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新股動態 > 正文

字號:  

“中國核電”上市啟示錄:資本市場難包治百病

  • 發佈時間:2015-05-31 07: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馮慶艷  責任編輯:張少雷

  巧合發生在5月28日前後,幾天前,在巴西的“中國裝備製造業展覽”中核集團展臺旁,一個已過花甲之年的“解説員”在賣力地推銷著“華龍一號”,這個人便是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而被“推銷”的人則是李克強總理和巴西政府的高級官員。幾天后,便是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電)的股票上市發行的日子。而5月28日這一天卻是滬指暴跌近7%是股市“黑天鵝事件”驚現的一天。

  一個總資産達3900多億元、涉足核燃料到核電站全産業鏈、軍工民用“兩棲”的企業,曾脫胎于純軍工涉密國家部委,至今軍工仍是其核心板塊之一,當這樣的企業將民用核心業務打包上市並最終獲得成功時,無疑是一個歷經坎坷重塑自身管理運營且仍隨時將會面臨各種新難題的“雙重身份者”。而中核集團正是處於這個階段的典型企業。

  發行總股本佔比25%、募資規模達160億元的中國核電上市,這無疑也是中核集團從“淺嘗”資本市場到“深度融合”的一大拐點,未來或將有更多資本動作浮出水面。而正如影片《盜夢空間》不斷進入新的夢境一般,整合後仍擁有八大業務板塊的龐然大物中核集團,從將零星資産上市到將核心業務之一成功上市,接下來中核集團還會否隨著企業的發展進入下一層“資本空間”?

  一朝上位

  資本市場將成為核電巨頭們新的戰場,新一輪核電領域拐點已經出現。

  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似乎仍在眼前,所有新建核電項目停擺四年又重啟,度盡余波的核電企業,開始上演扎堆上市的戲碼。6月2日,中國核電將以A股市場首個純核電資産上市公司的身份啟動網上申購,中國核電暫定的正式掛牌時間約在6月8日前後,成為四年來首家募資規模超過150億元的超級大盤股。去年年底中廣核電力(中廣核集團核電資産)已成功登陸港股,5月22日,證監會[微網志]披露了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下稱中核建)的擬上市申報材料。

  幾天前孫勤在巴西充當了一次“超級解説員”,那是此次李克強總理訪問拉美的一個經典場面。在此前後一段時間,中核與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巴西等國家簽訂了全面核能合作意向備忘錄,雖然代表國家自主創新技術的“華龍一號”離落地巴西等地仍需時日,但“政策推動核電出海”的利好卻在不斷釋放,在這中間,孫勤等核電掌舵者的身影在公共場合變得更加活躍。

  不可否認,技術一直是核電企業能否“得天下”的關鍵因素,如今由中核和中廣核聯合打造的代表國內自主創新技術的“華龍一號”,將成為核電企業“出海”的“內核”,與從美國引進的AP1000技術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核能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葉奇蓁院士稱,目前“華龍一號”已經達到了國際上的核電三代技術標準,而目前國際上還沒有真正的三代技術。

  此前孫勤已不止一次接受媒體專訪,並對外表示“中國核電如果上市將是績優股”,在國內核電重啟、國家層面力推核電出海以及央企改革的當口,“巨無霸”中國核電啟動了與資本的“親密接觸”。

  招股説明書提及,其中92億元用於福建福清一和二期等幾個核電項目建設,所剩70.5億元其中41.7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而最後剩餘的28.74億元用在何處並未給出官方説法。

  幾天后就是中國核電首次發行日。巧合的是,曾被傳5月下旬掛牌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下稱中電投)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合併而成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卻莫名地延後了。一位國核技人士告訴記者,所有工作均就緒,只等相關部門宣佈成立和公司最高層領導任命。而核電資産上市更是無可爭議的事情。

  有分析指出,國電投的掛牌會對中國核電上市發行産生利空,這或許是其掛牌莫名延後的原因之一。

  如果國電投掛牌上市,這意味著原來中核、中廣核“二分天下”的局面,正式變為“三足鼎立”。

  競爭將隨著國電投的成立而加劇,作為核電領域龍頭企業,中核集團需要尋找“最佳站位”。雖讓競爭加合作夥伴中廣核搶先一步將核電資産上市,但中核終於搶在了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掛牌的前頭,這也讓一直搶灘資本市場、卻仍在籌備中的中核建望塵莫及。

  在國內自主創新技術“華龍一號”的誕生以及國家層面核電抱團出海的倡導等新形勢下有競合關係的中核等核電巨頭們未來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多元化、密切化,不可避免地將上演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戲碼。

  多年蛻變

  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曾對外坦言,計劃去年年底前完成核電的上市融資,但直到如今,在中廣核電力香港上市半年左右後,才即將成功登陸A股市場,此次也可以説是“遲來“的好消息。

  與此同時,5月13日,中國核電成功過會(新股發行通過證監會審批)。中核迫切上市的背後是,上市成為了核電企業必須走的一步棋。近年來資金難題一直困擾著中核等核電企業。尤其是2005年核電由“適度發展”變為“積極發展”,核電企業建設核電項目的資金來源也從最初國家層面主導到企業自籌,而企業自籌主要方式便是銀行借貸,企業的核電項目大幅增加後,負債飆升。時至今日,中核和中廣核兩大核電巨頭的負債率都達到了70-80%。

