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優衣庫快銷神話已進入“臨界點”

  • 發佈時間:2016-04-25 08:47:0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霽晨

  品質問題頻發、新品更新速度較慢,母公司2016財年上半年利潤暴跌55.1%

  4月7日晚,亞洲第一大服裝集團、優衣庫(UNIQLO)母公司迅銷集團公佈的2016財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的前6個月,受優衣庫業績下滑影響,迅銷集團凈利潤暴跌55.1%,也是近5年來集團首次半年凈利潤下滑。

  對此,優衣庫總部于4月23日郵件回復長江商報記者:“迅銷有限公司2016財政年度上半年(截至2016年2月底止)綜合收入上升,但經營利潤下降,主要是受到去年年底北半球冬季異常溫暖影響優衣庫冬季服裝銷量,加上日元升值導致出現匯兌損失所致。截至2月29日,優衣庫在中國地區擁有436家店舖,今後依舊將保持每年80-100家的開店速度。其他具體數據不便透露。”

  由此有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預言,不斷下滑的業績將使迅銷集團與其“世界第一大服飾製造商和零售商”的願景漸行漸遠,而經過幾年高速發展,快時尚的臨界點也已到來。

  昔日“銷售神話”面臨終結

  4月21日,長江商報記者先後走進優衣庫武漢銷品茂店和漢街店。在銷品茂店停留的近半個小時時間裏,進店挑選服裝並試穿購買的顧客並不算多。與銷品茂店相比,漢街店則顯得熱鬧許多,進店挑選衣服並試穿的顧客絡繹不絕。

  不過,與熱門商圈單店龐大客流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近日公佈的黯淡的財報資訊。

  財務報告顯示,2016財年上半年,優衣庫海外市場營收同比增加了12.7%,但經營利潤同比下滑了31.4%。其中大中華地區及南韓的利潤均有所減少,美國市場的虧損則有所增加,這些地區業務均受到冬季氣候偏暖的不利影響,香港、台灣和南韓的銷售更因當地經濟狀況疲弱而受到打擊。

  優衣庫表示,由於未能將商品的特性與新鮮點充分地向顧客傳達,加上防寒衣物佔産品組合比重較大,致使面臨冬季氣候異常與偏暖時無法及時應對,使得向來銷售業績較高的11月及12月表現欠佳,同店銷售較上年度同期減少了1.9%。而由於1月及2月擴大促銷特賣活動,上半年毛利率下降了3.5個百分點。

  不過,迅銷集團在財報中仍重申了2020年的中期願景,表示要在2020年實現5萬億日元(約合2980億元人民幣)收入,超過ZARA母公司Inditex SA(ITX.MC)和H&M母公司Hennes & Mauritz AB(HMb.ST),成為世界第一大服飾製造商和零售商。

  “隨著國內新興中産階級的興起,將有更多消費者選擇出境購物,或購買品質、設計水準更高的服裝。接下來優衣庫將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競爭力削弱等困境。”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稱。

  供應商前途迷茫

  4月12日,港交所迎來一波新股上市的小高潮,與大漲逾10倍的思博系統、聯旺集團不同,以針織品製造為主業的南旋控股顯得不那麼受關注。

  與優衣庫建立的長期而牢固的合作關係,是南旋控股手中的一張重要“王牌”。早在1995年,優衣庫便開始了與南旋控股的合作,截至2013年、2014年和2015年3月31日止的三個年度,優衣庫為該公司提供的收益分別佔相應年度收益總額的54.8%、50.0%和52.3%,毫無疑問的成為其最大客戶。

  同時,長江商報記者登錄南旋控股官網發現,除了優衣庫,該公司還是Tommy Hilfiger、Lands End等國際知名品牌的供貨商。過去三年間,南旋控股與5大主要客戶的合作,分別佔據了公司該年年度收益的95.3%、93.1%、92.3%。如此一來,難免讓人擔憂,一旦5大客戶停止與南旋控股的合作,便可能對公司帶來致命打擊。

