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濟神州(688235)于11月13日披露2024年三季報,A股上市藥企三季報已出齊。值得注意的是,回款難已成為醫藥行業的一大頑疾,多家企業存在應收賬款高企的情況。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493家A股醫藥企業中,有364股應收賬款在1億元以上,34股應收賬款佔總資産的比例超過30%,其中人民同泰(600829)佔比居首,為62.38%。從細分行業來看,回款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醫藥流通領域,應收賬款佔比靠前的6家企業均為醫藥流通行業。
62.38%佔比居首
應收賬款高懸,給醫藥企業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隨著三季報出齊,A股上市藥企的財務情況擺在臺前。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493家A股藥企中,有13股截至三季度末應收賬款超過百億元。其中上海醫藥應收賬款最高,為830.74億元。九州通次之,為370.87億元。應收賬款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364家,佔比超過七成。
從應收賬款佔總資産的比例來看,186股應收賬款佔總資産的比例超過10%,有34股佔比超過30%,更有8股佔比在50%以上。
其中,人民同泰應收賬款佔總資産的比例最高,為62.38%。財務數據顯示,人民同泰截至三季度末應收賬款為43.86億元,總資産為70.31億元。
人民同泰在2024年三季報中提到,報告期內,由於醫保資金緊張,公司回款速度放緩。把時間拉長來看,人民同泰應收賬款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2023年,人民同泰應收賬款分別為31.95億元、34.6億元、38.52億元、39.16億元、41.75億元。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人民同泰方面發去採訪函,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應收賬款佔總資産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合富中國,排在第三位的則是海王生物,該公司應收賬款高達168.68億元,佔比為53.86%。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海王生物為了要回應收款項,甚至與公立醫療機構對簿公堂。彼時,公司公告表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連續12個月作為原告訴訟案件涉訴金額合計4.86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産的10.37%,主要為公司作為原告要求對方支付拖欠公司的應收款項等。其中,被告為公立醫療機構的案件有10起,共涉及8家公立醫療機構。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多的應收賬款會導致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催款和收款,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如果應收賬款無法按時收回,就會形成壞賬,對企業的現金流和經營業績造成負面影響。
集中在醫藥流通領域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應收賬款佔總資産比例較高的企業,主要來自醫藥流通行業,其中排名前六的醫藥企業均來自於醫藥流通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中,醫藥流通企業佔了7席。
具體來看,應收賬款佔總資産比例排在前六的企業分別為人民同泰、合富中國、海王生物、重藥控股、柳藥集團、南京醫藥,均屬於醫藥流通行業;排在第7位的是北大醫藥,所屬行業為化學製劑;嘉事堂排在第8位,同樣來自於醫藥流通行業;長藥控股、迪安診斷分別為第9、第10名,所屬行業分別為中藥、診斷服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醫藥流通企業的下游客戶主要是醫療機構,其中公立醫院在醫藥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公立醫院由於其規模和影響力,在交易中往往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能夠要求較長的賬期。按照行業慣例,醫院對藥企的結算賬期通常為6—12個月,而醫藥流通企業對上游藥企的賬期一般為3—6個月,這使得醫藥流通企業在上下游交易中處於資金回籠的中間環節,應收賬款不斷累積。
診斷服務行業同樣屬於“回款難”行業,金域醫學、貝瑞基因、蘭衛醫學等診斷行業個股均存在應收賬款佔比高的情況。以迪安診斷為例,截至三季度末,迪安診斷應收賬款為83.66億元,佔總資産的比例為49%。
此外,智飛生物則是應收賬款排行靠前的非醫藥流通企業。近年來,智飛生物應收賬款激增,2021—2023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128.68億元、206.14億元、270.59億元。截至三季度末,智飛生物應收賬款高達213.92億元。
迎來政策“及時雨”
醫藥企業回款難,不僅加重了相關企業的壞賬風險,還影響到企業投入源頭創新的動力。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門正努力破解上述難題。11月11日《通知》的發佈,在業內人士看來,有助於優化改善醫療機構日常運營的現金流和資金壓力,企業回款週期有望大幅縮短。
根據《通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付金是為幫助定點醫療機構緩解醫療費用墊支壓力、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增強參保人員就醫獲得感設置的週轉資金,用於藥品和醫用耗材採購等醫療費用週轉支出,不得用於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投入、日常運作、償還債務等非醫療費用支出。
在醫改專家徐毓才看來,《通知》落實了預付金的有關政策,緩解了醫療機構的運營困難,還解決了醫療企業的回款問題。
不過,徐毓才也表示,對於當下非常缺乏週轉資金的醫院來説,可以有效緩解運營壓力,但僅限于臨時性緩解,因為預付金是“借”款,不是結算款。預付金只能用於醫藥企業藥品和耗材款結算的規定,也大大限制了資金的用途。解決醫院資金緊張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協作,僅靠醫保一方發力遠遠不夠。要想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還得把醫保基金用活,把醫保的事做規範,把醫保監管水準提起來。
除了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門作出的努力外,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對推進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作出系統部署。同時,《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也于近期出爐。這些政策同樣被市場解讀為將有利於解決醫藥企業的回款難題。
11月13日,海王生物在接受調研時提到,隨著國家化債政策、醫保直接結算等相關政策的推進,未來應收賬款情況有望得到改善。國家層面的化債舉措有望提升地方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公司將持續關注相關政策落地情況,積極做好應收賬款回收工作。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