  去年3月份,孫勤面對權威媒體時以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來形容彼時核電業的境況,驚蟄之後即將進入春天,一年後,中廣核的紅沿河二期項目於今年3月終獲得國家核準,這意味著國內核電真正意義上的重啟。

  目前中國在建核電機組26台,裝機容量2850萬千瓦,在建規模保持世界第一。今年年內將有8台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作,成為投入商業運作核電機組最多的一年。中國核電招股書摘要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在運核電機組12台,在建核電機組11台,與中廣核集團基本相當。大量的在建項目勢必加劇資金鏈緊張。另一方面,以總資産3900多億元的體量,有著深厚歷史背景的中核集團多年來竟然並將核心業務上市,縱覽國內各個能源行業,只有國家電網等個別電網企業如此,而核電領域顯然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作為排在國資委[微網志]第一位的央企,中國核電上市並非中核集團旗下子公司第一次走入資本市場,早在1997年和2008年底,A股中核科技和中核國際就分別成為中核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了。但是它們與體量龐大的集團相比就如“滄海一粟”,顯然不是核心業務上市。

  其實核電資産上市並非中核的一時興起,在2008年,中國核電有限公司早于中廣核便已成立,走出籌謀上市的實質性的一步,彼時也是核電業政策從“適度發展”到“積極發展”的第三個年頭,在政策利好下民,在建核電大幅增加,兩年後的2010年,國家對核電業政策變為“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乘著政策東風,2011年中國核電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加速上市步伐,而由於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的發生,一切都暫時停擺了,孫勤在2012年曾坦言“核電IPO最好時機應該等到(公眾認識)理性回歸的時候”。

  雖然漫漫上市路上有日本福島事故影響和IPO排長隊等阻礙,但中核集團自身資産龐雜且涉密軍工業務一時難以理清,顯然是一個走向資本市場巨大的“絆腳石”。

  “再塑造“難題

  近年來,中核集團經過一系列重組整合後,終於在2012年構建起八大業務板塊體系,被內部稱之為“6+2”,其中分別為核動力、核電、核燃料、天然鈾、核環保工程、核技術應用、非核民品、新能源

  當然中核集團有著中廣核和國核技難以企及的優勢——從核燃料、核電裝備到核電站的全産業鏈。隨著核電站項目不斷落成,在經營過程中核燃料成本佔大頭,而目前中國核燃料主要是中核掌握,且政府給予其進出口獨營的權利。

  不僅如此,中核集團化還解諸多難題,終將軍工與民用業務分離,較好地實現了股份制多元化改造,有利於其改善自身負債狀況和推進企業進一步高效良性發展,對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撐。然而,一向嚴謹低調的核電業與大起大落的資本市場結合恐怕對其心理衝擊不小。中國核電將在A股開啟網上申購之時,5月28日這一天滬指卻突然暴跌近7%,業界分析中國核電等新股申購和匯金減持等多重利空因素造成此次股市“黑天鵝事件”。

  不僅如此,“以前一台核電機組僅為30、60萬千瓦,現在都基本是100萬千瓦左右,而一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總造價約120多億元,要想更快發展核電原有的主要靠銀行借貸方式已經跟不上節奏了,”一位核電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殘酷的現實是,中國核電上市融資160億元的巨量資金,仍然不夠兩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的造價,而且核電站建造週期頗長,選址要5年、建造要5年,投産後還要還銀行利息。所幸的是,2013年國家將核電標桿上網電價定為0.43元/千瓦時,這給了核電企業較為豐厚的利潤空間。而且一旦開始投産,成本就變得很小,業內甚至將核電機組比作“印鈔機”。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核電長達300多頁的招股説明書中披露了諸如政策、稅收、電力體制改革、運營、利率、項目開發和建設以及募集資金等諸多風險,這些風險都或多或少因核電業的特殊性而變得不好控制。

  比如其中提及,中國核電返稅金額佔利潤總額的比重較高,2014年度公司獲得增值稅返還約為18.1億元,佔同期利潤總額比重超四分之一。近幾年情況均類似于2014年。

  中核集團似乎意識到,區別於之前,在國內重啟和抱團出海新常態下,不能像以前一樣只顧“低頭拉車”,必須“抬頭看路”。剛過去的5月19日,中核集團設立了規模12億元的産業基金,這顯然是在有意識地調整自身結構,以適應資本市場的生態。“不論其他條件,只論年齡,中核像是一個中年人而中廣核則很年輕,”一位中核內部人士如是向記者形容。

  中核脫胎于國家部委,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國家核工業誕生,前身是二機部、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繼承了大量的科研院所和各種業態的單位,包袱頗為沉重,是政治思維淵源頗深的企業,所以與剛成立21年的中廣核在體制、管理、運營上有很大不同,表現在上市過程中,便是體量遠不及中核的中廣核核電資産先一步上市,且選擇在香港上市的深層原因。

  雖然中國核電如今成功上市,可以緩解之前緊張的現金流難題和可以更好地“出海”爭奪項目,但是資本市場並非“包治百病”,而且也將給中核經營管理體制上帶來新的要求和資本市場常見的風險。

中國核電(60198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