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格力美的互指造假 格力:有人讓我們放美的一馬

  • 發佈時間:2016-03-08 07:32:42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圖片來源:資料圖)

  年前,中國家電行業的宿敵格力和美的又開戰了。這一次是因為互指對方技術造假。

  事情的起因源於1月20日,格力電器製冷空調領域的技術標準研究人員陳進,在微網志上實名舉報美的集團2014年獲得的國家科技獎勵項目《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産業化》在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項中造假。陳進舉報信中稱,美的忽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下稱“國家獎勵辦”),欺騙消費者,所謂節能效果不可信,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兩天之後,美的採用相同手段反擊。美的“空調專業工程師李猛”在自己的微網志上實名舉報201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格力變頻技術嚴重造假”。

  1月29日,格力電器宣佈,為維護名譽,已在總部所在地珠海香洲區法院起訴美的工程師李猛。不久之後,美的也宣佈,在佛山市順德區法院對格力舉報人陳進提起訴訟。陳進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稱,美的此舉是對格力進行報復。

  “美的在我們獲獎5 年以後再來告我們造假,那之前幹嗎去了?”他説,相反,“我們在國家獎勵辦沒頒獎之前就告他們了。”

  按陳進的説法, 格力電器早于2014 年便先後兩次寫信向國家獎勵辦舉報美的造假,但一直未有結果。2015 年,作為標準技術研究的科技人員,陳進開始以個人名義再度舉報,然而仍然未有處理結果。“無奈之下,為了捍衛科技的嚴肅性,呼籲更多的技術專家關注此事,我才通過微網志實名公開舉報了美的。”陳進説。

  據悉,美的獲獎的空調節能關鍵技術研發及産業化成果,正是支撐美的空調“一晚1 度電”(後改為“一晚低至1度電”)節能效果的核心支撐技術。

  格力電器方面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美的空調“‘一晚1 度電’是欺騙消費者”。《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獲悉,這也是格力方面投訴美的的主要依據之一。

  之前,也曾有媒體報道稱,有購買美的“一晚1 度電”空調的消費者以美的空調廣告涉嫌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為由向北京市工商局投訴舉報,同時起訴到法院要求美的賠償。後經法院審理認定,“一晚1 度電”廣告屬於虛假宣傳,構成欺詐,判令支付原告空調價款一倍的賠償金3459 元。北京市工商局也認定“一晚1 度電”廣告構成虛假宣傳,罰款10000 元。

  格力電器方面表示,格力投訴美的不是隨意性的,而是請了專家做評估後才進行了投訴。

  針對格力的舉報,《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聯繫美的採訪,美的方面發來統一回應聲明,稱美的嚴格遵循評獎程式申報和評選。“2014 年12 月,該項目先後兩次被投訴,美的空調均組織材料回復,並由推薦機構組織專家論證後上報評獎機構。最終,評獎機構綜合評估後於2015 年1 月8 日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正式頒獎給美的空調。”

  美的方面表示:在科技獎項舉報的最終結論之前,不再就此系列事件接受媒體採訪。

  美的究竟有沒有造假,最終需由國家獎勵辦來認定。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試圖聯繫國家獎勵辦進行採訪,但該辦相關負責人以未經科技部同意為由拒絕採訪。《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給科技部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近日,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強調,他們此舉的目的是希望能夠維護國家獎勵項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捍衛中國科技的尊嚴。

  不過,對於此事件,更多的人還是將其看做兩家企業為爭奪市場而進行的又一次口水戰。

  望靖東表示,“很多人都誤解了格力,我們會堅持原則,絕不妥協。格力不懼怕威脅。”

  專訪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有人讓我們放美的一馬

  我們相信政府會“對學術造假無限期追究”

  《中國經濟週刊》:格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美的進行投訴的?相關方面有沒有給予回復?

  望靖東:2014 年11 月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下稱“國家獎勵辦”)還沒給美的頒獎的時候,我們就以公司的名義寫投訴信給國家獎勵辦舉報美的造假,連續寫了兩封投訴信給國家獎勵辦。國家獎勵辦當時説,先給美的頒獎,等查實了以後一樣可以取消。但之後不明白為什麼一直拖著,我們一直派人到國家獎勵辦去追問。在這期間,有人通過關係找到我們,讓我們放他們一馬。但科技本身是非常嚴謹的,只有對與錯而沒有情面之説,怎麼可能放他們一馬呢?後來,我們的技術人員實在看不下去就以個人名義也舉報到國家獎勵辦去了。國家獎勵辦説,這個事情電器行業已經舉報過了,他們會一併處理,但至今沒給我們明確的回答。這迫使我們的人在微網志上公佈這個事情,讓社會來評論。

  《中國經濟週刊》:為什麼在2014年國家科技獎評選的公示期間不舉報,而在之後舉報?

