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白武士”助力萬科決勝未來

  • 發佈時間:2016-03-18 07:44:39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在類似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中,“地鐵+物業”是未來樓市發展的“藍海”。

  李宇嘉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對於王石來説,股權分散所面臨的“野蠻人”敲門問題讓自己寢食難安,徹底解決已刻不容緩。2015年的萬科財務年報講得很清楚,白銀時代的房地産,儘管還有錢賺,但賺得非常辛苦,不像過去拿地就穩賺,未來考驗的是萬科管理層。但是,資本市場“一股獨大”的遊戲規則沒有變,“野蠻人”靠砸錢就能輕鬆獲得萬科管理層的努力。

  這次“寶萬之爭”像90年代“君萬之爭”一樣有驚無險,但未來萬科還可能面臨更多的類似于寶能這樣的資本“大鱷”,甚至來勢更加兇悍。由此,借助混合所有制徹底斷了“野蠻人”的圖謀宜早不宜遲。事實上,王石一直推崇混合所有制,擊退君安覬覦後,2000年萬科引入央企華潤就是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國資股的使命是保值增值,而非行簪越之事和謀求企業管理權。

  華潤僅佔15.3%的股份,萬科實際控制權在精英管理層手中。大股東不干預、不急於套現。因此,2000年以來的15年,萬科在華潤的庇護下,順利實現了超越美國帕爾迪,成為全球最大住宅開發商的“第二次轉型”目標。但是,在資本運作手法和規模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的今天,15.3%的大股東持股份額,無法庇護管理層了,發家于“賣蔬菜”的寶能,也能夠強勢運作拿下萬科。

  重新選擇“白武士”,就成了當務之急。當年引入華潤前,王石説,他眼裏的“合格大股東”有四個條件:必須有實力、在香港上市、有良好的政府關係、對雙方管理層和公司文化彼此認同。牽手萬科的深圳地鐵,除了香港上市這一點欠缺外,滿足其他三個條件。未來“遍地是錢”,出於融資考慮而要求香港上市的條件也沒有意義了。

  萬科之於深圳地鐵,深圳地鐵之於萬科,絕非大股東庇護和國資保值增值這麼簡單。深圳地鐵學習香港而確立的“地鐵+物業”的發展戰略,看上去可持續。但是,深圳房價已上數個臺階,且上漲預期強烈,未來地鐵建設拆遷成本越來越高、週期越來越長,若干年後賣出房子,能覆蓋建設和運營成本嗎?説實話,作為“門外漢”的國資企業——深圳地鐵,即便有政府土地注資,其實並無十足把握。但基於“工廠化住宅”的專業能力和成本控制,萬科可以做得到。

  因此,深圳地鐵需要萬科。當然,萬科更需要深圳地鐵,除了大股東保駕護航外,萬科的“萬億市值”夢的實現以及城市配套服務運營商的轉型,需要深圳地鐵手裏的土地。深圳土地利用早已轉向了存量,即所謂的城市更新,而發家于深圳的萬科,在存量利用上卻滯後於本土潮汕粵西幫,甚至受到了中海、恒大等外來大佬咄咄逼人的挑戰。

  看看香港、東京、倫敦的軌道站點上蓋物業是何等高效、密集、暢通之盛景,我們就知道,在當代規劃和建築技術條件下,再小的一塊地也能開發出可觀的立體空間。事實上,深圳很多地鐵上蓋物業,但辦公商住一體化、集約式開發,軌道交通便利接駁和集聚人流、物流做得不夠。2015年,受高房價困擾,深圳人購房佔東莞和惠州等“臨深區域”樓市銷售的50%,這是城市化第二階段(人口在城市圈集聚)的必然結果,也是大城市“剛需”和新市民住房需求解決的唯一路徑。但相比軌道交通支援廣(州)佛(山)一體化、滬昆(山)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上,深圳連接東莞和惠州的軌道交通嚴重滯後,通勤時間和經濟成本高得嚇人。

  在類似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中,“地鐵+物業”是未來樓市發展的“藍海”,而“供給側”改革和國家對於一線城市盤活存量也提供了政策“東風”。如果萬科能在“地鐵+物業”上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無疑將找到了獲取一線城市土地資源的捷徑。更為重要的是,地鐵是大城市公共服務的龍頭,借助此,萬科公共服務運營商的轉型之路也真正開啟了。因此,引入深圳地鐵這個“白武士”,萬科找到了決勝未來的武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