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新三板 > 正文

字號:  

新三板或成機構創富“夢工廠”?

  • 發佈時間:2015-04-10 07:32: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看大地多麼遼闊,上路吧。”夾雜詩意與夢想、理性與喧囂,一場新三板創富運動正在徐徐拉開帷幕。

  在這裡,趨勢與價值投資者難得殊途同歸。在前者看來,目前交易量僅為二級市場的千分之幾的三板可謂“風口中的風口”。未來隨著連續競價交易、市場轉板、投資門檻降低等制度紅利的釋放,將為這個市場帶來極大的活力,進而帶來流動性溢價。

  而價值投資者也將新三板視作“超級金礦”,試圖在這裡見證真正的中國版納斯達克的誕生。甄別優質企業,長期持有,與企業一起成長是這類投資者的著眼點。雖然,他們也不回避早點介入會更多享受市場紅利。

  一場全新的征程剛剛開啟,機構大佬在思考什麼?誰在第一陣營?你又在哪?

   瘋狂:一夜之間進入搶籌時代

  除了機構、高凈值客戶的追捧,巨大的財富效應下,中小散戶也開始蠢蠢欲動。目前個人投資新三板的資産門檻雖然為500萬元,但也有不少散戶繞道進入這一市場

  在A股市場高歌猛進的同時,一場更大的造富神話似乎正在悄然進行。

  截至3月27日,于3月18日新發佈的新三板做市指數上漲了89.9%,新三板成分指數上漲了59.9%。年內,漲幅在10倍以上的股票有10隻,2倍以上的股票有33隻。更有個別股票如智立醫學三個月漲了172倍!

  從無人問津,到集體暴漲,新三板的狂熱似乎在一夜之間爆發。

  “大錢,大機會,一直是我們夢寐追求的。”去年底,“先知先覺”者鼎鋒資産總經理李霖君便預言,未來十年,新三板就是這樣一個誕生大錢機會的領域。他在此後被業界瘋狂轉載的《得三板者得天下》一文中寫道:現在的新三板就如同1992年的股票市場,過去十年的房地産,是十年一遇的投資機會。

  彼時,多數機構對新三板態度還較為遊疑,“看得多,動得少”。券商場外業務部門的老總不時出現在各個論壇,為手上尚未盈利的業務搖旗吶喊:“現在還處在遍地是黃金的階段。”“不用擇股,未來一年都有系統性機會。”

  類似的論調還猶言在耳,市場早已物是人非。隨著掛牌公司數量的突飛猛進、做市制度的開啟,三板市場交易量陡然暴增。而年後各類機構、高凈值客戶的跑步進場,市場供需突然發生逆轉,券商三板産品變得奇貨可居。

  “去年底我們拿到幾個項目,還氣定神閒地想著去公司調研看看再説,現在根本不給你考慮的時間,定增一票難求!”一位私募所言似乎是新三板市場火爆的縮影。

  某券商人士也告訴記者,去年7月份一家公司的定增項目只有2元左右的時候,到處追著機構找錢,今年3月第三次定增價格漲到6塊以上,倒過來了,機構追著搶定增。

  “市場太瘋狂了。”他接連感嘆,新三板掛牌公司一下子變得強勢起來,很多錢被拒絕,上千萬的定增一兩個機構一下子就包攬了。

  新三板成為公司主導的賣方市場顯然不是個案,這在今年中科招商的定增中也可見一斑。

  這單由中信建投北京某營業部擔綱銷售的定增一入市便成為市場焦點。3月19日,也就是公司宣佈定增的第二天,認購份額就達到100億,超出定增總量的一倍。在大量資金追逐下,發行方中科招商不得不提高認購門檻:從2000萬提高至1億。

  然而,即便如此也難改一票難求的現狀。“我是一天之內接到了三個大戶的電話跟我打聽這單業務。”某期貨公司渠道人士告訴記者,提高門檻雖然能把一些小私募拒之門外,但有錢“任性”的人還是太多了。

  事實上,除了機構、高凈值客戶的追捧,巨大的財富效應下,中小散戶也開始蠢蠢欲動。目前個人投資新三板的資産門檻雖然為500萬元,不少散戶繞道進入這一市場。據了解,目前有仲介機構專門承接三板墊資開戶生意,500萬元出借一天利息為2萬,年化利率高達146%,堪稱暴利!

