不到15萬元現金,但是今年出資100萬元認購知新1號證券投資私募資金,出資1000萬元參股東電創新。

  知新1號證券為定位投資新三板私募投資基金,除一銘軟體外,還包括另外17家新三板企業參與了該基金的認購。

  根據公開資料,知新1號已經投資了國貿醞領、博冠股份、英派瑞、智立醫學、聖泉集團等新三板公司。

  長信股份則更是乾淨利落,董事會直接授權總經理利用公司自有閒置資金不超過1000萬元,根據市場情況擇機購買股票。

  新三板市場融資太容易,被認為是新三板公司出手如此大方的原因。數據顯示,2014年8月25日到2015年8月5日,新三板定增市場異常火爆,一共完成1405次增發,募集資金558億元。以3000家掛牌公司計算,平均每家公司獲得1860萬元融資。

  這些從新三板市場融來的錢,部分回到了新三板企業。41家熱衷新三板投資的掛牌企業完成的55次投資中,有18次是直接投資新三板公司或擬掛牌新三板公司,另有17次是投資各類新三板基金。

  延伸閱讀:中國莊家桑會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