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回歸非坦途 業內:需過三關

  • 發佈時間:2015-06-15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績優中概股回歸A股尋求估值認同或許是目前的主流。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回歸需要經歷私有化、拆除VIE和再次上市等步驟,其中面臨著高額回購成本、退市引發的投資人方面的法律訴訟以及採用“上市-退市-上市”策略的風險評估等困難。

  回歸之路非坦途

  根據投行人士分析,美國證監會要求,提出私有化的股東收購流通股需全部以現金進行。由於收購方必須向中小股東提供基於當期股價的溢價,才可能達到回購股權的目的,這意味著股東的財務壓力將倍增。

  以成功借殼聯信永益的北大千方為例。資料顯示,北大千方是中國交通資訊化領域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高科技公司,上市4年後的2012年10月,北大千方向公眾股東提出每股5.8美元的收購方案。為了支付對價,北大千方向國開行香港分行實際借款9100萬美元(約合5.649億人民幣)。

  作為保障還款條件,北大千方將其持有的千方車聯100%股權質押給了國開行香港分行,北大千方實控人夏曙東及其配偶則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但由於VIE架構的廢止,千方車聯已無法對千方集團進行實際控制,因此國開行香港分行要求,夏曙東在本次交易完成後將其持有的市值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質押,用於擔保或償還因廢止VIE架構而給千方車聯造成的損失。

  類似的案例還有泰富電氣,不僅遭遇美國投資人訴訟,至今還因為紅籌架構方面的問題無法重新上市。

  資料顯示,企業想要實現由境外上市轉向境內資本市場,需要拆除紅籌架構,建立符合境內監管要求的股權結構。過去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很多都採用了VIE結構(紅籌架構的一種,即協議控制)。所謂VIE,本質是境外上市主體在中國境內的外商全資子公司通過一系列的協議安排、與中國境內的持牌實際運營實體之間達成控制與被控制關係。

  企業拆除VIE結構要面臨很大風險,某已私有化中概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如果境外股東知道企業拆除VIE的目的就是回歸A股分享牛市行情,自然在股份退出談判環節漫天要價,以實現自身投資收益。

  以泰富電氣為例,因為對股權定價不滿,公司遭到了美國投資人的集體訴訟,為了應對法律訴訟,泰富電氣支付了高達670萬美元的律師費。

  值得注意的是,泰富電氣實控人楊天夫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以7.08億元受讓寶光股份20.01%的股權,就是為了泰富電氣回國後上市排隊。但泰富電氣在美退市後,紅籌架構拆除過程中有一些技術性問題暫時無法處理。

  負面因素值得警惕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成功私有化並登陸A股或港股的中概股公司屈指可數。除北大千方、中安消外,近日借殼宏達新材的分眾傳媒有望成為第三家用此方法回歸A股的公司。換言之,並不是每一家海外上市的企業都能成功利用此方法回歸,這其中需要規避多種風險。泰富電氣的例子就很好地説明瞭這一點。

  著名財經作家皮海洲近日撰文指出,中概股回歸帶來的不都是鮮花,其回歸的負面影響同樣需要予以正視。比如,中概股回歸A股,圖的就是A股的高市盈率與投機性,而並非是股市的規範管理,這樣的出發點本身就是不正確的,並不利於A股市場的發展。

  此外,多位投資人士指出,中國股市的大漲正帶來泡沫。Janus資本集團的比爾·格羅斯近日就表示,“科技股聚集的深圳股市將成為做空投資者的下一個重要目標。按照已報告的業績來看,暴風科技的市盈率高達715倍,遠遠超過去年在美國上市的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後者僅為55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