   逐鹿:機構的算盤

  除了估值因素外,未來的制度紅利更是讓市場瘋狂的誘因之一

  據了解,在不少瘋狂涌入新三板定增市場的人士看來,投資邏輯十分簡單,由於新三板定增沒有鎖定期,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定增方式拿到籌碼後,短期內就可以在市場上拋售套利。對於協議轉讓的公司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問題,但對於有做市商的公司套利機會非常明顯。

  “一般跟做市券商一起拿的定增風險很小,定增價就是券商的底價,券商做市價格一般不會低於定增價。”某小型私募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而在一些一線私募以及公募基金看來,估值相對創業板更低、未來具備流動性溢價的新三板更像是中國的納斯達克,流動性溢價與價值投資機會兼具。這也吸引其躍躍欲試。

  私募機構中,除先行者鼎鋒外,私募大佬蔣錦志、“基金一姐”王茹遠等機構均已經打算涉足,PE、VC更是將新三板作為項目退出渠道。而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招商基金華夏基金海富通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十數家公募基金通過子公司或是專戶渠道在新三板佈局了相關産品。信託、券商資管也各有公司發行此類産品。

  在南方基金總裁助理李海鵬看來,新三板未來賺的是兩部分錢:一部分是流動性溢價的錢,另一部分則是企業成長的錢。

  “估值提升是目前階段最重要的投資機會,之前由於流動性不好,新三板估值都很低。”李海鵬認為,隨著交易制度的完善和投資者門檻的降低,流動性顯著改善,在資金推動下,新三板的估值將會迅速提升。

  早早佈局的前海開源基金王宏遠也將流動性溢價作為戰略佈局新三板的原因之一。在他腦海中,始終有張估值比較圖,新三板的市盈率與創業板的市盈率相比,便宜很多。日前,該公司還專門成立了投行部,向上游佈局。屬於一級半市場的新三板業務無疑是戰略性方向之一。

  目前在前海開源基金負責新三板業務的付柏瑞,亦是中國首位從公募基金經理轉型到新三板的投資經理。

  而以定增産品一戰成名、被業內稱為定增王的財通基金,今年的目標之一是成為“三板王”。這家專戶産品在佈局對衝基金、定增産品都領先業界的公募基金,今年計劃要在新三板業務上打場硬仗。

  “我們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基金計劃發行10億。”財通基金副總經理王家俊告訴記者。按照目前市場百餘億的做市金額,10億規模約佔全市場的十分之一。

  事實上,除了估值因素外,未來的制度紅利更是讓市場瘋狂的誘因之一。市場普遍預計,三板門檻的降低,更多的資金入場後,新三板的估值仍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隨著連續競價交易制度的出臺,三板市場更有望成為中國版真正的納斯達克。

  公募:進場“還欠東風”

  儘管仍有諸多障礙,公募産品已在積極探索,提前佈局新三板的做市、保薦及轉板等業務

  如果説私募、專戶、信託推出的新三板産品都是面向高凈值客戶的話,公募基金若能放行則為普通投資者介入新三板帶來了一米陽光。

  4月3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證監會支援機構投資者參與新三板投資,鼓勵公募基金將投資範圍擴大到新三板股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掛牌股票的指引,該指引仍在制定過程中,修改完善後將公開徵求意見。

  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公募産品涉及估值問題,需要連續報凈值,要在新三板連續競價制度推出之後才具備條件,“目前可能還遙遙無期。”

  “誰也不知道連續競價制度什麼時候會推出,公募還早著呢。”一家在新三板專戶業務佈局較早的公募基金創新業務部總監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所在的公司公募業務早已著手準備新三板,但對於推出時間,並不抱太多樂觀預期。

  北京也有公募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公募産品募集體量相對較大,而不少新三板標的市值還相對較小,如何設計産品、制定投資規則,兩者之間需要平衡。

  “無論是基於新三板指數的被動型産品還是基於個股選擇的主動配置,未來不久,公募基金新三板的實際操作可能將很大程度上區別於目前已有的公募産品。”

  然而,這也不妨礙公募産品積極探索。據了解,去年南方基金已經向監管部門提交了公募新三板産品的設計方案,並在新三板指數推出後籌備指數基金産品。易方達、前海開源、中融基金更是組建了投資銀行部,提前佈局新三板的做市、保薦及轉板等業務。

