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補貼農民進城購房”能去多少庫存?

  • 發佈時間:2016-03-13 13:15: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何勇海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去庫存”均被列為今年全國重點工作。如何“去庫存”?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住建廳廳長何健表示,四川省眉山市對農民購房進行補貼的方式,包括提供每平方米200元~300元的買房補貼,將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體系等,有效促進了當地樓市“去庫存”,同時也加快了城鎮化的進度。四川接下來將大力推廣眉山模式,具體政策由各地視條件制定。(3月11日《工人日報》)

  在“去庫存”、“穩增長”等經濟發展壓力之下,不少地方頻出“狠招”,在房地産市場拼命挖掘潛在的消費力量,如針對以往不受重視人群的住房需求,以補貼政策刺激大學生、農民工群體購房,這無可厚非,甚至可以提倡。然而,大學生、農民工群體等,真的可以視為未來房地産市場的消費主力嗎?即使四川在全省推廣“補貼進城購房農民”,對“去庫存”的作用恐怕也有限,甚至只是一廂情願。

  農民工進城購房,不僅是首付難以承受。據報道,“眉山模式”的主要做法是:農民進城買房每平米政府補貼200元,企業補貼200元,安裝水電氣還要補貼100元。當地房價約為4000多元每平方米,若買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總價為40多萬,首付20%,加上補助,首付只有區區幾萬元。可是,進城買套房子僅僅解決首付問題就夠了嗎?每月定期還銀行按揭款更是一個沉重包袱,要讓農民工背負二三十年。相對於總房款來説,那點補貼無疑是九牛一毛。

  農民工在城市往往難以真正融入,也使得他們的進城購房意願不強。一方面,傳統的“鄉土情,難割捨”情結,使得他們總想倦鳥歸巢、落葉歸根,在家鄉修房或在小鎮上購房。另一方面,城市也沒有給農民工提供進城買房的社會保障,如入戶、上學、看病、養老等。當農民工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樣受到公平對待,他們也就情願做暫棲于城市的“候鳥”。除非打破城鄉戶籍限制,以實招促進農民工市民化,與城市居民一樣平等享受公共服務。

  即使將房地産“去庫存”與農民工市民化掛鉤,讓進城購了房的農民工享受市民待遇,要他們進城購房也有極大的顧慮。此前,不少地方在“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口號下,推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大量徵收農民土地,大量將農民戶口轉為居民戶口,讓農民“進城上樓”。然而,不少農民進了城,不僅享受不了國家的惠農政策,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沒有穩定的就業和收入,成為一個夾心層。數百元補貼未必吸引得了他們進城購房。

  早有不少聲音指出,買得起城市商品房的人,大多是中等收入以上人群,即使是農民,也是比較有錢的農民,拿本應用作公共事務、改善民生的財政資金,來補貼這類群體,有違公共財政的普惠性原則,其實是慷納稅人之慨,應該問問廣大納稅人答應與否。因此,在各地“去庫存”的行動中,就目前的房價水準和戶籍制度而言,不要指望農民工進城購房當“接盤俠”。提振疲軟的房地産市場,關鍵的抓手在降房價,房價降了,一切都好説。(何勇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