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豬價飛漲 4家上市公司定增80億元加力生豬養殖業

  • 發佈時間:2016-04-13 08:42: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桂小筍  責任編輯:閻明煒

  生豬價格不斷上漲,消費端壓力增大,一份紅燒排骨成本價攀升至45元。

  生豬價格的不斷上漲,讓消費端的各方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的一些賣場,以特級肋排為例,當下的銷售價格在29元/500克至32.8元/500克之間。有餐飲企業高管對《證券日報》介紹,若按照32.8元/500克的價格計算,在餐館中的一份紅燒排骨的成本價至少要45元。

  而行情的持續高漲,也讓農業上市公司積極推出定增方案“圈”豬。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2月份以來,有4家農業公司推出定增方案加厚生豬養殖業務,這4家公司的方案涉及的定增總金額超過80億元。

   品牌産品價格更高

  “這(價格)都漲了一個多月了”。在北京的某家賣場,一位肉製品攤位的銷售人員介紹,而從當天走訪的情況來看,不同的賣場之間,消費者對於肉類的消費態度也不同,有些賣場,肉類銷售遠不如其他品類受歡迎。

  不過,也有一些賣場,陸續有消費者前往選購肉類製品,下午兩點左右,看看櫃檯的銷售情況,銷售人員又從庫房取出半扇肉開始分割補貨,雖然肉類消費在氣溫升高時會進入淡季,但銷售人員認為,“漲價這事,不會因為天氣就改變。”

  從走訪的情況來看,以肋排為例,特級肋排線上下店的銷售價格從29元/500克至32.8元/500克不等,但是,一些著名的品牌的同等肋排,售價卻在48元/500克。有餐飲企業高管對《證券日報》介紹,若按照32.8元/500克的價格計算,在餐館中的一份紅燒排骨的成本價至少有45元,“這個只是成本價,想要掙錢價格得訂的比這個高,雖然企業和供應商會有長期的協商價格,但也隨行就市調整。”

  對比線上的同類産品可知,價格問題也不輕鬆。在一些生鮮銷售平臺,品牌肋排的價格在49元/500克左右。

  除豬肉之外,從走訪的其他情況來看,有一些品類的農産品價格漲價幅度十分驚人,但也有一些農産品隱約出現“價低傷農”的狀況。

  在改善供需問題上,也有一些地區嘗試在網際網路+上想辦法,河北邢台東留善固村曾嘗試將種植的梨與生鮮電商優食管家進行合作,以改善傳統的供需關係。“去年有過合作,效果還是不錯的,今年就將這個品種的所有梨都交給電商進行銷售,收入是有保障的。”東留善固村果農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介紹。

  此前,優食管家曾在一些農業品類上進行了種植基地的嘗試,以形成直接對接農戶和消費者的食材生態圈。不過,優食管家CEO李文憲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曾提及,農産品要形成規模直採效應,才會有效控製成本,像生豬這樣的大品類農産品,最終決定價格走向的,仍然是供需問題。

  “我國生豬市場經歷了2013年-2014年的低價洗禮後,受資金、價格、環保政策、技術等多重擠壓,散戶並沒有在‘手工作坊式精細化養殖’方面找到出路,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農業部數據顯示,2015年大約有500萬散戶退出了養殖業;截止2016年2月,代表生豬未來供給的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連續下降30個月,預示著2016年全年生豬供給偏緊,豬價上漲是市場供需矛盾導致的。” 贏眾投首席農業分析師張誠對《證券日報》介紹。

   上市公司積極擴産能

  張誠解釋,目前,我國生豬養殖結構表現為散戶多、規模越大數量越少的 “金字塔”式結構,市場集中度極低。“大型企業擴展規模的戰略目標加總約1億頭左右,而這些産能的建設週期以及釋放週期需要5年-10年的時間,短期內對於市場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而中小規模的養殖戶的補欄速度將會是2017年市場行情走勢的關鍵影響因素。依據現在的存欄情況,2016年的行情走勢將會持續強勁至年底。”

  這一點,從溫氏股份提及的一組數字中也能印證一二。“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業的中小養戶正在逐漸退出,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公司是我國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但2014年出欄量佔全國總量比例僅為2.04%,未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目前,公司正通過‘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的方式快速提高自身生豬養殖規模”。在定增方案中,溫氏股份如是解釋。

  集中度低導致産業各環節之間流通效率降低從而增加養殖成本,集約化養殖集團以及“大型農企+農戶”的模式能有效的壓縮流通環節,增加産業效率,降低養殖成本。“同時,優秀的養殖企業具有先進的養殖技術水準,能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進一步降低養殖成本。”張誠説。

  而從行業來看,“像溫氏、牧原、正邦等扎紮實實在養殖領域積澱10多年的大型養殖企業,已經具有很深厚的養殖管理技術等軟實力的積澱,其流程管理、疫情控制以及飼養技術已經可以望及世界領先水準,這個階段正是他們抄底市場的黃金時期,主要的風險來自於突發性的傳染性疫病的爆發。”

  公開資訊顯示,這些上市公司正在積極推出定向增發“抄底”豬市,以在生豬養殖市場擴充版圖。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2月份以來,新希望、溫氏股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紛紛發佈定增方案,這些定增方案的總金額,超過了80億元。從這些公司的方案來看,既有購買其他公司股權,以獲得標的公司的生豬養殖業務使企業主業加厚者,也有投入全新的養殖項目。

  不過,張誠也提醒,“産業上下游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去發展生豬養殖,面對的主要難題就是生豬養殖的軟實力不足,管理效率將會不及上面的養殖集團。”

  但是,也有券商在研報中大膽預測,過去10年國內農業細分産業發展非常迅速,行業各細分龍頭的地位也逐步清晰,但下個10年,將是這些龍頭之間的競爭,“對於産業鏈各節點的加強和補充,對於産業鏈整合中自身優勢放大和劣勢的縮小,大膽判斷,農業逐步從‘專業分工’向‘垂直整合’過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