  警惕:暴利背後暗藏風險

  如此短期內的暴利行情,已讓不少業內人士也憂慮重重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三板行情的高歌猛進,市場泡沫論也甚囂塵上。更有涉嫌瘋狂拉高股價的“中山幫”在市場中傳得沸沸颺颺,其背後所隱現出來的新三板對倒問題也第一次曝光,讓參與其中的投資者開始逐漸認識協議轉讓背後的風險。

  與此同時,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近日召開的內部討論會上傳出消息稱,監管層對當前新三板市場火爆行情表示顧慮,投資者門檻下調至50萬元的想法恐難以實現。對監管態度生變的擔憂也使得市場近期波動明顯。

  “大家不要被新三板産品短期內暴利所誘惑,雖然説新三板市場有著特殊的歷史性機遇,但這並不代表新三板沒有風險。”

  財通基金副總經理王家俊指出,目前的新三板市場尚未成熟,新三板企業的質地參差不齊,資訊披露也不充分,新三板個股的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相對主機板企業也更大。投資者在關注新三板暴利預期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新三板市場特有的風險。

  針對上述定增套利做法的風險,有業內人士提醒,即使是看似“穩賺不賠”的定增項目也有可能虧損。“2015年募集資金額或可突破千億元。增發量過大,市場交易量不足以支撐賣盤,或將出現增發股票到賬當天股價出現大幅下挫的情況,使得增發收益歸零,乃至出現虧損。”

  在景林投資管理合夥人王浩看來,未來新三板市場主要由機構主導,長期看,會使得三板估值相對合理。他提醒投資者,要警惕人為製造的市場泡沫,新三板價格虛高不會持續存在。

  某位不願具名的基金公司高管也告訴記者,長期看,投資新三板一定是著眼于公司成長性,目前掛牌公司參差不齊,流動性氾濫下價格雞犬升天,但未來二八分化現象一定會出現。

  “現在很多人參與還是有賭徒的心態,難道沒有競價交易、門檻降低的制度紅利、流動性溢價預期就不參與了嗎?”這位人士指出,最重要的是三板市場健康發展,完善市場機制,吸引更多的好公司聚集,形成正向迴圈,這才是對市場參與者最大的獎勵。

   機構博弈:誰主沉浮

  有人指出,PE、VC機構對二級市場不甚了解,兼具一二級市場特點的新三板需要更為綜合的估值能力

  在新三板的舞臺上,在這場夾雜著理性與喧囂的財富盛宴之中,機構大佬雲集,各路人物摩拳擦掌,他們都各自有著怎樣的思路?誰又將在未來的長跑中勝出呢?

  作為私募大佬級機構,景林也將新三板視作未來重要戰略極,該公司首只新三板基金募集一週就超過7億,刷新三板基金首募紀錄。

  與市場上多數私募一兩年為封閉期的産品不同,景林發行的基金為3+1型,為的是長期持有優質成長公司,用實業的眼光賺取公司盈利增長的錢。

  宏流投資董事長王茹遠也表示,未來準備發期限較長的新三板基金,比如3+1之類的,參與真正優質公司的投資機會。

  這位曾經獨家挖掘多只創業板十倍股的“基金一姐”認為,二級市場上質地優質的成長股數量有限,未來真正具備成長潛力的牛股可能會誕生在新三板中。

  她指出,真正做産業投資,一定要堅持持有優質公司。很多投資者過於短視,致使公司好的項目,三年增發找不到錢,這種狀況需要改變,同樣也可能是未來的一片藍海。

  “中國不缺會倒騰股票的人,但是缺大師級的人,中國也不缺短線來博弈的資金,很缺長線的、真正能給産業發展做點事情的資金。”

  南方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則指出,新三板研究初期成本較高,但是總的成本數量又不算太大,對於資産規模較大的公司有成本優勢。“因為這些公司比較小,這個時候從投入上來講可以接受,而很多時候又可以形成組合效應,對投資者産生比較好的回報,未來新三板市場發展很值得期待。”

  談及對各類機構的實力評估,正在佈局三板基金FOF産品的好買財富董事長兼CEO楊文斌坦言,最看好PE出身背景的新三板基金。其邏輯在於“新三板投資中最重要的不是有錢,而是有籌碼。誰能獲得未來潛在上市的優秀企業的股權,誰就掌握先機,而市場中籌碼最多的恰恰集中在天使和早期基金的PE機構。”

  不過也有人指出,PE、VC機構對二級市場不甚了解,兼具一二級市場特點的新三板需要更為綜合的估值能力。

  大戲剛剛開始,時間才能給出最好的答案。(記者 王誠誠)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