  望靖東:第一次舉報是在2014年12 月18 日,那時儘管已經過了公示期,但還沒有頒獎。我們除了自己申報項目外,並不總是時時刻刻關注別人申報的資訊。等我們真正發現項目存在問題的時候,已經過了項目公示期。但看到國家獎勵辦主任鄒大挺曾表示要“對學術造假無限期追究”時,我們才決定舉報。

  《中國經濟週刊》:格力舉報美的造假有相關依據嗎?

  望靖東:我們關注美的這個項目,主要是從新聞媒體的報道中了解到他們因“一晚1 度電”涉嫌虛假宣傳而遭到消費者舉報、投訴,甚至被訴至法院敗訴。基於這些資訊,我們才意識到其申報“國獎”的這項所謂的創新技術可能涉嫌造假,這才開始對此進行研究。

  通過研究項目公示資訊,結合國家相關標準法規,將其與國家産品能效資訊進行對比後得出造假結論。我們發現,這個申報項目存在執行標準不合法、技術效果虛假等嚴重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是否造假應該由誰來認定?

  望靖東:我們出於行業的責任感針對國家科技獎勵項目提出異議,最終是否造假需要國家獎勵辦來認定。

  《中國經濟週刊》:你對最後的結果怎麼看?

  望靖東:最後是否會撤銷這個獎,就要看國家獎勵辦對該項目的評定了。我們相信國家獎勵辦會給出一個科學的結論。

  造假最大的問題是給市場帶來了破壞性

  《中國經濟週刊》:你怎麼看美的對格力的舉報?

  望靖東:這個舉報是無稽之談。從2011年格力獲獎到現在已經整整5年了,沒有任何企業投訴我們的技術。

  我們投訴美的技術造假的事情在社會上影響很大,美的反過來就舉報説我們5 年前造假。這個舉動讓我覺得可笑。我們在國家獎勵辦沒頒獎之前就告他們了,而美的在我們獲獎5年以後再來告我們造假,那之前幹嗎去了?既然他現在説我們造假,傷害我們的品牌、信譽、形象,那我們就要到法院去告他,讓法院來評判究竟誰在造假。他們沒辦法應招,就也在當地法院告我們。

  《中國經濟週刊》:這件事情曝光後社會輿論很關注,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格力跟美的在打口水仗。

  望靖東:格力人天天研究技術還來不及,哪有時間跟美的去打口水仗。大部分評論是在和稀泥説,現在市場競爭很惡劣,這是兩家企業之間在爭奪市場。格力從來都不會幹這樣的事情。

  《中國經濟週刊》:如果不是出於競爭目的,那麼,舉報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望靖東:出於美的“一晚1 度電”技術的不真實。當時已經有消費者到法院打官司告美的這個技術虛假,美的是輸了官司,賠了錢的。

  中央一直號召企業走創新發展之路,但如果像這樣一個偽技術能評獎的話,那對市場是多大的誤導?這種評獎是對科學的不尊重。我們不是因為企業之間的競爭,更不是因為市場的壓力,我們只是為了捍衛中國科技的嚴謹,尊重事實很重要。

  《中國經濟週刊》:科技獎對一個企業意味著什麼?

  望靖東:獎項對我們這種企業來説是一種認可,一種精神獎勵。但恰恰有些企業把這個獎項當作護身符,招搖過市,欺騙、誤導消費者。這也會慢慢導致消費者對所有獎項都沒有信心。這種造假現象,最大的問題是給市場帶來了破壞性。

  政府扶持企業應該給市場而不是給錢

  《中國經濟週刊》:你怎麼看當前的企業創新環境?

  望靖東:現在中央政府呼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要求。而政府也為企業營造了很好的

  外部創新環境,出臺各種支援政策,例如減免稅收、資金補貼等。但我覺得,如果企業本身不誠信,渾水摸魚,即使外部環境再好,創新也很難做好的。之前已經有無數的弄虛作假的案例提供了例證。本來政府支援企業的願望很好,部分企業卻不擇手段地鑽政策的空子。

  《中國經濟週刊》:在你看來,應該如何從制度上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望靖東:政府對企業的創新,要用市場手段來調節而不是簡單的資金支援。比如,根據企業給國家的貢獻

  如稅收、産品技術先進性等,多方面給予合情合理的支援。政府不能簡單地用錢來進行支援與獎勵。事實證明,一些聽都沒聽過的企業,把政府的錢騙完就不幹了。政府應該要給予的是市場,而不是錢。給市場,就等於進入了良性迴圈,能創造更多的稅收。政府老是靠稅收來補貼企業,那誰來創造市場呢?

  如果我們所有的制度,是讓我們的製造業企業能成為自己具有造血功能的企業,而非一味靠政府扶持輸血的企業,這才是真正好的制度。不能自己造血的企業,死了也是正常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