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百餘家上市公司靠補貼續命 "兩桶油"獲補貼百億

  • 發佈時間:2016-04-22 15:36: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齊雁冰  責任編輯:張少雷

政府補貼續命百家上市公司

  A股上市公司向來騰挪有術,連年虧損依舊能夠續寫市場傳奇,其中秘訣在於或變賣資産,或大肆“進補”。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兩市1792家上市公司去年拿到了政府補貼。中國石化以50億元成為2015年度“補貼王”。受益於煤價下降而悶聲發財的電力行業中42家上市電企合計“進補”30億元,更有百餘家僵屍企業連年靠政府補貼茍延殘喘。

  “兩桶油”獲得百億補貼

  中國石化年報顯示,2015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22億元,同比下降32%,為2009年來最低。去年,中國石化獲得了50億元的財政補貼,再次從中國石油手中奪回“補貼王”之位。2005年至2008年,中石化一直盤踞補貼榜首位,四年間分別獲得補貼94.15億元、51.61億元、48.63億元和503.42億元。

  中國石油以48億元補貼屈居亞軍。中國石油2015年年報顯示,去年實現凈利355億元,僅為2014年的三分之一,從日賺3億元變成日賺1億元,為2007年上市以來最慘業績。中國石油在年報中表示,政府補助包含政府對進口天然氣(包括液化天然氣)按一定比例返還的進口環節增值稅。該增值稅返還政策適用於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經國家准許的進口天然氣項目的進口天然氣價格高於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的情況。中國石油是兩市2011年至2014年的“補貼王”,獲得的財政補貼分別為67.34億元、94.06億元、103.47億元和39億元。統計顯示,近十年“兩桶油”共獲得政府財政補貼超過千億元,為A股名副其實的補貼“大小王”。

  有觀點認為,相較于“兩桶油”的天量稅費,補貼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數據顯示,兩家企業去年繳納的稅費合計為6611億元,平均每天繳稅18億元,是繳納稅費最多的兩家央企

  盈利電企也是補貼寵兒

  除了“兩桶油”,其他央企也是政府補貼的大戶,不少“中字頭”依靠政府輸血得以保殼。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遠洋中國鋁業中國中車中國國航中海發展中國神華招商輪船中煤能源等均獲得金額不菲的政府補貼。其中中國遠洋獲補貼43億元,公司因此實現凈利潤2.83億元。中國鋁業獲補貼18億元,去年實現凈利潤2.06億元。2012年至2014年,中國鋁業分別獲得財政補貼7.44億元、8.24億元、8.24億元。

  煤炭企業中國神華、中煤能源去年分別獲得補貼12.6億元、2.5億元。去年中國神華實現凈利潤161億元,同比下滑57%。而中煤能源雖得到一個不小的紅包,但由於煤價大跌依然虧損25.2億元。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16家已發佈年報的上市煤企去年共獲得政府補貼20.9億元,較之2014年增加80%。

  一些地方國資企業也是補貼榜的常客,重慶鋼鐵在當地政府的大力庇護下得以成功保殼。2012年,重慶鋼鐵獲得財政補貼20.02億元,當年實現盈利0.99億元;2014年,重慶鋼鐵收到政府補貼9.23億元,搬遷獎勵達8億元,當年實現盈利0.51億元。2015年當地財政依然在不斷輸血,重慶鋼鐵獲得了9.69億元的政府補助,但相對於近百億的虧損,政府補貼可算杯水車薪。

  鋼鐵、煤炭等虧損行業拿政府補貼似乎理所當然,但去年受益於煤價下跌而悶聲發財的電力企業,同樣是當地財政的“寵兒”。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共有42家上市電企獲得了30億元的政府補貼,這42家電企去年共實現凈利619億元。其中,華能國際大唐發電浙能電力是拿到補貼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8億元、5.8億元和2.6億元。華能國際去年實現凈利潤136.52億元,同比增長27%,獲得補貼8億元,主要包括國産設備增值稅退稅1.17億元、環保補助7721萬元、對外經濟合作專項資金4.4億元、煤炭保障金2000萬元、減排脫硫脫硝補助3389萬元。

  百餘僵屍企業靠補貼保殼

  A股市場不少上市公司因連年虧損,常年徘徊在退市邊緣,主業已無力回天,除了變賣資産,財政補貼是其得以保殼續命的重要手段。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中旬兩市披露年報的1725家公司中,有144家公司連續三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負數,扣非虧損合計為575.19億元,而近三年這一指標值合計為1555億元。 虧損企業集中在鋼鐵、水泥、化工、造船、汽車、造紙等傳統行業。其中,去年獲得10億補貼的重慶鋼鐵虧損59.87億元,成為兩市“虧損王”,該企業扣非後虧損達到93億元。根據財報數據,從2011年以來,重慶鋼鐵業績基本遵循巨虧一年、微利一年的節奏,歷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4.71億元、0.99億元、-24.99億元、0.51億元,-59.87億元,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全部為負數,五年分別為-14.93億元、-18.69億元、-24.99億元、-25.37億元,-93億元。

  在重慶鋼鐵之後,中國鋁業以64億元的虧損額暫居亞軍。2015年,中國鋁業以2.06億元的凈利潤成功扭虧,摘掉了2014年因虧損162億元斬獲的“虧損王”帽子。儘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正,但中國鋁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依然為-64.32億元,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産處置收益23.18億元,處置子公司産能的投資收益12.94億元,以及政府補貼17.69億元。除此,重鋼的“難兄難弟”馬鋼股份杭鋼股份淩鋼股份等也繼續佔據虧損榜,榜單中還包括洛陽玻璃彩虹股份金盃汽車、*ST夏利、昌九生化雲天化*ST新梅等。

  數據同時顯示,如果以連續三年獲取政府鉅額補助來統計,上述144家企業中的122家近三年虧損達1400億元。從負債角度看,144家企業負債更高達9622.10億元。這些企業被市場劃歸兩市的“僵屍企業”之列。

  對於何為“僵屍企業”,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曾給出明確界定,這些企業至少擁有下列標識之一:每股凈資産跌破面值(1元),有效凈資産可能已被掏空;每股未分配利潤為負數,賬面累積虧損仍未沖銷且繼續增長;連續三年以上虧損或微利;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連續三年為負數;現在戴有*ST帽子等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