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三維度推演45家“退市邊緣”企業 律師建議定標準

  • 發佈時間:2016-03-28 05:40: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桂小筍  責任編輯:李喬宇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ST類特徵且業績無改善、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準性審計意見、自述被立案調查三個標準進行篩選得知,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5家公司“處境危險”。

  同花順數據顯示,按最新的業績預警情況來看,在ST類公司中,有4家公司預計目前的狀況不變,這幾家公司,要麼仍然虧損,要麼每股凈資産低於1元;有11家公司預計可能暫停上市,這幾家公司最新業績預虧;有3家公司預計戴星,原因是最新業績預虧。共計18家ST族公司的業績狀況欠佳,存有巨大風險。

  此外,有16家公司的2015年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了非標準性審計意見,其中,有5家公司屬於ST族,和上述18家公司相比,有2家公司和上述18家預測狀況不佳的公司重合。

  按公告內容搜索可知,有14家公司在今年發佈了關於被立案調查進展的公告,其中,有1家公司和上述名單有重合之處。

  按照上述三重標準遴選可知,共有45家公司處境“危險”。

  “問題”公司可能被強制退市的消息刊出後,投資者不禁擔憂,如果持有這類公司的股份,是不是“只能自認倒楣”?

  “對於不幸買到退市股票的投資者而言,股票退市並不意味著股票成為‘一張廢紙’,退市僅僅對股票估值和流動性産生影響。如果上市公司是由於重大違法違規而退市的,投資者還可以向上市公司提起民事索賠訴訟。退市與破産不同,退市本身並不影響上市公司對受損投資者承擔賠償責任。”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上第一家因重大違規違法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業界認為,*ST博元的退市有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

  那麼,是否還會有公司步*ST博元的後塵呢?《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同花順數據得知,今年以來,兩市共有87家公司公告被監管部門處罰,多與資訊披露不合規有關,其中,有13家公司被處罰的原因是“資訊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

  上述87家被處罰的公司、45家“處境危險”的公司中,是否會産生新的被強制退市的的公司呢?

  王智斌對記者表示,對於這種情況,還是建議監管部門要儘快明確退市的具體標準。“一方面,界定模糊使得理論上所有涉嫌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公司均存在退市的風險,另一方面,界定標準不明確又會導致市場無法對上市公司是否面臨切實的退市風險形成自己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引發市場恐慌。因此,監管部門應儘快明確退市的具體標準,減少退市新規對市場的衝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