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新股動態 > 正文

字號:  

順豐確認啟動A股上市 民營快遞掀“資本之爭”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16: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繼申通、圓通分別借殼艾迪西大楊創世,曲線搶佔A股市場席位後,民營快遞另一巨頭順豐也已確認啟動A股上市。

  順豐控股(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深圳證監局目前已受理公司的上市輔導申請,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

  過去幾年,快遞業收穫光環無數。2011年-2014年,行業連續四年業務量以超過50%的速度狂飆增長,但發展背後又暗藏隱憂,2015年行業增速放緩至50%以下,同質化競爭、利潤下滑的問題漸漸凸顯。隨著快遞企業逐漸以各種方式借道資本市場,2016年,無疑將成為民營快遞業發展整合的關鍵年,巨頭們也將由過去的“規模之爭”邁向“資本之爭”。

  順豐上市路的

  “最後一公里”

  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老牌企業,又居於一個炙手可熱行業的龍頭,順豐一度是最受市場期待上市的公司之一。不過,長期以來,順豐似有意與資本市場保持距離。公司官方微網志曾于2012年9月公開承認,“一直以來都有資本找順豐洽談,但順豐並未與任何資本簽訂任何協議。”

  2013年8月,順豐首度實現“融資破冰”。據報道,公司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古玉資本四家戰略投資者,並轉讓出25%的順豐速運股份。

  儘管上述動作被外界理解成為上市鋪路,然而,順豐似並未打算立即著手證券化,創始人王衛也在公開場合表態,投資方未就IPO問題作出強制要求,同時目前沒有上市計劃。如今,順豐突然確認啟動A股上市,前述投資者們也可以寬心了,畢竟,對於PE投資者來説,退出是完成投資的最後步驟,也是最終實現股權變現,獲得實際利潤的重要環節。

  關於上市細節,證券時報記者詢問公司計劃採用部分資産單獨上市,還是整體上市?順豐控股上述相關人士表示,“公司過幾個月將披露招股説明書,現在還不方便透露。”事實上,除了快遞業務,順豐控股旗下還擁有商業、金融等眾多業務板塊,其中,順豐速運的盈利能力最強,該板塊也被業界認為極有可能被公司單獨拿出來上市。

  官網顯示,順豐速運1993年于廣東順德誕生。截至2015年7月,順豐已擁有近34萬名員工,1.6萬台運輸車輛,19架自有全貨機及遍佈中國大陸、海外的12260多個營業網點。資料顯示,2014年順豐佔據8%的市場份額,位於申通、圓通、中通之後,但公司盈利能力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快遞業微利化

  催生“資本之爭”

  2015年12月1日,申通快遞100%股權擬作價169億元借殼艾迪西上市,估值溢價達到7.5倍,成為國內民營快遞第一股。2016年1月16日,此前欲獨立IPO的圓通最終也選擇了借殼這一途徑,“殼公司”為大楊創世。

  有意思的是,申通與圓通兩家快遞公司此番借道A股均速度驚人。前者在艾迪西重組過程中演出了“第三者上位”的戲劇故事,後者在大楊創世宣佈重組到公佈交易對象的過程中,不足一個月。

  2015年8月,艾迪西在股價連連下挫後,火線停牌重組,隨後公司披露重組對象為海南星華集團旗下的旅遊資産。不久後,公司又更新一名潛在交易對手:一直謀求上市的申通快遞。作為迅速發展的快遞業龍頭,顯然比上述旅遊資産更具吸引力,而申通董事長陳德軍與艾迪西實控人鄭永剛的“同學”緣分,也讓申通在民營快遞業“資本之爭”上拔得頭籌,艾迪西更在復牌後連續跑出13個漲停板。

  就在人們猜測下一家快遞上市公司花落誰家時,圓通又突降A股。2016年1月5日,大楊創世發佈重大事項停牌公告。1月16日,揭曉意向重組方為圓通速遞。

  申通率先上市之舉顯然具有標桿效應,事實上,除了順豐確認啟動上市外,近日也已有媒體報道,中通快遞一直有上市的計劃,並且一直在準備中,但目前尚未有確定具體的上市地點和確定的時間表。

  問題是,長期以來,現金流充沛、對融資不感冒的快遞企業,如今為何競相尋求上市呢?

  一方面,受益於電商的發展,快遞業規模迅速擴大。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36.7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206.7億件,年均增長率超過50%。按照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快遞業發展若干意見,到2020年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業務收入達8000億元。

  另一方面,受制于電商的發展,快遞業的盈利能力也逐漸削弱。“十二五”期間,全國快遞件平均運價持續下跌,從2011年的20.7元/件跌至2015年的13.4元/件,五年的降幅達到35.1%。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電商未來會繼續以快件量的優勢,利用快遞業同質化競爭的弊端打壓快遞價格,進一步惡化以網購為主的快遞業企業微利化情形。

  此外,部分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雲商等,正通過自建物流體系的方式降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依賴。

  由此,伴隨著規模的擴大,儘管行業整體利潤呈現增長態勢,但在快遞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下,快遞行業的毛利率持續下滑,中金公司數據顯示,行業毛利率已從2007年約30%的水準下滑至目前5%~10%的水準。

  而正是這種微利化趨勢,催生了快遞業公司的融資需求。

  實際上,從申通的借殼預案中,也能窺見快遞業對資本的渴求。預案顯示,重組所募資金剩餘部分將主要用於轉机倉配一體化項目、運輸車輛購置項目、技改及設備購置項目、資訊一體化平臺項目等項目建設,借助資本市場平臺,申通將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為後續的發展提供推動力。

  國金證券認為,上市融資後,快遞企業將提高服務品質和時效性。精益運營,航空機隊、轉運中心等重資産投入將成為行業趨勢,但由於所需投資金額巨大,預計未來,資本實力將成為快遞企業競爭的新壁壘。(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