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格力業績下滑謀業務整合 造車每年數百億補貼?

  • 發佈時間:2016-03-17 06: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編者按:格力電器于日前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將收購珠海銀隆,進軍電動汽車市場。對此,有專家表示看不懂,並稱雙方的業務跨度太大。據證券市場紅週刊報道,格力母公司在5年前曾收購了一家鋰電池生産商,但後來因整合過程中遭遇管理和文化的巨大障礙而陷入整合困境,還遭遇供應商到府討要欠款。因此,未來如何整合成為了格力一大難題。

  另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此次若格力順利收購,按珠海銀隆年産純電動客車3.3萬輛計算,每年就能拿到330億元左右補貼款。而格力2015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815.23億元,同比下降17.16%。也有分析指出,收購珠海銀隆,格力電器不但能一舉吞下新能源汽車的整個産業鏈,也意味著格力間接敲開了美國資本市場的大門。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格力董秘辦,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業務跨度差距成整合難題

  據證券市場紅週刊報道,對於此次並購,有專家表示看不懂,“雙方的業務跨度太大”。未來如何整合銀隆新能源將考驗格力電器的智慧。

  5年前,格力電器母公司格力集團曾吸收合併鋰電池生産商東莞市良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格力新能源。

  格力集團曾計劃依託格力新能源,在5年內將其建成國內一流的鋰電池及材料製造企業。但格力集團在格力新能源整合過程中遭遇管理和文化的巨大障礙,兩多年時間,格力新能源就陷入困境,還遭遇供應商到府討要欠款。

  董明珠在今年初曾表示,“格力有電機廠、有模具開發、有成型的工藝,因此可以和銀隆新能源聯合開發”。她認為,銀隆新能源很可能成為珠海第二個千億企業,並請珠海市政府給予支援。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投資銀隆新能源的眾業達在今年2月底將其所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的股權轉讓給方德新能源,已經完成過戶手續,眾業達目前持有銀隆新能源1.12%的股份。

  更早前,三友化工于2014年9月以債權%2B股權的方式投資銀隆新能源,三友化工向銀隆新能源提供借款2億元,但在去年4月放棄了對銀隆新能源進行不超過21%股權比例的股權投資的權利。對銀隆新能源的發展前景,以上兩家公司顯然持保留態度。

  每年或可得330億補貼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董明珠曾對格力提出了5年內實現2000億元的營收目標,而借助進入新能源汽車産業,這項目標就增加了很大的把握性,畢竟汽車單品價值遠高於空調,而且當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還有高額的補貼。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産業協調科負責人何永新表示,以珠海銀隆一台10.5米、售價170萬至200萬元的客車為例,國家補貼50萬元,地方配套50萬元。按此標準,補貼與售價比超過1:1。

  分析稱,如能順利收購珠海銀隆,僅新能源汽車補貼方面,如果珠海銀隆能達到年産純電動客車3.3萬輛的産能目標,每年就能拿到330億元左右補貼款。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稱,也有分析認為如果能順利收購珠海銀隆,格力電器不但一舉吞下新能源汽車的整個産業鏈,也意味著格力間接敲開了美國資本市場的大門。

  官方資料表明,截至2015年末,珠海銀隆已在廣東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莊建成三大生産基地,同時在河北省邯鄲市建有北方奧鈦奈米技術生産基地。公司資産規模已逾百億,實現營業收入30多億元,凈利潤超過4億元。

  而北方奧鈦是美國內華達州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奧鈦奈米技術公司(ALTI)的分支機構。珠海銀隆則是ALTI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3.6%。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業內人士介紹,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單純家電領域的市場空間已經愈發有限,而家電製造業其實擁有強大的製造實力和研發水準,將家電行業的優勢能力向外擴張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就格力而言,董明珠一向不按常理出牌,因此此次突然宣佈汽車企業顯然出乎外界預料。不過,格力雖然是國內最大的空調製造商,但近年來一直在強調其産品的環保性能。而作為排放比重較高的汽車行業,此次納入格力視野也就不奇怪了。

  業績下滑 被指思路和管理僵化

  據證券市場紅週刊報道,半年前格力與蘇寧還在相互“拆臺”,大打價格戰。如今,從不屈服的格力與蘇寧握手,格力的産品已經重新回到了蘇寧易購的銷售渠道,其背後與不容樂觀的空調整體市場狀況不無關係。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空調市場整體零售額為1374億元,同比下降4.8%;整體零售銷量為4170萬台,同比下滑1.1%。而機構預計2016年狀況也難有改觀,空調市場整體零售額預計將下滑2.5%。

  一直憑藉自家3萬多家專賣店渠道掌控市場的格力,如今也受到較大衝擊。2015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815.23億元,同比下降17.16%。而它的最大對手美的集團同期實現營收1120億元,同比增長2.2%。美的在營收額上的勝出,既來自於其産品多元化,也來自於其渠道上的全覆蓋戰略。如今,格力與蘇寧再度攜手,顯示其渠道戰略已經大變,其也在謀求全市場覆蓋。

  即便如此,格力在穩住空調行業第一的情況下,也難以兌現董明珠之前承諾的到2018年實現營收2000億的目標。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格力已經圍繞家電和電子産品進行多元化佈局,包括在冰箱、手機等産品上的持續佈局。收購銀隆新能源,跨界新能源汽車,更是一次嘗試。

  另據界面報道,最讓人擔心的,當屬格力電器長期以來所堅守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手段。這一點,主要集中于格力對於渠道和實體店經銷商的態度上。必須要説一點的是,在過去一年多來為了保護線下實體店的經營,格力有意放棄了電商渠道的發展和佈局,犧牲線上保線下。但是,這並不代表,格力就已經解決了新時期與經銷商關係和矛盾衝突。

  格力最讓人擔憂的,則是企業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手段上的僵化和停滯。目前,格力處於總代理、省級代理,到分銷商、專營店,再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層層批發模式,這種模式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到了當前這種上市場年景不好,消費需求不旺,終端價格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格力的竄貨、亂價也層出不窮,最終帶來的則是整個商業零售體系的庫存積壓、信心缺失。再靠過去的"格力是大品牌不愁賣"的模式,顯然已經無法解決眾多專營店出貨的難題。更讓很多格力經銷商沒有想到的是,在市場如此困境的情況下,格力照樣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進行回款、壓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