  無巧不成書,就在南旋控股公開上市的前夕,其最大客戶優衣庫傳來噩耗。根據南旋控股的招股書顯示,公司與客戶訂立短期採購訂單而非長期銷售合同,儘管董事認為已經與主要客戶建立良好關係,但倘若客戶未來決定不向公司採購任何産品或者更換供應商,而公司又不能及時找到替代買家,其經營業績就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4月21日,長江商報記者將擬定的採訪提綱發送至南旋控股的官方郵箱,當日傍晚,該公司回復記者:“感謝您對我們業務的關注,由於南旋即將公佈業績,抱歉我們對您所提出的問題現不方便作回應。優衣庫是我們其中一個長期緊密合作的夥伴,我們對彼此的合作互相都充滿信心。”

  南旋控股並未正面回應本報記者的提問,然而,作為中國針織品的“巨頭”,其未來如何尋找新的客戶群,並逐漸擺脫依附他人的命運,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快時尚發展步入臨界點

  2000年至2007年,中國服裝零售業還是以百貨、超市為主導。2006年前後,快時尚進入中國市場,ZARA在2006年首次進入中國開設旗艦店;次年,H&M也進入中國市場“掘金”;而GAP則相對較晚,在2010年才宣佈進入中國市場。

  快時尚品牌因其帶來的強勁購買力,一度被稱是“為疲軟的服裝零售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並強烈衝擊了國內傳統百貨。

  以優衣庫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通常不進駐百貨商場,而是開在人流密集的購物街邊甚至百貨商場門口,以低價、時尚為主要賣點。過去三年,是快時尚的集中發力階段。

  然而,從近段時間的業績表現來看,作為亞洲最大的服飾零售商,迅銷集團似乎離她的中期願景越來越遠,其2016財年上半年綜合經營溢利總額為993億日元,同比減少33.8%;所得稅前綜合溢利為820億日元,同比減少49.9%。迅銷集團優衣庫品牌的業績也讓投資者較為失望。

  與此同時,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全球第二大服裝零售商H&M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也遭遇較大幅度滑坡。H&M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凈利潤為25.5億瑞典克朗,同比下跌達30%;而GAP集團的2015財報透露,去年第四季其凈利潤為2.14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暴跌33%。

  多位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快時尚業績集體滑坡,與整體宏觀經濟不景氣有關。同時,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如果優衣庫不能及時調整戰略,應對市場困境,其一度創下的快銷神話將面臨終結,“優衣庫的運營成本正持續提高,截至2015年上半年,優衣庫在華店舖已約為H&M和GAP在華店舖數的總和,這使得其不得不通過提價維持自身盈利空間,然而當前優衣庫由於品質問題頻發,而且品類相對較少、新品更新速度較慢,品牌影響力逐漸減弱,提價會對優衣庫銷售造成較大影響。”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異軍突起,同時又廣受詬病,經過幾年高速發展,快時尚品牌是否已經到了臨界點?

  而面對外界對品牌發展已經來到臨界點的質疑,優衣庫回應本報記者:“上半年度整體表現雖未盡人意,但我們已分析出問題與挑戰所在,並已積極落實對策,預計今年下半年度到明年度即可見到成果。優衣庫不乏優質商品,但應在産品組合上更下功夫,以因應氣候的異常變化。”巧妙地回避了這一問題。

  熊曉坤稱,快時尚品牌當前的發展速度正逐漸出現放緩,在奢侈品減價、境外購物興起、中産階級數量增多的情況下,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出現減弱,而且現在快時尚品牌的市場飽和度較高,臨界點已到來。另外,快時尚曾在我國經濟低迷時期,憑藉低價、快速,以及多樣化品類火極一時,出現爆炸式發展,但當前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出現改變,其或難以恢復幾年前的發展態勢。

  隨著國內新興中産階級的興起,將有更多消費者選擇出境購物,或購買品質、設計水準更高的服裝。接下來優衣庫將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競爭力削弱等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