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華銳風電巨虧44億 現上市後最大虧損

  • 發佈時間:2016-04-25 09: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可仲  責任編輯:曹霽晨

  繼成功扭虧為盈一年後,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銳風電”)再次陷入巨虧泥潭。

  4月14日,根據華銳風電發佈的2015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5 年華銳風電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4.5億元,這與2014年盈利0.8億元相比,減幅高達5614.82%。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銳風電此前積弊重重,特別是當初屢屢爆出的風機品質問題讓其在業內的口碑一落千丈,導致風電設備銷售大規模下降,這成為其虧損的主要根源。如今,隨著大批風機出質保期的臨近,在困境之下,華銳風電該如何重塑形象,已是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逆勢巨虧44億

  作為中國風電行業曾經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在歷經狂飆突進式的發展後,華銳風電于2008年正式超越金風科技,成為中國風電製造業老大,2010年更是躍居全球第二,佔據11.1%的全球市場份額。

  然而,好景不長,轉瞬間華銳風電便跌落神壇。2011年上市首年,華銳風電凈利潤便由原來的近30億元降至不到6億元,2012~2013年更是分別虧損近6億元和34多億元,隨即被給予退市風險警示。2014年,華銳風電使出渾身解數,保殼成功,當年實現凈利潤約0.8億元。

  在過去的2015年,受益於風電行業的持續回暖,國內風電企業陸續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唯獨華銳風電,卻又逆勢出現44.5億元的鉅額虧損。

  其中,其昔日競爭對手金風科技的業績表現異常搶眼。根據國際諮詢機構FTI Intelligence的初步統計,2015年金風科技在全球新增裝機排名還首次問鼎世界第一。

  反觀華銳風電,2015年未能繼續成功扭虧的良好勢頭,營業收入為13.93億元,同比減少61.53%,凈利潤虧損44.52億元,同比大減5614.82%,這也是其自2011年登陸A股以來出現的最大虧損。

  對於具體的虧損緣由,華銳風電在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關公告已有披露,可以查閱具體的公告內容。

  華銳風電在年報中表示,儘管公司在2014年扭虧為盈,實現脫星摘帽,但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公司經營面臨恢複業主和供應商信心、加速業務回款、處置庫存物資、恢復銀行融資、解決重大訴訟事項等困難,公司在應對過程中出現的主營業務利潤減少、質保期內運維支出增加、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增加等因素,使得公司出現鉅額虧損。

  品質糾紛纏身

  “華銳風電虧損主要源於內因,風電設備銷售規模下降及公司戰略調整是導致其虧損的主要原因。”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對記者表示,想要擺脫當前的業績困境,華銳風電首先應該升級整機技術,改善産品品質,提升産品市場競爭力,降低質保期內運維支出,積極探索開發新的利潤來源。

  記者獲悉,早前因為風機品質問題,華銳風電在業內累積的口碑下滑,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官司糾紛持續不斷。

  起初,在國內風電“大躍進”式發展過程中,西北數個風電基地陸續開工,並且當時國家有意扶持國內風電設備廠商,明文要求“風電設備國産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産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

  一位電力央企人士向記者表示,當時主管部門的領導表態,指定各大風電開發商採購華銳風電風機。一時間,華銳風電的發展如日中天,2010年其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就位居全球第二。

  如今,隨著早期這些風機陸續出質保,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相伴而生。在這其中,華能集團與華銳風電的系列糾紛尤為引人關注。

  記者了解到,從2006年開始,華能集團就逐漸成為華銳風電最大的客戶。但在2014年,昔日的這兩家合作夥伴卻因風機品質問題而對簿公堂。

  根據華銳風電公告,2014年華能阜新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華能新能源相關子公司以買賣合同糾紛為由起訴華銳風電。資料顯示,華能新能源下屬的12家附屬公司于2007年購買華銳風電風機,但由於部分風機存在品質問題,華能新能源方面尚有質保金相關款項合計約11.327億元未支付給華銳風電。

  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華銳風電方面表示,鋻於華銳風電提供的原合同設備中存在品質問題,同意給予華能新能源補償4.73億元。

  除此之外,隨著風機出質保高峰期到來,華銳風電與各大風電場開發商、設備供應商的糾紛官司紛至遝來。記者梳理華銳風電公告發現,除了上述華能新能源及其附屬公司外,包括大連華銳重工集團、連雲港中復連眾複合材料集團、中航惠騰風電設備公司、龍源電力等上下游客戶均與華銳風電産生過法律糾紛。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風電行業已經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因此風機製造商略顯被動,而因為眾所週知的原因,部分客戶已經對華銳風電的技術和産品喪失信心,所以其新增訂單一直難有起色,導致業績持續虧損。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5年華銳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已經下降至第16位。對此,沈宏文對記者表示,華銳風電裝機量排名下滑與其自身戰略失誤相關。此前華銳風電的激進擴張,導致公司産品品質下降,連年虧損,再加上財務造假、頻繁換帥,致使公司品牌和口碑嚴重受損。

  如今,困境之下,華銳風電正通過發力運維市場進行自救。根據其最新發佈的“十三五重生計劃”,華銳風電將開發風電運維服務市場,以此開闢新增盈利點,解決公司歷史遺留問題,重拾客戶信心。

  華銳風電向記者提供的資訊資料顯示,目前華銳風電在運維方面已建立了800多人的服務團隊。“一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解決此前遺留問題,徹底化解和業主的糾紛,恢複業主信心。”華銳風電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後,華銳風電將會把風電運維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全力拓展這塊業務。

*ST銳電(60155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