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商業棄“港”投A 王健林300億買回商業價值?
- 發佈時間:2016-04-01 10: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曹霽晨
回歸潮蔓延
也許是暴風科技起了個“壞頭”,股價從7塊多的發行價,漲到了最高的327元,市值最高到達了900億人民幣,讓海外市場分外“眼紅”,這股回歸潮已經從中概股蔓延入境股。多家H股公司已經陸續拋出申請A股再發行計劃,萬達商業發佈的退市公告無疑將這波浪潮推向頂峰。毫無疑問,回歸A股最大的原因是兩地市場的估值差異,對於某些個股,A股的價格甚至是港股的幾倍。除了估值,在A股上市對提高公司知名度也有幫助;在內地上市還可以拓寬融資渠道。
導讀
萬達商業股票價格偏低,並長期低於發行價,是注重市值管理的王健林所不能接受的。在這背後,是港股估值邏輯與萬達模式之間的一種錯位。
上市15個月後,曾創造2014年最大規模IPO紀錄的萬達商業,決定從港股退市。
3月30日晚間,萬達商業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萬達集團正考慮進行一項全面收購要約,可能導致公司私有化並於聯交所除牌。收購價格不會低於每H股48港元現金。按照6.53億港股的股本,萬達集團只需付出313.44億港元即可完成萬達商業的私有化,折合人民幣約261億元。
這一決定看似突如其來,卻又在意料之中。萬達商業曾在去年9月向證監會提交A股上市申請,擬發行數量不超過3億股,預計籌集資金不超過120億元。後又于11月13日發佈了A股招股説明書。也就是説,私有化可能是萬達商業在A股上市的一個過渡手段。
儘管萬達並未公開表態,但在外界看來,萬達商業股票價格偏低,並長期低於發行價,是注重市值管理的王健林所不能接受的。在這背後,是港股估值邏輯與萬達模式之間的一種錯位。然而,300億的現金,能買回萬達的商業價值嗎?
為何不受港股“待見”?
似乎是對退市公告的一種回應,3月31日,萬達商業以46.8港元的股價高開,最終收于45.95港元,漲幅達到18.43%。儘管如此,仍然低於48港元的發行價。
2014年12月23日,萬達商業作為當年港股最大規模的IPO完成上市。但上市當日就曾跌破發行價,隨後又徘徊不前。2015年4月初,萬達商業的股價開始上揚,並在6月觸及78港元的高點。但隨後又震蕩下行,自11月下旬以來,就再未高過發行價。總體看,自萬達商業上市以來的15個月間,其股價有半數時間在發行價以下運作。
為何港股不“善待”萬達商業?有分析認為,除認購規模大導致發行價偏高以外,還因港股的估值邏輯與萬達的模式並不吻合。
中信建投房地産研究員陳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與A股相比,港股更加看重資金的效率和安全性,資金成本高、杠桿率高、收益率低的企業往往容易受到冷遇。
就萬達商業而言,根據年報,2015年萬達商業的凈負債率為61.05%,同比上升4.37%。整體毛利率為40.55%,同比下跌了約2.02%。其中,銷售物業、投資物業和酒店經營三個板塊的毛利率均出現下滑。
也即,儘管萬達商業的收入水準和利潤總額都出現明顯增長,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正在下降。
這與萬達商業的發展模式密切相關。根據年報,去年萬達商業的總收入中,物業銷售收入佔比82.5%。在物業銷售額中,又有87.9%的貢獻來自於二三線城市。因此,儘管萬達的品牌效應使其獲取土地的成本相對低廉,但二三線城市樓市的過剩現實,正在壓縮萬達的利潤率。
有分析師指出,萬達商業的業務模式與傳統房地産開發企業無異,即以物業銷售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隨著房地産企業利潤率整體下降,已無法刺激港股的“痛點”。
值得一提的是,萬達近年來已啟動“輕資産”轉型,並將今年的物業銷售目標下調至1000億規模,降幅接近4成,同時提高非銷售收入的比重。但按照陳慎的説法,這一變化仍然難以被香港資本市場所接受。其理由在於,港股向來不看好“轉型”的做法。“因為港股的投資者以機構為主,屬於風險厭惡型,而轉型往往意味著成本和風險。”
近年來,隨著國內樓市風險凸顯,以及佳兆業“黑天鵝”事件的出現,香港資本市場對於內房股的熱情大為冷卻。截至3月31日,萬達商業、恒大等港股上市房企的市盈率分別為5.902和6.659;近年來在A股上市的綠地控股和招商蛇口,市盈率分別為24.46和24.53,大約相差4倍。
市值管理新課題
萬達商業並未在公告中闡明此次退市的原因,但業內人士猜測,很可能是為未來登陸A股做準備。2015年9月,萬達商業曾向證監會提交A股上市申請,擬發行數量不超過3億股,預計籌集資金不超過120億元。11月13日,萬達商業發佈了A股招股説明書。
對於回歸A股的原因,萬達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劉朝暉曾在去年8月的中期業績會上透露,第一,同時利用境內、境外兩個資本市場,有助於公司多方的融資渠道和經營發展;第二,業務重心在內地,且在內地有非常高的認知度,投資者也希望看到萬達商業在內地上市。
他還透露,關於回歸A股的議案,公司曾在2015年8月18日召開股東大會,內地股東全票通過,香港H股也有99%以上的通過。
據悉,在萬達商業的總股本中,人民幣股票佔比約86%,港元股僅佔14%。也即,在港股上市之時,萬達就為將來登陸A股“留了一手”。
萬達與A股淵源頗深。早在2009年,萬達商業便啟動A股上市計劃。但在2010年,由於房地産宏觀調控的要求,監管層暫停了房地産企業的IPO步伐。恢復審核後,萬達商業一度在上交所IPO的隊伍中,到2014年,由於“未更新申報材料”而正式宣告放棄。
從可操作性上看,實現私有化的時機也較為成熟。一方面,不足300億人民幣的成本,對萬達而言不會形成任何壓力;另一方面,萬達商業在港上市時間較短,並未發行可轉債等,退市較為簡單。
按照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觀點,若未來登陸A股,對於萬達商業有三重利好:提升估值、優化融資、加快轉型。他認為,在A股市場上,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對於萬達商業並不特別陌生,且能夠理解其商業運作模式,因此萬達商業的估值可以在A股得以提升。
與此同時,內地的低利率環境,以及房地産業可享受的各種政策利好,均可幫助萬達獲得更低的資金成本和更大的轉型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在A股排隊上市的企業有600多家,按照現有的速度,萬達商業要在一年多後才能真正實現上市。有業內人士認為,若退市步伐順利,不排除未來萬達商業借殼上市的可能。
有分析人士提醒,從歷史經驗看,A股的波動性要大於港股,成熟度也不及後者。加之萬達正處在戰略轉型階段,未來的業績走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此雖然A股的認可度更高,但即便回歸後,依然要面臨市值管理能力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